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的补给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全民族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在战争及自然灾害频发的严酷环境下,为保障粮食供应,完成财粮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响了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
晋冀鲁豫边区是华北最大的一块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华北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由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组成。
党及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灵活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财粮供给。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形式,农业税是当时根据地的主要税种,征集公粮是根据地的重要工作。
晋冀鲁豫边区建立了坚强、高效的财粮体系,极大支撑了战争胜利,为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的财税事业提供了重要经验。
本次展览精选晋冀鲁豫边区1940—1944年间财粮公文材料百余件(线上展二十六件),以边区政府和太行区为主,另有少量太岳区、冀南区和冀鲁豫区的公文材料。
类型包括: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文件,太行区专署及县政府总结报告,太岳、冀南、冀鲁豫区计划总结等。
内容涉及健全财政领导机构、制定各种财粮法规、整顿货币、财粮征收、对敌经济斗争等方面。
这些材料是抗战时期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了根据地财粮工作的艰苦过程。从整理田赋、修订合理负担,到实行统一累进税制;从清丈土地、调查评议,到财粮征收,体现了根据地财税制度不断走向公平合理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党和边区政府调济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照顾各阶层利益的初衷,激发了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支援抗战的爱国热忱。
本次展览线上、线下同步展出。
线下展览时间持续至2025年4月23日,欢迎读者前往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三层地方文献阅览室观展!
冀太联办——财粮公文材料
冀太联办是“冀南、太行、太岳联合办事处”的简称,成立于1940年8月;至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冀太联办建制撤销。
冀太联办成立后,贯彻黎城会议决议,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健全财政领导机构,制定各种财粮法规,严格财政管理。
下面两份材料,是冀太区执行财粮政策,进行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整顿合理负担、征收粮款等工作的计划与总结报告。
▲冀太联办《一九四一年财政工作计划》
从联办成立到1942年末,是边区财政建设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阶段,制订和施行了统一的财政收支政策,建立起统一的财政制度。
本年计划把财政工作分为中心工作和一般工作。中心工作包括:执行货币政策,整顿货币;按不同情形,完成合理负担评议与征收;依照田赋办法,征收田赋;建立健全金库组织等。一般工作包括:建立新式账簿会计制度、预决算制度、检查上年度收支款项、训练干部等。太行、太岳、冀南各区依照各自情况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
▲冀太联办粮食局《一年来粮食工作报告》(1941.7)
为了纠正和防止粮食管理上的混乱情况,“冀太联办”设立了粮食总局。
《报告》从观念、机构、政策、制度等几个方面,详细说明了联办成立一年来粮食局的工作情况:提高了群众认识,建立健全了粮食机构;确定和坚持了粮食政策,建立与坚持了会计制度、征收制度、仓库制度、检查制度等各种制度;确定了救济、折合、运输办法,保证了军政民粮食的供给;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民力等。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财粮文件
1943.1—1945.8,是边区财政建设逐步完备的阶段,制定并不断完善了统一累进税、会计审计等财政规章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日臻完善,财政体制基本稳定,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农业税,是边区的主要税种。全边区的财政支出,百分之八十以上靠农业税收。因此,征收公粮是边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下面几份文件,是1943-1944年间边区政府为嘉奖完成屯粮任务、修正会计审计制度及研究改进财粮制度等工作而发布的有关通令、指示等文件。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通令:修正暂行审计、会计制度》
(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1943.12)
1940年7月,“冀太联办”颁发了财务和粮食审计制度。1942年10月,财政厅会同冀南银行修改了粮食审计制度,改名为审计规程。从此,边区财粮管理基本上克服了混乱局面。
1943年,为进一步健全边区财务行政制度,并与新颁粮食制度取得初步统一起见,边区政府根据一年来执行中之经验,将本年颁发之暂行审计及会计制度进行修正公布。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通令:嘉奖二专区完成屯粮任务》
(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1943.12)
二专区系环境比较严重之区域,寿阳、平(定)西、昔(阳)西、辽(今左权县)西又为游击性较大之县份,而屯粮任务竟能短期内迅速完成,并能及时严藏完成,成绩卓著;在组织人民反对敌寇抢粮的斗争上,其成绩亦为太行全区之冠,系二专署及各县领导正确执行政策及干部努力所致,堪作模范,边区政府特通令嘉奖,以资鼓励。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指示信:搜集贪污浪费材料,研究改进财粮制度》(民国三十三年二月)(1944.2)
根据整风中所坦白材料,贪污浪费粮食之数实属惊人。边区政府指示各专员、县长:此虽干部本身思想意识上有问题,然而证明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各地需针对贪污浪费材料,检查我们的制度,哪些地方还有缺陷,需要改进,提出改进意见,俾使重新修订制度,以彻底肃清贪污浪费。
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税制公文材料
晋冀鲁豫边区,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区。其中,太行区为直辖区。在冀太联办时期(1940.8-1941.8),太行区包括五个专区;晋冀鲁豫边区时期(1941.9-1943.11),太行区包括六个专区。
自边区创建以来,先后实行过三种税制,即:田赋——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税。实行合理负担和统一累进税,是边区税制上的两次重大改革。
(一)田赋公文材料
田赋,是按田亩征收的赋税。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对田赋制度的严重弊病进行了一些“整理”,如清查黑地、核实田亩等。名称虽然沿用田赋,实际上它初步具有合理负担的基本精神。
1940年,原山西三专署发布《整理田赋及征收暂行办法》。办法的实施,对控制根据地创建初期财政征收上的混乱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下面展示的材料,是太行二专区和(顺)东县执行田赋政策,征收三十年度(1941)田赋情况的工作总结。
▲《和东县佐公署三十年征收田赋总结》(1941.8)
“巩固根据地,保卫自己家乡”“不给敌人纳田赋,纳粮供给抗日军”,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以粮银每两折合5元的税率,和东县共征起田赋数:根据地8226元、敌占区35元,欠数共3992.45元。欠粮原因:根据地大部分是被大风冲坏了地,敌占区是不易征收。征收的方式是村闾长负督促花户之责,村财政委员会收缴。
征收中的优点:取消里甲制,归村征收,便利了群众;印发收据,取信于民。经验教训是健全机构是保证收入的基石,帮助多于督责是检查工作的核心。
(二)合理负担公文材料
合理负担,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实行“收入多的多负担,收入少的少负担”的税收政策,改革了以往按地亩摊派的办法,使长期处于沉重负担的中农和贫农缓了一口气,因而抗日积极性大为高涨。
1940年8月,冀太联办公布了《冀太行政联合办事处修正合理负担征收款项办法实施条令》,这一条令对根据地的负担平衡起了重大作用。
下面展示的材料,是太行一专区昔(阳)东县执行合理负担政策,进行整理与征收合理负担情况的总结报告(1940-1941)。
▲ 《昔东县二十九年度整理与征收合理负担总结报告》(1941.4)
1940年是昔(阳)东县饥荒、恐惶最严重的一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从1940.12-1941.4月,在县整理合理负担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宣传动员、调查登记与评议定分,全县完成了原征额数的近五分之三,负担户占比70%,负担额大部分未超过收入的30%。因原派数不大,群众未感到负担重。由于伪组织的活动,敌占区之款无法征收。
合理负担政策执行的结果:正确地进征收工作,使财政制度逐渐走上正规;提高了群众的生产情绪,巩固了农村统一战线,调济了各阶层利益。
(三)统累税公文材料
统一累进税(简称统累税),是边区进一步公平合理与比较完善的征税制度。它比田赋制公道、比合理负担更加公平,曾是边区财政税制上的第二次重大改革。
1942年,边区政府选择了10多个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统累税试算研究。之后,拟定出《统一累进税试行草案》,经边区临参会原则通过后,在几个村庄试行。
1943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统一累进税税则》颁发,边区正式实行统累税。统累税的实施,对稳定边区财政收入、安定民生、调动群众抗战和生产积极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几份材料,是边区政府为实施统累税而发布的有关文件;及太行区有关专署、县贯彻上级指示,对边区政府下发的统累税方案进行试验的总结报告与正式实施统累税的情况报告。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指示:关于统累税的调查研究工作》
(民国三十二年九月)(1943.9)
严重的灾荒给统累税工作增加很多困难,边区政府指示各专员:每个县应作一个典型村的调查研究,以便了解灾荒后各阶层负担能力之变化,及进一步研究统累税法规之依据,以期统累税法令之实行能达到发展生产与完成负担任务之目的。
▲(太行四专署)《统一累进税四个方案与本年合理负担办法
计算结果初步总结报告》[1942]
根据财政厅指示,为了奠定实行统累税的基础,令各地试验统累税。财政厅先后发下三个方案,第四专署制定的方案称为第四方案。这四个方案与本年合理负担办法在寺头村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全村各阶层的人口、收入、负担及负担占收入的百分比等。用四个方案及本年合理负担办法对试验的每个项目进行计算,比较其变化,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得出初步结果。
四专署把对比结果,呈请上级指示。
▲(太行五专区)(偏城县)《统累税手册》(1944)
《手册》介绍了统累税的含义与特点,及对统累税的认识;总结了1943年偏城县实施统累税的情况:村干部在认识上、执行上存在着偏差情况,各村的统累税工作分为较好、中等、坏的三种情形;提出了1944年统累税工作的作法、领导和工作步骤;对统累税政策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认为统累税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单纯的负担观点、经济观点必须纠正。
编撰 | 毛月芳 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