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随着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钠电池聚阴离子前驱体首批产品在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成功交付客户。标志着中伟股份在聚阴离子钠电前驱体规模化生产上取得突破,产品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将在低速车和储能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作为三元、钠电前驱体生产基地和废旧电池循环回收基地,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依托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致力于打造集多种材料体系、多种工艺体系、多种产品体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正助推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
铜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差距在工业、最大的短板在工业、最大的潜力在工业。面对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依托锰资源及锰系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抢抓纳入全国首批 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和产业发展“风口”机遇,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千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大力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加速发展。
走进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一系列环节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再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制作成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销往国内国际市场。
2012年落户大龙开发区的汇成新材料,专注于创新型高新技术研发,是一家集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主攻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面向新能源电池提供锰系基础材料、前驱体材料以及正极材料,融入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当前研发的电池用硫酸锰产品占全球60%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锰基先进电池材料的领航者。
铜仁作为全国锰矿石资源储量最大的基地,目前已探明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中国第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预计锰矿石资源远景储量约8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70%,跃居亚洲第一,如何把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这是铜仁在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需着力破解的难题。
依托丰富的锰矿资源,近年来,铜仁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产业布局,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新型功能材料作为新型工业化首位产业。出台《关于支持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千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助力铜仁“迎风起舞”强产业。
看着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车来车往,贵州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秀生信心满满。他说,目前一期一阶段第一条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第二、第三条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第四条生产线待启动;二期项目正加速推进。
据了解,贵州嘉尚是国内移动电源电芯领域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产品具有安全性高、寿命超长、能量密度好、性能稳定的特点。该产业园由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控股,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主要分两期建设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1万吨钴酸锂正极材料和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新产业催生新动能。随着一个个新型功能材料企业发展壮大,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越来越“丰满”、集群发展效应持续强化,全市依托已有的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中伟股份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吸引中科星城、凯金新能源等上下游企业及补链型企业纷纷落户,助推全市加快构建链条完整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体系,并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不仅如此,自莞铜协作以来,东莞市聚焦铜仁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合东莞本土新型功能材料企业“一中心多支点”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的“四+”合作模式,深入开展“粤企入黔”双百行动,强化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聚力打造粤黔协作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莞铜两市以莞·铜共建园区为载体,围绕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科技创新需求,推动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铜仁设立离岸孵化基地及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型孵化器、高校科技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升铜仁新能源材料开发水平。当前,铜仁已布局和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46个,铜仁·东莞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如今,铜仁构建形成了以大龙经济开发区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核心承载区的“一核五区”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锂电池及材料、钠电池及材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三条产业链为支撑的锰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已发展至80余家。
作 者:罗 旭
二 审:韩 康
值班编委:肖 霞
总 值 班: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