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浓厚的春节气氛扑面而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塘沽妇产医院的护士史历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
她慢下脚步,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里想着:此刻,儿子是否也在月光下站岗执勤?去年,史历平的儿子张一淇光荣入伍,奔赴祖国的海疆。作为同样军人出身的母亲,史历平不得不把思念藏在心里,唯有守望。
史历平收到杭州道街道送来的“军属连心卡”
年轻的时候,史历平就对军人这个职业充满了羡慕与向往。在家人的影响下,当年20多岁的她如愿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卫生兵。“我们那时候生活条件可不像现在这样优越,训练也是异常艰苦。然而,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依然能够把工作做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真的很锻炼人。”史历平回忆起那段岁月,感慨万千。八年的军旅经历,不仅磨炼了她的意志,更塑造了她的品格,这些都让史历平受用终身。
史历平的儿子张一淇是一名“00后”。说起儿子,史历平总是难掩骄傲和自豪。“有担当”是史历平给儿子贴上的第一个标签。
做事认真、坚毅果敢、勇于担当……史历平将多年在部队工作生活养成的价值观、修养和态度,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中。
张一淇慢慢长大,一颗拥军爱国的种子也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他告诉父母,他决定参军入伍。
“可能是受到我的影响,淇淇从小与我的许多战友接触较多,因此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较多的了解。我认为,正是这个经历促使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了参军的决定。”史历平说。
相比其他的妈妈,史历平因为曾经的军旅经历,更了解部队,更明白儿子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张一淇表示决定要参军入伍时,史历平和爱人表示支持,并和儿子进行了一次正式谈话。
“那次谈话,我的身份既是一个妈妈,同时也是一名老兵。我跟他说,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军人这个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要肩负的是保家卫国的重任,意味着要无畏艰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问他,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史历平回忆说。而张一淇坚定而有力的回答,让她倍感欣慰,也让她更加坚信儿子的选择。
此后,张一淇顺利通过街道报名、全区遴选、新兵训练等一道道关卡,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军人,奔赴祖国海疆前线,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今年春节,由于工作等原因,史历平家的三口人要在三个地方过年。史历平早早准备了熏肉、香肠等,打包寄给儿子。这份包裹里,装满了“妈妈的味道”,更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惦念。
春节前夕,区人大常委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杭州道街道工委的相关负责人前来慰问史历平家庭,为她带来了慰问金和“军属联心卡”。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军属,史历平的荣誉感油然而生。相关负责人详细询问了家里的情况,史历平也介绍了张一淇在海疆前线的服役情况。母子两代军人的事迹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大家不禁为母亲的无私和儿子的选择赞叹不已。“非常感谢大家的特别关照,如此关心我们,我特别感动。我也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我一定将大家的关怀转达给他,让他在部队里能够安心工作。”史历平激动地说。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春节,史历平一家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这样的分离没有失落,只有满满的理解与支持。史历平在后方坚守本职,为守护家乡百姓的健康忙碌;张一淇在边疆严阵以待,捍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他们是母子,同时也是两代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家庭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还有很多像史历平和张一淇这样的母子、父子……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国防事业。在他们的带动下,尊崇军人正在成为全社会的风尚。这种风尚,不仅是对军人保家卫国奉献的认可,更是爱国情怀在全社会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