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铁腰村村民马贵林用自己储存的道德积分在道德储蓄所兑换了一个电饭煲,这让他十分开心。自2019年8月,甘肃省首家“道德储蓄所”在天祝县打柴沟镇建成后,受到村民们的积极拥护。
天祝县华藏寺镇群众在道德储蓄所用积分兑换奖品(天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道德储蓄所”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天祝县决定在全县推广运行。2021年初,天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靳文龙欣然受命,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全县乡镇村组,全力推广打柴沟镇典型经验做法。“道德储蓄所”像雨后春笋般在天祝大地遍地开花,先后建起镇级“道德储蓄所”20家,村级“道德储蓄所”173家。
道德储蓄所积分项目围绕“储蓄义务、储蓄友爱、储蓄孝顺、储蓄诚信、储蓄勤俭”5大类60小项,按照“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方式召开道德评议会,收集并掌握本村群众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和存在的反面典型事例,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按照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实施加减分,并对评定得分情况在道德积分榜上进行公示。自“道德储蓄所”推广后,天祝县广大群众为善行善的意识越来越强,小小的“道德银行”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天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始终把选树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深化“德润天祝”道德教育实践,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挖掘、培树活动;按照“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带动”模式,组织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组成宣讲团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讲先进事迹,带头参与乡村治理,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见贤思齐。
天祝县打柴沟镇道德储蓄所一角(天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苗宽春是天祝县赛什斯镇先明峡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虽然半身瘫痪行动不便,但干练豁达、阳光自信,无微不至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2021年度,她被评为武威市“最美武威人”。
在天祝,像苗宽春这样平凡而努力的人还有很多,他(她)们树起标杆,引导着更多人向他(她)们看齐。近年来,天祝县累计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276名,其中2人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6人荣获“甘肃好人”荣誉称号,3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同时,天祝县积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宣传活动,涌现出省市县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共89名。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天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良好的道德风尚浸润着乡村文明,优良的社会风气激发着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位于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乌鞘岭脚下,有汉、藏、土、回、蒙古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47.9%。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天祝县炭窑沟村探索出“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该村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划定“红线”,明确“底线”,让群众自己定规矩、自觉去执行,使“软规定”变成“硬规矩”。2023年9月,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年来,天祝县先后制定印发《天祝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县178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
同时,天祝县把抵制高价彩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结合实际制定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限高”标准,积极组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演讲比赛系列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将文明新风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转变观念。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天祝县将持续探索以“德治”方式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之路,将精神文明建设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做起,让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郑金花)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张尚梅 赵小燕 编 辑:毛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