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天梯山,那1600年斧凿锤打的时光

时事   2024-11-22 12:05   甘肃  

来天梯山脚下,1600年前的声音响起,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们开凿石壁的斧凿锤打穿越时间,激荡着我的耳膜与灵魂。

千里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的怀抱中,隐匿着一处文化秘境——天梯山石窟,这是历史的低语,更是艺术的永恒。这方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见证了无数商旅的驼铃声声,也承载了佛教文化东渐的辉煌篇章。天梯山石窟,以其享誉华夏“石窟鼻祖”的美誉,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造像艺术,让人在怀古中沉醉。

天梯山,其名便蕴含着攀登的艰辛与虔诚的向往。山势陡峭,石阶蜿蜒,仿佛一条通往天际的阶梯,引领着旅人们一步步接近那神圣的殿堂,走近自己的心。而天梯山石窟,便是依附于这天然屏障之上,历经1600年风雨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佛教艺术宝库。

步入石窟,如同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东晋十六国那个梵音袅袅的年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大佛殿,一尊高达28米的释迦牟尼坐像巍然端坐,双目微阖,表情慈祥庄严。仿佛正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俯瞰着世间沧桑巨变。这尊佛像,不仅是天梯山石窟的镇窟之宝,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其造型之精美,神态之生动,令万千游人叹为观止。

环绕在大佛周围的,是众多姿态各异的菩萨与罗汉塑像。他们或立或坐,或悲或喜,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凉州工匠的精湛技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些造像,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形象化诠释,更是古代社会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它们静静地守候在这里,见证了一代代岁月的过往者对美好未来的虔诚祈愿,也见证了河西走廊的流转与变迁。

雕塑之外,天梯山石窟的壁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诉说着佛教故事与神话传说,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华,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一部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追求。

天梯山石窟的造像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石窟鼻祖”,不仅在于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更在于它在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后世石窟的源头与典范,更是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艺术的重要里程碑。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也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对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仰望天梯山大佛,物我两忘,便是大千。千年前的造像与壁画,虽经风雨侵蚀,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却历久弥新。天梯山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或许,我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聆听那些来自远古的声音,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在怀古之情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在艺术殿堂里发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文/张振国  图片来源/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

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尚梅 曹忠龙  编 辑:查晓霞


为党立言 为国存史 为民修志 《武威年鉴(2024)》正式出版
古浪:以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
民勤:铁杆大葱收获忙

阅读好文,点击“在看”

武威日报
欢迎关注武威日报微平台。武威日报创刊于1985年5月1日,是中共武威市委机关报,也是武威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