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3名初中生杀人埋尸案:受害男孩父母,最后悔这一点…

幽默   2024-03-16 21:30   河南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一点阅



恶魔在人间,

地狱空荡荡


全文共 2500 字,阅读时间大约 7 分钟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





来自少年的恶意,犹如在人性荒原上投下一颗原子弹,以疮痍满目的破坏力,瞬间击穿社会认知的底座。
刚刚过去的两天,邯郸3名初中生,联手杀死1名同班同学的惨案,震惊了全中国。
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那些需要攥紧拳头才有勇气读下去的事实:
三个杀人的恶魔,都才是初一的学生。
最大的14岁,最小的12岁,其中一个的个头尚且不足一米六。
谁能想到,他们一幅幅其貌不扬的人皮下,竟然包裹着一颗颗魔鬼般的心。
三名嫌疑人被抓时的样子
事发的3月10日,是个星期日。
三个恶魔以出去玩的由头,把受害人小光(化名)带到一个蔬菜大棚里。
他们抢走了小光的手机,控制住小光的身体,然后分工协作,开始作恶:
一个人控制住小光,一个人望风把守,一个人回家拿铁锹。

然后,三个人用铁锹狠狠地将小光活活铲死。
为避免小光尸体曝光后被人认出,他们还将小光的脸,用铁锹铲得稀碎。

然后,他们在蔬菜大棚里挖了一个坑,将小光埋掉,并将小光手机上仅剩的190元转走。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

做完这一切后,他们若无其事地回到家,第二天淡定自若地去上学,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周日下午出去找同学玩的小光,一直到晚上深夜没有归来。
家人四处寻找无果后,报了警。

警方根据监控和走访,发现小光离家出走的身影,还有

他和三名嫌疑人汇合见面的踪迹。

监控中受害人小光的身影

面对警方的调查,三个刚刚杀死了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凶手中的其中一个甚至和小光是同桌)的熊孩子,竟然瞒天过海、统一口径:

周日当天他们的确和小光一起玩过,但后来小光被一个不认识的小矮个儿带走了。

这一招小小年纪就懂得“声东击西,转移注意力”的招数,竟然骗过了阅恶人无数的警察。
警察轻信了他们的话,调遣警力、挨家走访,到处搜索那个把小光带走的“小矮个儿”。

最后,忙活一圈儿下来,警察竟然发现:
压根儿就没有“小矮个儿”的存在,小光最后就是和这仨熊孩子在一起。

这时,小光的父亲补办了小光手机的电话卡,并很快发现小光失踪之前,给这仨熊孩子中的其中一个,转过一笔账。
证据面前,警方再次展开突击讯问,作恶的熊孩子最终露出了马脚,也交代了全部事实:
长久以来,他们觉得小光老实好欺,都在欺负小光,小光也不敢反抗。
这次杀害小光,是为了拿小光的钱去充游戏币,转走了小光的钱又怕大人和老师知道,就把小光杀死,永绝后患。
警察听完这段杀人不眨眼的供述后,都忍不住脊背发凉:
在熊孩子的冷酷认知里,杀死一个同学,竟然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描淡写。
毫无同理心,毫无愧疚心,毫无罪恶感。

这不仅是少年无畏的彪悍,它更指向一种生而残忍的恐怖——

10多岁的孩子,却有着如此歹毒又成熟的心智;
杀人之前,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杀人之后,他们统一口径,彼此掩护;

面对连成年人都有压迫感的警方讯问,他们不仅说谎不用打腹稿,而且把警察骗得团团转……
他们是少年,更是恶魔。
他们是未成年人,但比成年人还残忍。
他们践踏着人性和底线,他们也拷问着时代和法律。
作为家有少年也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写作者,我谈3点未必成熟但来自我心的想法:

第一,总想追溯原因,是好人掉进了自设陷阱。
老朋友都知道,我写情感,也略懂心理学。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我都不仅书写悲剧本身,而且总是试图通过悲剧之下,那躲藏在隐秘角落里的细节,带领更多人去探究这样的真相:
恶意和恶人是如何诞生的?
是原生家庭,是网络游戏,是畸形教育,是时代环境?
为此,我写过很多篇文章,也得到了足够多的教训。
我最深的教训是:
所有的分析和反思,都是好人的理解和共情,而不是恶人的省察与悔悟。
而真正的恶人,是从来不觉得自己坏的,他们不管是10岁还是60岁。
一个人能成为恶人,是因为他从思想认知到行为逻辑,都是非我族类的。
我们带着对常人的悲悯,对非我族类的人进行追溯原因,是自说自话的自恋,是爱心泛滥的愚昧,是对恶意的豢养。
对于恶人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过度分析、不过分探究、不过于凝视,只做一件事就好了:
那就是不把这个世界拱手让给他们,并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让他们受到严惩,并让那些和他们一样恶的人,感到害怕。
电视剧《黑暗荣耀》
是的。
悲悯恶魔缘何成为恶魔,那是上帝的事儿,平凡的我们只求他们快点去见上帝。
何况,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坏种。
就算给他们100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第101次还是会作恶。
第二,受害男生父母的后悔中,藏着重要提醒。
不对恶人共情,只对良人提醒。
邯郸杀人埋尸案中,小光父亲说出的一个细节,我很想和朋友们说说,那就是:
在惨案发生之前,小光就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不想上学,不想去学校。”

父母还以为孩子只想贪玩儿,不爱学习,害怕吃苦,就一直劝孩子:“好好读书啊,好好学习啊。”
惨案发生后,小光的父亲自责地说,孩子当时应该就受到了几个恶魔的霸凌,但因为恶魔威胁孩子不让说出真相,孩子就只能以“不想上学”发出求救。
这也是小光父母最后悔的一点。
只可惜,为时已晚。
这里面,藏着非常关键的思辨:
当我们的孩子对学校生活表现出极度抵触和排斥时,他要么在学习中丧失了自信心,要么关系中遭遇了麻烦。
对成绩的关注,让我们很多家长很容易察觉孩子在学习中丧失信心的一面,却极容易忽略孩子在关系中遇到麻烦的一面。
其实,孩子在学校的关系,主要分为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震惊全国的邯郸惨案,提醒我们:
要请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察觉孩子的困境,并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孩子捋顺周边的关系。
尤其是孩子遭遇霸凌时,我们必须和孩子站在一起,震慑恶人,保护孩子。
上学路(图源网络)
第三,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每当少年杀人案震惊全网时,都会掀起一场关于“罪与罚”“恶与责”“法律和未成年人”的讨论。
法律不该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帮凶。
民意也的确推动了法律的完善,比如伴随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刑法修正案》已经正式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
但恕我直言:
年龄不大、恶意十足的未成年人渣,正在以犯罪更低龄的加速度,和法律比速度。
法律把入刑的年龄降低到12周岁,11岁的恶魔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6岁男孩故意把3岁男童领到楼顶,造成后者摔死的新闻,11岁男生杀死9岁女孩,编制谎言的新闻,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面对这些恶魔少年,老百姓只有一个朴素愿望:
冤有头债有主,谁杀人谁坐牢。
你有能力故意残忍地杀人,就有能力服刑坐牢。

你有能力剥夺他人的生命,就有能力一命偿一命。

管你是8岁还是14岁,管你是精神有问题还是脑子不正常。
愿法律在这一块儿支棱起来,不要以年龄追刑责,而是按恶意去补足
故意杀人作恶,一概死刑论处。
真正做到电影《第二十条》中呼吁的那样:
法律的权威,其实就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每一场惨案,都不仅是一个案子,而是一场原本希望无限的人生。

- END -


#今日话题#

看了今天的文章,你有何感想呢?

留言告诉我吧~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一点阅
每天一点阅读,让心灵跟上生活的节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