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理论是作者长期实践操作总结出来的大A题材炒作的原理,其用户范围适用于短线玩家,长线玩家、价投玩家就不要浪费精力在这里了;水平范围适用于入门情绪周期后的进阶以上层次,新手应该是看不懂的,绕道;时间范围适合连板行情、趋势行情、混沌期等全周期,尤其是混沌期,这也是多数短线选手最为头疼、最不好操作的地方。
一些背景和基础知识这里得提前讲明白,而且大家的理解要一致,防止我说的龙头(这个词的理解)和大家理解的龙头(这个词的理解)不一致,定义如果都不一致,理解必然产生分歧,就会浪费争论时间。引导周期是基于作者自己的实践,难免会有遗漏和理解偏差,有不同见解的兄可以深入沟通优化。下面先同步和定义一些知识:
本周期所属短线炒作框架和位置:“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会出现大周期循环,大周期内又夹杂着中小周期的轮动,每一轮周期都会经历“引导周期+情绪周期”这个过程,这是作者认为题材炒作进程的全过程。而题材炒作进程叠加以“模仿”为内核的题材演变规律和以“筹码动态平衡”为内核的题材生命线三者构成大A短线生态的全部。很绕口没看懂?语文和数学不过关啊,通俗解释一下,大A是题材炒作的市场,题材以某种规律向前发展,发展的过程会遇到一些变化导致向前走的路子不尽相同,最终都会因为某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而走向结束。以上每一个名词背后都是较大的内容体量,比如:“天时”通俗指拐点,“地利”通俗指消息,“人和”通俗指资金,深入讲便可极深。本文只讲庞大知识网中的一小部分,当然理解这一小部分时会顺带介绍周边关联知识点,新手建议绕道,但凡能听懂的都是股市奇才。
回到正题,“引导周期+情绪周期”就是一轮炒作周期,两个单元一定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有可无,但主线行情一定会有第二部分。同时一定要注意顺序,非常严格,先有引导,再有情绪。本文属于周期的第一部分,属于情绪周期之前的内容,学习本文有助于接力选手提高对市场的理解。
资金分类:本文将短线资金分四类:引导型、接力型、挖掘型、接盘型。引导型资金为市场短线的聪明资金,经常在混沌期、轮动期不断的带头试错新题材,给具有引导性质的资金定义为引导型资金,引导资金参与的股定义为引导股。接力型资金基本都是情绪周期选手,不管是做雏龙战法、成龙战法、龙头战法,参与市场合力,接力市场核心的资金定义为接力型资金,接力资金参与的股定义为接力股。挖掘型资金是为了给引导资金打掩护,提高题材的热度和安全度,给引导股做助攻和炮灰,给这类型的资金定义为挖掘型资金,挖掘资金参与的股定义为挖掘股。接盘型不说了,算了,简单说一下,普通散户、后知后觉的资金,看到题材爆发,次日信心满满的参与抬轿,往往买入即高点,这类型资金称为接盘型资金,对应的股称为接盘股。
四种股的特点:引导股往往表现为一字板,一般不轻易炸板;接力股往往表现为竞价结束后如火箭般拉板,一般也不会炸板;挖掘股往往会在题材引导股后面以时间顺序排列,逐个被资金挖掘上板,经常走炸板回封形态。
四种股的关系:四种类型的股的界限并非严格限制,往往也会出现相融状态,比如引导型资金和接力型资金同时介入一只股,因为他是核心股,此时要判断两方资金的占比或个股在本轮题材炒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来定义他的身份类型。接力股、挖掘股、接盘股也是同理,挖掘股可能会被接力型资金和挖掘型资金同时看中,此时要根据地位和身份进行辨别。
四种股的演变:四种类型的股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有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比如接力资金加入后,占比非常高,引导股会逐渐演变成接力股。接力资金逐渐撤出,接盘资金进入,接力股会逐渐演变成接盘股。同理,挖掘股如果被接力资金选中,会变为接力股,如果被接盘型资金选择中,会成为接盘股。
题材高度:题材后续预期和消息面的持续性,炒作时间长短看预期,预期强弱看消息刺激程度。消息分为突发消息(政策、行业、公司自身)和日程型消息(时间提前排好的)
消息分类和表现:突发消息和日程消息。突发消息的封板表现有两种:盘前突发,一字开;盘中突发,一根穿云箭。炒作时间长短来看有两种:主升行情,对行业有深远影响或者消息面频率很高(参考日程型的时间分析),叠加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主升行情,比如无人驾驶,比如低空经济。一波流行情,2-3天,热度没了就结束,因为事件已经发生完毕,消息面不会再有,也就是没有预期了,炒作就结束了。比如机器人、通信等。日程消息的封板表现有三种:一字引导,题材爆发前一日,引导型资金先引导一两个一字板个股,因为一字最强,也有盘中涨停的引导,但通常为开盘一字;批量涨停,题材爆发当日,跟随型资金也就是接力选手会接力打板,盘中不断有首板票被挖掘封板给题材助攻;批量退潮,这不用说了,一波流炒作的结束,低吸千万不能做。炒作时间长短来看有两种:短则3-4天,本质是看事件有没有结束,当下时间点到事件发生时间还有多久,期间消息面的频率多高,进而得出炒作预期强弱。比如悟空。长则1-2周,逻辑见上一条。这里说下如何判断题材炒作结束:看题材内辨识度个股走势和消息面是否发生背离,如果有消息刺激但题材还是走弱,一般就是题材走到头了,比如地产。
二、原理(道)
有了以上基本认识,学习引导周期就会很容易。引导周期主要讲解的是题材炒作从引爆前、引爆、接盘的全过程,从各方资金的角度和资金在市场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本质是聪明资金利用市场高认知、题材理解、资金优势打造赚钱效应的过程。引导周期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第一种:题材盘前已经爆发,竞价有一字的情况,发展过程:一字引导板+接力板+挖掘助攻板。
引导型:一字板,一般不会炸
接力型:开盘后拉板,一般不会炸
挖掘型:盘中逐个挖掘上板,往往炸板回封
开盘前的一字表示资金的做多态度和题材方向,接力选手察觉资金态度和方向后,开盘后一些连板标被接力选手快速拉涨停,此时如果当天题材做多力量还很强,该上板的都上了,资金仓位没打够,资金开始挖掘新的首板标,操作是将阻力小的辨识度票拉直线板。挖掘低位这个过程最好发生在开盘半小时内,时间越靠前,拉板态度越强硬,越往后,拉板力度越弱。
第二种:题材盘中爆发,开盘前无一字,发展过程:引导板+前排板+后排板。
引导型:开盘后拉板,一般不会炸板
前排板:盘中集体共振拉升,批量涨停,换手不够会炸板回封,力度强
后排板:盘中集体共振拉升,批量涨停,换手不够会炸板回封,力度弱
有个股开盘后1分钟内快速上板(首板),这是引导型资金的先觉操作,想想为什么?(无一字锚定+板块盘前不强也没预期+开盘后还能快速上板=有预谋的引导型拉板),拉板后往往没有个股跟随,等待盘中题材发酵。随着题材发酵拉升,此时出现批量涨停潮,一些辨识度个股被点火,被接力型资金合力上板。随着题材继续发酵和涨停个股增多,后排个股被助推拉涨停。整个过程除了引导板,其他板资金不是随便拉的,而是整个板块共振上涨时拉的,某些辨识度个股会被资金选中封板。这些辨识度个股K线上往往有过封板经历,分时上往往资金尖刺试盘后无抛压缩量横盘。本情况,接力型资金往往不能提前预判,所以会不断在盘中助攻引导资金挖掘的前排和后排板,此时接力二封成功率比盘前明牌的这种情况要高。这种情况下可以做已经涨停股的二封(等炸板回封,一封时抛压还未释放,二封更安全)。
第三种:题材未爆发,资金提前吸筹打造标杆。发展过程:吸筹+(洗盘)+引导+接力+接盘。
引导型:题材爆发前悄悄吸筹+试盘
跟随型:题材爆发日,先觉资金跟随打板
挖掘型:题材爆发次日,散户进场接盘
引导型资金通过提前看消息面情况,结合盘面题材炒作情况,通过先试盘和吸筹,达到先手的目的。引导日当天,资金将某未炒作但可能引爆题材的两三个个股拉板,引起跟随型资金的注意,不出意外,晚上题材会被挖掘。爆发日,接力资金已经做好预案了,引导资金在来一个超预期开盘,便能引导接力型资金上车,助攻题材炒作和爆发。接盘日,爆发日收盘复盘后,散户朋友发现市场某某题材引爆,然后从涨停板中挑选辨识度个股,次日接盘。接盘日也有可能走加速,这要看题材认可度,不管如何发展,接盘这一天总会来临。
以上三种引导过程是市场中常见的,关于引导周期还有一些细节要强调一下。突发消息的引导往往为一字板,后面是否会爆发,不一定有。日程消息的引导往往为提前吸筹和试盘。但是也不是引导一次就能成功的,可能要多次。日程型引导爆发后的接力行情要看资金的认可度,能走多远,不知道,如果题材空间大,预期高,赚钱效应好,则走的远,能不能走出主线是市场资金合力的效果,引导资金并非万能,只是负责点火而已。
三、战法(术)
根据以上引导过程,有时间盯盘的选手可以随时发现盘面的一些蛛丝马迹并跟随。并且根据对三种资金的判断和三种封板形态的理解,找出合适的进场点位,作者将一些通用常见的衍生技法,也就是老师们口中的战法,汇总如下列表,感兴趣的兄可以基于原理自行挖掘适合自己的模式。
引导股回封。题材首次爆发时,首次出现的一字引导股,可以等一个炸板回封的机会。
接力股打板。有一字引导时,接力选手会动手,连板梯队最强接力股可打板。
挖掘股半路。有一字引导时,资金往往会挖掘低位,此时半路买入。
断板股1+1反包。竞价引导股一字加强时,同题材昨日断板股(非核心股也适用)今日就有了修复和弱转强预期。1+1战法的竞价买点。
核心股竞价弱转强。竞价有一字引导,核心股竞价承接符合预期,此时是弱转强买点。(有些弱转强发生在竞价,有些发生在盘中。竞价承接不足,不代表盘中不能弱转强,但竞价巨量出货的,往往就没了)
核心股盘中弱转强。只要盘中有低位新的挖掘型个股增加, 核心股竞价不及预期,但盘中弱转强,转强点就是半路买点。
四、案例
下面看看7-8月的案例,以图片为主,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查看当日涨停板梯队情况。
大众,突发消息(行业,萝卜块跑)
星星,日程消息
博士,日程消息
世纪,日程消息
富春,日程消息
黄河旋风和华钰矿业,突发消息(政府,出口管制)
亚太药业和海辰药业,突发消息(境外,猴痘)
淘股吧作者:大阳被占用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