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
在羊城广州传统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一座意义深远的建筑——中山纪念堂。这不仅仅是一处地标,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中山纪念堂最为人所乐道的,是它西式的建筑结构,实现了凌空横跨40米的中式大屋顶。八角形的礼堂内广阔中空,竟无一柱支撑,这在当时堪称工程奇迹。
岁月沧桑,建筑的老化仍不可避免。94岁的中山纪念堂,犹如一位慈爱的长者,耄耋之年,仍巍峨壮丽。他一直以来定期接受“健康体检”,诊断不断发现,瓦面和屋面板多处开裂损坏;八角楼屋顶多处出现漏水点……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保护这一全国重点文物,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在2023年7月开启了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2024年7月,历时372天,修缮工程圆满收官。在这一年的时光里,上百名文物守护者从天南地北奔赴而来。华堂之上,他们倾注所有,在一石一瓦的修缮中,把闪闪发光的建筑智慧再次擦亮,让华堂重焕风采。
同样历时一年,CCTV4《走遍中国》栏目与广州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将这场充满了考验和挑战的修缮过程全程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不仅为观众揭秘了修缮的过程和技术,更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绵长深厚的对话。
老建筑的数字化档案
修缮团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智能诊断,获取了屋顶结构的承重数据;又通过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为中山纪念堂留下了一份精密的数字化档案。
修缮过程全记录
稳固巨大的钢架结构承托起轻盈灵活的预制板,再铺上蓝色琉璃瓦,就这样构成了中山纪念堂最具标志性的蓝色屋顶。
在中山纪念堂初建之时,制作瓦片的重任就落到了岭南本土匠人的肩上。这一次修缮更换的新一代蓝瓦,将“石湾瓦,甲天下”的岭南招牌再次擦亮。
中山纪念堂的建材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0世纪初风靡一时的马赛克、水磨石……发明它的外国匠人或许无法想象,他们的创造竟能通过中国匠人之手,融入到遥远东方的一座中式建筑。
珍贵史料首次曝光
一张张1928年初建时工程建设的图片,首次亮相荧屏,揭示了中国第一批建筑师非凡的建筑智慧。1931年10月10日中山纪念堂开幕式上的纪念章重现,流浪多年的它如今已安顿在了这个最初的“家”。
建筑守护着人们的记忆,人们也守护着建筑的周全,最初的信念在人与物的接力相守中,青春永续。
更多精彩内容
锁定CCTV4《走遍中国》栏目
两集纪录片《华堂焕彩》
1月14日22:00档
《华堂焕彩——如初见》
1月15日22:00档
《华堂焕彩——再少年》
敬请期待
来源:CCTV4《走遍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