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里,历久弥新的茶文化深深植根在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粹”。
居住在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的德昂族,有自己历史悠久而独特的茶文化。茶,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深深烙印在德昂族的血脉和文化之中。
自古以来,德昂族便讲究“意随茶走,茶到意到”,祖祖辈辈传承和保留下来了诸多古老的“茶礼”,如迎客茶、提亲茶、请柬茶、道歉茶、建房茶、求助茶、和睦茶等,可谓处处是茶,处处离不开茶。
宾客临门,热情好客的德昂族都会敬上一杯酸茶,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拂去一身风尘和疲乏;拜访亲友或委托人请媒时,茶更是必不可缺,少了茶就会被认为是不懂礼数;家有喜事,一包插有红色旗子的茶叶就是一封请柬;倘若邻里出现争执,过错方奉上一包茶叶,对方收下便表示谅解;建房乔迁时,德昂族会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常常会制作“建房茶”分享给亲朋好友,同沾喜气。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德昂族精心制作的各类‘茶礼’,大多是为了传承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茶礼’的制作皆用自然风干的竹笋叶作为包装,再以竹篾巧妙地捆绑成各种款式,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运用竹编工艺制作了扁担和竹筐,将烟丝和酸茶分别装入竹筐中,再用细小的竹条串起,便制作成了‘迁徙茶’。”德宏州德昂族研究会副会长赵志刚介绍道。
历史上,战争、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迫使德昂族长期处于迁徙状态。漫长的迁徙路上,即使再艰难,行囊里总会有茶叶的一席位置。无论迁往何处,茶,终不离身。每当抵达一个新的定居地,他们便会拿出被视若珍宝的酸茶,用一壶滚水泡开,一杯下肚后,一身辛劳便被冲去。
赵志刚与同村的几位老人在为制作“茶礼”忙碌着。他们精心挑选了一片完整的竹笋叶,裁剪成合适的大小,清除绒毛,再将酸茶包裹其中。编织竹筐是制作“茶礼”最复杂的一道工序,将已处理好的竹篾压成条状,按照既定的顺序交错编织。随着竹条在老人手中上下翻飞、左右穿插,编制出各种方形镂空图案。最后,使用一根纤细的竹丝将多余的竹条巧妙地捆绑起来,一个精致小巧的迁徙“茶礼”就此诞生。
如今,居住在三台山乡的德昂族群众不再需要长途迁徙,生活日渐稳定、富足。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兴起,原本拘泥于一方的“茶礼”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成了时兴的伴手礼和纪念品。
“长期以来,酸茶就是我们德昂族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酸茶包装不仅保留了民族文化的痕迹,更蜕变为精美的工艺品,让‘茶礼’变得更加考究。”谈起酸茶的受欢迎程度,村民乔腊软尤为感慨,他未曾料到这门老手艺眼下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茶,在丰富德昂族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了德昂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以茶为媒,德昂族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让世界更加了解这个古老民族的智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