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万烨然
个人简介
万烨然,中共党员,202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现担任院党支部委员、班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荣誉29项。科技创新中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并结题、主持校级大创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所带领的团队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团队”。个人曾获校“十佳志愿者”、“优秀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12次。
向内求索,勤耕不辍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这是万烨然从拿到景德镇陶瓷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便思考的问题。相比于高中单一的评价体系,大学对“优秀”这个词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也使得每个人只要肯努力,都或多或少地能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万烨然在前三个学年的努力耕耘、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愈发清晰。
“在大学,我认为学习不再是分数的竞赛,而是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学者、研究者、从业者的第一步”,万烨然勤于思考和钻研,比起简单记忆各种基础知识,他更注重去学习知识本身。入学以来,他保持着学习的内驱力,从不放低对自己的学业要求。连续3个学年大班成绩排名第2,连续3个学年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多次获校一等奖学金,荣获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万烨然大一晚自习时钻研高等数学知识
向外探寻,研赜索隐
以赛促练,夯实技能。万烨然深知实践对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与学业上单纯的“输入”不同,科技竞赛、科研创新既要“输入”,还要进行“输出”。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需要绘图,他便自学了CAD、VISIO;需要建模,他便自学了SolidWorks;需要数据分析,他便自学了SPSS、Matlab。需要什么便学什么,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学促进。查阅文献、模型搭建、实验测量......即使有着实验数据的解释,也要考虑自己的项目与前人相比做出了哪些进步、有什么创新点、怎样改进会更加完美。
在不断的求索中,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陶瓷-金属的功能梯度材料夹层结构的自由振动的研究》获“国家级立项”并成功结题,主持校级大创项目《基于复合夹芯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及参数优化》。
万烨然(右2)在录播室准备国赛答辩
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责任于心,青春于行。万烨然希望能够通过学生干部的经历,更为立体、丰满地了解学校的运行机制及其特有的陶瓷文化。入学以来,他共担任了21机设3班团支部书记兼副班长、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支部委员、校学生会干事等职务,从班级到学院到学校,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他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为人处事中精益求精,他的乐于助人在班级有口皆碑,班长黄嘉豪说:“只要是同学们有需要他帮忙的,他都会主动地站出来,为其排忧解难,他是同学们的知心人”。
作为团支部书记兼副班长,他定期开展团课,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用心做好团员推优等工作。他不断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所带领的团支部获校“五四红旗团支部”、院“五星级团支部”,带领班级以总分第一获校“十佳先进班集体”,班级立项为校首批“红色班级”试点之一,其个人获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万烨然开展红色班级主题班会
力行践知,振兴乡村
“我想走出象牙塔,去感知社会、认知国情、增长才干,尽自己所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万烨然秉持着这一初心,在假期中经常参与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暑期,他组建实践队回到了老家南昌蒋巷,调研、传承与保护省级非遗“蒋巷黄河灯”,并为当地居委、妇联提供志愿服务。2023年暑期,他再一次踏上征途,前往广东潮州、江西萍乡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在万烨然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实践活动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他带领的实践团队获得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万烨然个人连续两年获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同时获校“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论文)”、“优秀新媒体作品”等实践奖项。
万烨然教小朋友们搭建、发射水火箭
回首来时路,万烨然一步一个脚印,从曾经新生时期的懵懂,到如今的志向坚定,目标明确。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下,他将继续孜孜不倦地耕耘下去。他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追求人生目标的旅途中,只要努力奋斗,乐观积极面对困难,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END-
往期回顾
————————
学业引航,携手并进丨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开展学业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