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峰 男,中共党员,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22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储能器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大学期间,曾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最美大学生”“社团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校级荣誉称号。
PART/01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张博峰曾担任过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班级的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青年传媒联盟部门负责人、大学生乐创俱乐部会长。对于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经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先要去勇于尝试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例如,大一时的他选择加入了青年传媒联盟,虽然学生记者的工作比较忙碌,但同时也使得他的摄影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向同学们分享,“大一时可以多做尝试,多去参加一些活动,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还需要注重时间管理,要平衡好校园活动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因此,尽管他忙碌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但他并没有落下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获得了多次奖学金,也为之后参加竞赛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张博峰说,“本科期间,感谢我的班主任王惠玲老师对我的指点和鼓励,让我在参加各项活动之余没有落下专业学习,做到了课内课外两手抓。”
PART/02
“选择是一时的人生,但人生是永恒的选择,关键是,为了什么去一往无前,如今才能锲而不舍。”经过一年的体验和尝试,他也开始慢慢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大二的时候他加入了大学生乐创俱乐部,在创业学院和大学生乐创俱乐部邹金成老师的指导下以及社团成员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热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加竞赛的道路。在真正参加比赛之前,他也会选择去做“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志愿者,提前感受到了比赛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并且跟随创业学院的老师们和大学生乐创俱乐部的成员们进行学习交流,这为他了解各种比赛的具体信息提供了许多渠道。
当你选择了这条道路之后,就要学会坚守自己的方向。虽然第一次参加按比赛没有进入国赛,但梦想是没有尽头的,他并不打算仅仅止步于此,再次参赛后终于在2022年11月他们的团队获得国家级金奖,近年来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PART/03
张博峰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特别感谢了导师朱文均老师的悉心指导。他表示,很幸运研究生期间选择了朱老师,朱老师不仅在学术研究和科研方法上给予了他专业的指导,还在学习生活上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张博峰说,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给予了他在科研道路上坚持和前进的动力。
他感慨道:“导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在导师的指导下,张博峰逐渐从基础研究到具体实验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并最终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张博峰说,“朱老师对待学术态度严谨,在生活中还是个十足的暖男,也欢迎学弟学妹们选择我们课题组。”
此外他还表示,班主任余少奇老师、辅导员罗尔霖老师和课题组的同门们在生活和学术中也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帮助他更快适应研究生紧张的学习环境。同时,他也感谢室友们的理解与陪伴:“在科研压力大的时候,室友们总是能让我放松,给我带来欢笑,为我带来了积极的心态。”张博峰表示,正是这些人默默地支持和鼓励,成就了他今天的进步。
PART/04
“选择即是责任,行动即是承诺。”张博峰向学弟学妹们分享道,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尤其是在大学阶段,选择至关重要。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大到职业规划、学术研究,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小决策。选择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做出选择后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科研、学术、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次决策,也都会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些挑战时,只有坚守自己的初心和目标,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取得长远的成就。希望大家能在选择后勇敢地走下去,不轻言放弃,因为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END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