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苏东坡,遇到“难题”怎么办?

文摘   生活   2022-09-14 07:30   天津  

最近这些天,早晚逐渐凉爽,少了闷热烦恼,就更多了静下心来的时间。
读书偶遇苏轼,“中大科,登金门,上玉堂,远放寂寞之滨”,东坡居士屡遭磨难仍潇洒豁达,深得我心。
有几个在他遭贬流落惠州时发生的小故事,尤其印象深刻。

其一,定慧寺杂役僧人卓契顺,胸襟磊落,情谊千金。一诺“行即到矣”,便托钵化缘三千多里,长途跋涉三个月,终将家书送至久无家人音讯的苏东坡手中。苏轼为表感谢欣然挥笔,写了一幅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赠给他,并在题跋中详细记述了卓契顺千里送书的经过。
其二,为解劳动人民疾苦,苏东坡拖着病体四处化缘,被称为“碎嘴婆”。而终于建成水碓磨后,看到百姓络绎不绝磨面舂米,他就完全忘记了化缘时的不快,心花怒放地吟起诗来。
其三,在惠州缺衣少食的日子里,苏东坡为民忧虑,在经过数次的勘察后,规划处“两桥一堤”的宏伟蓝图。这个巨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官府的支持、足够的钱财,是根本无法实施的。东坡居士不得不放下多年恩怨,低下高昂的头颅,找关系、托亲戚、求富户,官衙、茶舍、街坊都是他的宣传场所,太守、富人、百姓、邻居,都是他的说服对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全城百姓纷纷捐款,最终成就竣工。“一桥何足云,欢传满东西”。

对照今日境遇,不免联想,自问有三:

一问:莲宗寺落地大修至今八年半,困难重重。我能否始终坚信“行即到矣”?

二问:佛因化缘而现,佛子亦皆有其化缘。它不仅是僧侣修行的必修课,也是群众立功立德的通路。比丘本意译为乞士,为僧者,化缘就是本职工作。佛门弟子的化缘行为,是在遵循佛祖的教诲,度化众生,教育大众,也可减轻寺院经济压力。这等“正经事”,我是否带领寺中僧众真的做到了不厌其烦的“碎嘴”?每有善缘善果,我是否心生喜悦,愈发坚定一生教化不懈?

三问:落地大修之际,经济压力大;疫情之下,临时道场山门不开,我的“本职工作”开展起来难上加难;之前做好了线上的部署准备,但信息管理不断规范,敏感词越来越多,建寺经济来源再次面临被卡断。我们,是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

真想求助于东坡居士,请他帮忙想想办法:
公众施舍钱物,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功德在不断增加,有利于长寿和幸福;我们需要资金重建寺院,帮助世人修积功德,度人自度都需要空间场所。何错之有……
可如今的现实情况,桥梁渠道都要被打断,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还能怎么做?
盼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悠悠然讲: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解①
《法华义疏》卷一:“比丘者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



圣慧的痴人说梦
人生如梦,觉悟方醒。尚未悟道游走于世间,皆如梦游;尚未明心见性之言语,亦是梦话。我就是个愚痴人,开一方领地说说梦话。我就是我。天马行空,贪嗔妄想,嬉笑怒骂,不谈玄说妙,只扯人间闲话。虽然颠倒梦想,却也潇洒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