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与苹果

民生   2024-12-27 09:13   甘肃  

“呲呲呲……”的几声,胶带绕着纸箱爬了一圈,牢牢地封住了箱子。封好的苹果箱经几翻挪移,垒起了一道墙,上面“长”满了红苹果,沁出浓郁的果香。

来到环城镇周塬村的“周家大院果园”,已是下午四五点钟。冬天的太阳像少女一样含羞,才这般光景,便躲进了云雾里,风吹来,寒意阵阵。

周苇拍了拍摆放整齐的箱子,又从气调库里捡出几筐苹果,姜黄、翠绿、深红、条红……其中一种色泽黄绿。

“这是黄元帅?”

“咦!不……”周苇摆手纠正我,“这可不是黄色,是黄绿。它比黄更清透偏绿,口感更脆甜。”

“这是我引进的新品种,叫瑞雪,漂亮吧?”周苇顿了顿说,嘴角不由划出一道弧线。

周苇,今年46岁,中等偏胖,每每聊起种苹果,他就变得健谈起来,话里话外都透着欢喜和执着。在闲谈中得知,周苇以前并不会种植苹果,而是在一家国企打工营生。他和苹果的故事要从8年前说起。

在环县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经济作物除了玉米,便是荞麦或胡麻,效益低下且结构单一,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帮助父母摆脱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收益甚微的现状,成了周苇心底最想解开的“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6年,周苇在机缘巧合下得知政府正大力推动种植经济林作物,于是本就萌发“另心”的周苇便一头扎进了对苹果种植的探索中。他遍访环县大大小小的苹果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甚至远赴四川,颠簸于茶马古道……

回到村里,周苇开始动员周边群众谋划种植苹果这件“大事”。起初有人提出土地不好统一,有人说没经验,究竟能否成功……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一边做大家的工作,一边争取政府苗林补助的支持。环县寒凉的气候特征和高海拔也是果树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虽有担忧,但大家却一拍即合,纷纷栽植起了苹果树。

三年一晃而过,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当,结果却令周苇大失所望,没收益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很多农户都砍了果树重新种回了粮食,自己的百亩果园也是光秃秃的一片。失落之余,周苇深感痛惜,种植苹果成功者不计其数,难道自己竟种不出一棵来?

“我不死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周苇说这是当时他告诉自己最多的话。自此,周苇下定决心,要抢救并恢复自己的苹果园。

带着这样的意念,每逢周末,周苇就开着车走乡串户,不厌其烦的,一遍遍造访那些苹果种植大户,看着别人家缀满枝头的苹果,他一次次被打动,内心一次次燃起希望。工作之余,周苇不断购买书籍,在快手、抖音平台购买线上课程学习、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凡是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周苇一个都不落下。

2021年夏,在宁县旺宁果业有限公司考察时,周苇恰逢一场“山地苹果新品种推广会”。当展台上摆出一盘盘色泽鲜艳、个大饱满的苹果时,周苇惊呆了——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又苦寻不得的佳品吗?

“好果子啊!”周苇啧啧称赞。对方见周苇爱不释手,欣喜地告诉他,喜欢这些品种就对了,原有的“富士”系列已逊色,还不便于管理。

吸收到新鲜“血液”的周苇迫不及待去山地苹果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如获至珍般的带着狂喜回到自己的果园,开始了一番大规模的改造。他先后将80亩果园进行“改头换面”,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引进了瑞雪、秦脆、爱妃、瑞香红等新优品种。并且继续发动身边群众,帮他们再次“造梦”。他自己出资购买了新品种幼苗和“接穗”,只要群众愿意,他都无偿提供,这使得他的“老伙伴”再次有了信心,纷纷跟着他开启了一场对果园的革新。

或许是黄土高原已经等待太久,或许它把积蓄已久的原始生命力完全奉献给了苹果树,改造后的果园大获丰收,今年的挂果率超七成。

看着眼前的苹果,我不禁想,当嫩绿的新芽在枝丫间萌出勃然生机,当苹果花在塬上的山野齐绽放时,那时的周苇是何等的自豪。

以后的日子里,周苇与果园朝夕相处,甚至辞去了工作,用心、用情、用热爱把这片果园抢救式地留存了下来。早在2015年,周苇就注册了环县金土地家庭农场,如今他每天穿梭在果园和农场之间,沉醉于苹果种植和销售之中,同时埋头学习、修剪、管理……

“现在,走亲串友最好最实惠的礼物就是一盒包装精致、鲜脆甘甜的苹果。”周苇的气调库内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苹果箱和礼盒,望着这些苹果,他露出喜悦的神色。

再看那些大小如一、红彤彤、绿莹莹的苹果,饱满浓郁的红,清新可人的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咔嚓”咬下一口,细密紧实的果肉,甘甜如饴,还有别样的香气,这是我没有吃过的“苹果味儿”。

“这是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自然的味道。”周苇笑着说。的确,这大抵是环县山地苹果独有的味道。

于种植苹果而言,种得好还得卖得好。

“一斤8-10元,要怎么才能卖完?”我又陷入疑惑。

“这不是难事儿。”周苇耐心解释说,“虽然新品种比传统富士价格贵,但它们口感更脆甜,很受欢迎。现在网络也发达,快手、抖音、微信朋友圈一发布,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加上亲戚朋友的推广,卖得好着呢!”

“环县山地苹果名气本来也不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进来的是客人、朋友,留下的是订单、钞票,出去的是苹果和名气。”不苟言笑的周苇信心十足。

实现由传统转新优的种植技术突破,周苇足足花了5年多的时间。前前后后经过8年反复实践与虚心求教,周苇才“圆满”的种出了心仪的苹果。

离开周塬时已是傍晚时分,清冷的灯光下,周苇的脸上依旧挂着笑容。或许,寒风也吹不散他心中的那份温暖与期待吧。

摇下车窗,我说:还在“圆满”,再过8年,将是“无量”。

他说:圆满,圆满,唯“圆”而“满”,将环县山地苹果做“圆”做“满”将是我毕生的事业。

记者:王玉琴


总监制:文  璟
监   制:郭    李   
责   编:刘吉富
编   辑:张  婷  张  
创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举报电话:0934-6456982
举报邮箱:632189706@qq.com
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址:http://www.gsjubao.cn


环县融媒
聚焦环州发展,服务广大百姓。这里为您分享环县融媒精彩节目,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关注本土民生民情,展现环江文化风情,讲述你我身边的故事。@环县融媒,让您随时随地听广播、看电视。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