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

政务   2024-12-11 08:31   北京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世界进步潮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迫切需要,打破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窠臼,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在世界范围产生积极热烈反响。


图为2024年4月1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上,中法艺术家合奏。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摄


10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承载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新型国际关系、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丰富内涵,多次写入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人权理事会决议,11月又写入联合国大会两份安全决议。迄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7年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副秘书长、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的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给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一系列构建地区和双边层面命运共同体倡议,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识,拓展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最早提出的区域命运共同体,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非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翻开了中非友好的全新一页,中非成为中国与地区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周边落地生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成果丰硕,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地区和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在双边层面,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正加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来。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越南、塞尔维亚、巴西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同中亚五国双边层面实现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当地发展建设,增进了民生福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生机勃勃、开放包容、前景光明的事业。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不同国家,只要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加强合作、谋求共赢。中国将同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携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各国发展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 推动世界走向光明前景


来源:求是网

策划:盛玮

制作:徐辉冠
审核:李艳玲
监制:罗素英


求是网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