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印记
心海映月
在我的眼里,腊月的深圳仍然是一座暖融融的城市,放眼眺望,繁花似锦,绿荫葱葱,处处充满生机。
相对于深圳而言,当北方城市的合肥入九就到了真冬,不过今年由于气候反常,即便是三九也不怎么冷,只是最近几天,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忽然降到冰点,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乘坐在网约车上,穿行于深圳主次干道,从道路两旁盛开的三角梅树上,从枝叶繁茂的榕树下,从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生长的花草树木里,以北方人视觉看到的深圳,毋容置疑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而正是这种诱惑,吸引我在新春佳节之际举家来到深圳游玩,想通过亲密接触,感受它的魅力所在,寻觅这座城市一月之美。
其实大家都知道,深圳过去在广东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仅仅是地理位置靠近香港,所以才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即便如此,如果没有慧眼识珠,如果没有高瞻远瞩,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不是邓小平南下视察,提出在深圳设经济特区,那么肯定就不会有后来深圳高速发展的辉煌,不会创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为了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我来到深圳后,特地登上莲花山,瞻仰矗立在山顶的邓小平塑像,用心领悟这位伟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题字的深远意义。
当然,深圳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并不是它满城葱郁的南国风光,因为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在亚热带季风气候范围内,这是区域共性之处,但深圳真正的魅力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无论行走在南山、福田的街头,还是漫步于盐田、罗湖的海滨,当灿烂的阳光映照在高楼林立的街景一隅时,当金色的太阳洒落在波光粼粼海中时,在我眼里的深圳,不仅显现的是城市风光之美,更显现了人文价值之美,这种多维度的融合,在时间流逝中经久不衰,才构筑起深圳城市的灵魂,即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深圳,没有邓小平在中国南海画了一个圈,就不可能有走在中国经济发展前列的深圳,迄今仍然显得朝气蓬勃,让许多城市刮目相看,让众多游客——当然包括我留下深深的印记。
深圳的发展从什么地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或许有人认为是城市面貌,或许有人会说是发展速度,这些肯定是深圳独有的长处,但我却从另一个视觉对深圳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是在整个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网,为市民出行提供了高效便利服务和通勤选择。截止到2024年底,深铁集团已开通运营16条线路,所辖线网运营里程总长达到了595千米,含路面有轨电车的运营车站共417座。由于地铁出行便捷,让这座城市更具现代化气息,这也让我深有体会,而感触颇深的是,不管深圳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年龄达到60周岁,不限户籍,凭本人身份证就可以免乘地铁,检票口工作人员检查宽松,手持身份证的本人只要说一声就让你进站,出站也是如此,基本上不会为难你,这种对人充满信任的服务态度让我心里倍感温馨。从这点上看,可以窥斑见豹一座城市发展起来了,也应当惠及市民享受红利,让包括外地游客在内的所有人,只要到了深圳,就能感受到城市温情,感知到公平待遇,难道这不是所有城市到处张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践行吗?但令人费解的是,现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座城市随处可见,但是否真正引起人们共鸣,像深圳这样摒弃形式主义外表,起到亲身体会的实际作用,很值得我怀疑。而深圳不动声色凸显出的公平公正,是这座城市文明程度高度发展的结晶,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从这方面说,全国其他城市包括合肥在内,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深圳湾公园到大梅沙,从前海到桔钓沙,漫步在深圳一个又一个海边港湾里,迎着扑面而来的南国海风,眺望碧蓝海水掀起的层层浪花,我的心里也泛起了涟漪。从短暂的接触中,从肤浅的认知里,努力搜寻新发现,一幕幕浮现脑海里的深圳犹如蒙太奇,我不能准确拼凑它的完整性,想必时间不允许我有太多赞誉,只有深层次挖掘、深层次接触、深层次感悟、深层次发现,对这座城市加深认识,才能更加全面了解深圳,可惜我现在仍然做不到,好在今后我肯定会不止一次再来深圳探究。
合肥今年严格禁放烟花炮竹,深圳也只是偶然听到几声炮竹响,是不是禁放我不知道。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合肥应当是满城飘着酒香吧,而深圳除夕夜晚,大街小巷挂满的灯笼尽显南国情调。听网约车司机说,深圳今年春节期间至少走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这些平时在深圳常年忙着打拼的游子,只有到了春节放假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而络绎不绝从外地赶来的游客却选择在深圳过年。是啊,对中国人而言,无论身在何处,在天涯共此时的除夕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心情感受到浓浓年味,许下对未来期盼的心愿。
我在心中祈愿,把真诚的祝福送给每个惦记的人,祝他(她)们新年快乐,万事顺意,身体安康,阖家欢乐。
作为匆匆过客,深圳城市的未解之谜仍有很多,我很想对它有深度了解,否则就没有资格点评这座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更没有资格仰慕邓小平站在莲花山顶的塑像肃然起敬。我想,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假如没有邓公高瞻远瞩,哪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感谢邓公丰功伟绩,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可能最为体现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和公平公正,而不仅仅是到此游玩几天。
关注
作者简介:心海映月原名樊伟,留日学者,翻译家,曾随同日本国立三重大学教授胁田裕久先生访华并担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