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 预期功能安全-SOTIF: 危害分析之STPA

文摘   汽车   2023-07-08 15:00   德国  

本篇属于预期功能安全SOTIF专题系列第03篇内容,我们一起聊聊预期功能安全ISO 21448中如何采用STPA进行危害分析。

阅读之前强烈建议参考之前系列文章:


01 | 预期功能安全-SOTIF: 自动驾驶安全困局

02 | SOTIF: 一文看懂SOTIF工作流程

上篇文章我们聊到了ISO 21448 SOTIF工作流程,前两部分内容,即规范定义和设计,及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和功能安全ISO 26262对应内容基本一致,只是研究对象和方法适用程度有所区别。

在规范定义和设计中,需要定义所研究的自动驾驶系统的组成(系统及其要素)、功能和性能局限性(例如,分类不足,测量不足,运动学估算不足,假阳/阴性探测等)的充分理解,最终会形成一份已知的功能不足、相关的触发条件及其应对措施(如果已经存在或定义)的详尽列表,以便执行后续阶段的活动。整体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规范定义和设计,则需要对预期功能不足、或由可合理预见的人员误用所导致的危害和风险进行识别,即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考虑到预期功能安全SOTIF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即高级辅助或自动驾驶系统,在危害分析中,除ISO 26262中常用的HAZOP, FMEA,FTA等安全分析手段外,STPA(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即系统理论过程分析,可能更适合于SOTIF危害分析。

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关于STPA的问题:

  • SOTIF危害分析

  •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 STPA与FMEA,FTA区别


01


SOTIF危害分析


预期功能安全SOTIF中的危害分析,这部分内容和ISO26262危害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是基于对研究对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即规范定义和设计内容,通过对其功能进行整车级别的安全分析,导出由功能和性能局限,或人为合理误触发导致的危害及危害事件。
此外,和ISO 26262中危害分析一样,SOTIF同样需要危害进行场景化,结合车辆运行场景,形成危害事件。
以AEB系统为例,由于雷达反射,导致车辆发生非预期的制动,此时车辆可能发生追尾或车辆乘员跌倒,在不同的运行场景下,分别形成危害事件1和2,危害事件不可控,最终形成伤害。

针对危害分析的方法,ISO26262中推荐的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归纳分析方法(例如FMEA),演绎分析方法(例如FTA),同样适用于预期功能安全危害分析过程。只是考虑到自动驾驶系统功能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除上述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外,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在预期功能安全危害分析中可能更为适用。

STPA是一种安全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复杂系统的安全和识别安全约束及要求,STPA对SOTIF的用途主要在于可以相对较好地解决功能不足、系统在不适用的环境中使用、人员误用等问题。

02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STPA 最初是由MIT prof. Nancy Leveson提出,他认为安全属于控制问题,由此提出了STAMP (Systems 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其核心是Accidents results from inadequate control, not from chains of failure events,即事故是由不当的控制引起,而不是来源于失效链,并提出了STPA定性的安全分析方法。
STPA分析步骤如下:
  • STPA步骤1:定义分析的目的和范围

该步骤的目的在于,识别出研究对象对利益相关者可能造成的损失(Loss)和整车层面的危害(Hazard),这部分内容和ISO 26262中概念开发阶段的危害分析过程基本一致。

所谓的损失(Loss),本质上和伤害等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对人的伤害: 包括生命损失或伤害

─ 对物的伤害: 包括车辆或外部物体的损伤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乃至整个车辆而言,损失无非就这两个方面,相对比较固定。

所谓的整车层面的危害(Hazard),就是整车层面的状态或条件,和特定的恶劣环境相结合,导致事故或损失的产生,这个定义和ISO 26262一致,即危害导致损失(伤害)的潜在来源。

整车危害的导出可以利用ISO 26262 危害分析中HAZOP方法,根据自动或辅助驾驶系统功能,例如,对于辅助驾驶车道保持系统LKA,借助HAZOP引导词导出潜在的危害示例如下:

该步骤和ISO 26262危害分析基本一致,只是导致危害产生的来源不同而已,功能安全危害源于电子电气系统的系统性失效或随机硬件失效,而预期功能安全SOTIF源于由功能和性能局限,或人为合理误触发。

  • STPA步骤2:控制结构的建模

从控制结构出发,进行安全分析,识别出整车危害(Hazard)产生的原因,是STPA分析的核心,所以控制模型的建立是STPA分析的基础。

所谓的控制结构或模型是系统控制行为和反馈行为的集合,用于展示系统内部决策逻辑和过程。

这里的控制结构不是ISO 26262中相关项定义中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的描述,而是从系统的控制器控制逻辑出发,阐述为了使得对控制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需要采用哪些控制模块,它们之间的层次,相互作用关系等。

如下图所示,对于控制系统而言,涉及的对象一般包括传感器(输入),操作者,控制器以及执行器(输出),本质上操作者也属于传感器,只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人对系统的影响,尤其是SOTIF人为合理误触发,将操作者单独罗列。控制结构的作用就是描述它们之间的控制,反馈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结构的建模一开始不需要深入控制器内部,重点关注控制模块的外层的关键输入和输出即可,控制器内部的控制结构可以根据Step4中识别原因场景的需要进行细化。
以LKA系统为例,基本的控制结构示意如下图(来源[1])所示:
其中,主要传感器是摄像头,执行器为EPS,控制器包括了LKA系统和Running Controller两个部分,主要的控制变量是LKA系统发出的转矩和转向角度。
  • STPA步骤3:识别不安全的控制行为

基于步骤2中控制结构模型,就可以通过控制行为分析引导词,对控制结构中每个控制器(包括人类)的控制行为进行安全分析,识别出可能会导致步骤1中定义的整车危害(Hazard)产生的不安全的控制行为(UCA, Unsafe Controll Action)。

STPA常见的控制行为引导词包括:

─ 未提供或不遵守安全所要求的控制

─ 提供不安全的控制从而导致危险

─ 所提供的潜在安全控制太晚、过早,或无序

─ 控制结束太快或应用时间过长

这里的STPA控制行为引导词和HAZOP引导词基本上类似,只是HAZOP引导词针对功能,包括功能的丧失,提供非预期的功能等,而STPA引导词针对控制行为,需要和整车危害(Hazard)挂钩。

对于LKA系统而言,采用上述控制行为引导词对控制结构中所有的控制行为进行分析,以控制行为,转向力矩为例,可能的不安全控制行为(UCA)示例如下所示:

  • STPA步骤4:识别原因场景

它属于STPA核心步骤,确定导致危害的原因场景和相应的因果因素,主要是识别导致不安全控制行为产生的可能诱发原因,也是ISO 21448中第7章,即潜在功能不足与触发条件识别主要内容,主要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 为什么控制行为(CA)没有或没有被正确地执行? 相关故障场景是什么?

继续以LKA为例:

─ LKA控制器错误地认为不会由于转向不足导致车道偏离

─ 由于以下信息错误,控制器错误地认为不会发生车道的偏离,例如,车道线,方向盘转角等

问题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安全控制行为(UCA)?

例如:

─ 车道线不清楚
─ 摄像头车道线识别错误
─ LKA被错误地激活或关闭

─ 车道偏移被LKA错误计算

上述两个问题属于递进关系,a)属于过程,情景分析,b)基于a)的分析结果识别最终原因,可以以此制定新的安全措施作为安全需求,为后续改进提供基础。

  • STPA步骤5:识别控制措施和缓解措施并改进

最后一步,根据识别得到的导致潜在不足和人为误触发的原因,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和缓解措施,并对其进行改进。

03


STPA与FMEA,FTA区别

了解完STPA分析过程,那么和典型的归纳分析方法FMEA和演绎分析方法FTA相比,它们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个人认为主要区别如下:

1


事故模型的逻辑不同

一般的安全分析方法,不管是FMEA,还是FTA,都是基于失效链的分析逻辑,认为事故是由独立的组件的失效或其组合导致的。

但随着系统复杂度不断增加,系统或组件间的交互越发复杂,事故的发生不再是源于某个特定的组件,更多的是它们之间不安全的交互或多重因素共同影响,而本质上,复杂系统组件本身及其交互都是为了确定系统的控制行为,只要控制行为安全,理论上就不会产生事故,所以STPA认为事故属于控制不当的问题。

2

分析的基础不同
不管是FMEA,还是FTA,都需要首先定义研究对象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组成,并将其作为安全分析的基础,分析人员需要对系统进行非常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并根据经验分析得出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危害可能产生的原因。

而STPA分析的基础是系统控制结构,是系统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旦控制结构明确,分析过程相对简单,相比而言,对分析人员的经验依赖较小。

3


STPA部分结合FMEA和FTA分析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STPA结合了FMEA和FTA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分析过程,首先通过HAZOP或简化的FMEA这种自下而上的分析过程,定义系统损失和整车危害,然后,根据系统控制结构,自上而下,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总体而言,STPA更适用于复杂系统的安全分析,借助控制结构模型,可以使得安全分析过程更为简便,但控制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基础。在项目之初,控制结构很难完全确定,需要随着项目进展,不断完善和深化,安全分析也需要不断更新。

写在最后:

预期功能安全SOTIF危害分析及STPA安全分析方法相关内容我们就聊完了,希望能够帮助朋友们更好地理解SOTIF安全分析活动,推动预期功能安全落地。


END





点赞【在看】= 原创的动力

                                 多谢点赞和【在看


[1] Mahajan, Haneet Singh, Thomas Bradley, and Sudeep Pasricha. "Application of systems 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 to a lane keeping assist system."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167 (2017): 177-183.

AUTO世代
汽车功能安全ISO26262,预期功能安全SOTIF,软件开发,MBSE,敏捷开发等专业知识布道者,坚持原创,拒绝粗制滥造,助力汽车安全落地,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