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夏邑县火店镇宫灯照亮致富路

文摘   2024-12-18 18:28   河南  

12月16日,记者来到夏邑县火店镇张土地庙村的宫灯生产车间,看到村民蔡莲花和几位姐妹正有说有笑地忙着赶制宫灯。

“我们火店人制作宫灯据说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蔡莲花说,眼下,各种工艺品生产和销售都基本结束了,主要做热卖脱销品的补货。

火店镇作为一个宫灯生产基地,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特色文化产业之乡”等称号,被誉为“宫灯之乡”“豫东小温州”。

加工传统手工艺品,火店镇之所以能做大做强,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宫灯制作有60多道工序,步步考究。如今生产流程大多实现机械化,但装支架、罩绒布、鎏金条等工序,我们仍坚持手工制作。”老艺人彭建华说。

手工艺品加工规模的不断壮大,辐射带动周边韩道口镇、孔庄乡及永城市芒山、太丘等乡镇6万多人从事工艺品加工、生产和销售。

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火店镇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家家有工厂,人人当厂长”是该镇的真实写照。

但是,小作坊的遍地开花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为便于管理,2015年,火店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建成第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实现通水、通电、通网线和道路平整“三通一平”,引导企业入园生产。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补齐发展短板,拉长产业链条,走上了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路子。

建军灯笼厂是第一批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以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后来搬进文化产业园,才算成立了真正的公司。如今,年产值已突破750万元。”灯笼厂负责人刘建军说。

“过去,群众靠加工灯笼养家糊口。现在,火店镇以党建为引领,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双帮双带’机制,让能人靠生产工艺品当上了大老板。”火店镇组织委员彭飞说。

“我镇已建成3个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70多家。”火店镇镇长李迪说,目前,全镇从事宫灯及旗穗、中国结等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生产的农户有8000余户,覆盖34个村,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值10多亿元。

“我们主要通过山东临沂和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同时,一些产品通过‘一带一路’销往国外。”刘建军自豪地说,他生产的宫灯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镇将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争取3年内文化产业产值达20亿元。”火店镇党委书记魏莉信心满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陈海峰 实习生 周琪 通讯员 夏 天 张壮伟 文图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  2024/12/18  #

感谢阅读


责    编丨卜庆伟  朱群杰  高相
邮    箱丨 xyxdyjy@126.com
备    注丨本公众号内容文章旨在传播党的理论、发布组工动态、展示党建成果、宣传组织工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致力打造成为组工宣传平台、学习教育平台、风采展示平台、思想交锋平台、工作推进平台。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内容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源自素材提供者或网络,版权归中共夏邑县委组织部或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夏邑先锋
宣传党建理论、聚焦党建动态,展示党建成果、宣传先进典型,搭建互动平台、加强学习交流,教育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