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奋力建设教育强市 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丨教育强市笔谈

教育   2024-11-13 17:34   重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之“教育强市笔谈”专栏推出系列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锐意创新、奋力前行,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做出更大教育贡献。一起来看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的笔谈文章——


奋力建设教育强市

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教育强市、西部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的目标任务。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奋力建设教育强市,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教育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建成教育强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学深悟透,凝聚教育强市建设广泛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要深学笃用、细照笃行,不断增强教育强市建设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一是学出政治定力。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体学习、深入贯彻,研读原文、贯通体系,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党中央战略部署及市委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方方面面。二是学出正确方向。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机制,健全教育系统政治铸魂体系、“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体系、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体系和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体系,全面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把牢教育现代化发展正确方向。三是学出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完善立德树人固本铸魂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擦亮“红岩思政”育人品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市建设实践。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强市建设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持续为教育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一是突出系统观念。按照教育强国要构建的“八个体系”要求,增强系统集成意识,聚焦教育强市建设目标,锚定教育强市建设主动方向,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系统实施立德树人固本铸魂、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职业教育提质领跑、高等教育突破跃升、教师队伍强基培优、数字教育赋能牵引、教育开放互鉴共赢、教育改革集成攻坚等八项专项行动,聚力开创教育强市建设新局面。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对标教育强国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要求,持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构建教育改革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激活创新要素、释放创新潜能、提升创新效能,推动落实支撑教育强市建设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四重清单”任务,坚持先行先试,积极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在教育系统落实,驱动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三是突出比较优势。对照教育强国“六力”要求,挖掘自身禀赋优势,着力实施“新卓越”普通高中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巴渝名师名家培养、“留学重庆”品牌建设等品牌建设工程,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培塑特色样板,探索最佳实践,层层放大比较优势,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坚持服务全局,增强教育强市建设战略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找准教育发展定位,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领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一是增强专业支撑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两大定位”,健全高校高质量发展机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校对接重庆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大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急需学科等建设力度,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培育“高峰”“高原”学科,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生长点。二是增强人才支撑力。主动适应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汇聚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探索跨学校、跨学科人才交叉培养,健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三是增强科技支撑力。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体系,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融合,推动大学城与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度融合发展,共建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大学科技园,着力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新联合体,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依托“教育强市区县行”“职教出海”等,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更好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战略。


坚持民生为大,强化教育强市建设基础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强市建设成效的刻度尺。一是回应社会关切。聚焦群众所盼,持续推动教育减负,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持续巩固扩大“双减”成果,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坚决纠治“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行为,积极稳妥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促进公平优质。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健全省际教育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扩大优质基础教育供给。三是注重数智赋能。构建以数据为核心、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加强教育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高频教育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深化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服务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待,努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  光明日报刊发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理论文章: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 传承弘扬“两路”精神

●  十大桥梁人物,重庆交大校友+2!

●  把秋天装进瓶子里,收藏这一季浪漫

●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重庆做法获教育部点赞!

重庆交通大学

—cqjtu1951—


来源 | 华龙网  重庆教育

责编 | 张迎迎

审核 | 白凯


邮箱:3247562420@qq.com

电话:023-62652725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官方公众号。明德行远,交通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