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医者】爱在尖扎 情谊箭都 架起从天津海港到黄河之滨的“连心桥”

政务   2025-01-15 16:52   天津  

“我还是希望能够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按理来说明年7月我的任期就满了,但由我负责的口腔正畸项目刚刚起步,正畸的疗程也比较长,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走了的话,我自己也会十分担忧,所以我主动申请再留任一年。”在与薛松霞访谈时,她坚定地对工作人员说道。

今年50岁的薛松霞,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从事口腔科工作13余年。年初,她作为天津市第五批援青干部赴尖扎县人民医院任职,初来医院,她了解到,尖扎县医院口腔牙种植项目属“空白区”,在薛松霞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成功开展了口腔种植牙新技术,实现了在口腔种植牙上从无到有的突破,填补了黄南州域内种植牙技术空白,口腔科也迅速成为医院的特色专科,诊疗量提升了3倍左右。“来到尖扎,从最初的听不懂患者的主诉,到慢慢的能和门诊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我越来越喜欢这片土地和这里热情而质朴的人民,当地人民对援青‘曼巴’的信任,这也使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许多。”薛松霞开心地说道。

不仅是医疗领域,尖扎县委、县政府最大限度地借助和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为援青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条件。2022年以来,协调投入天津援青和东西部协作资金2400余万元实施县人民医院高压氧舱、血透中心等8个重点项目,并计划于2025年继续为县医院牙科及远程医疗建设自筹投入资金130万元,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水平提供了支撑,同时,累计落实援青人才职级待遇晋升11人,推荐先进个人23人;努力营造重才、尊才、爱才的良好发展环境,累计投入近500万元用于援派人员津补贴、体检、休假、疗养等待遇落实,这些举措都有力提升了帮扶综合效能,为促进尖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人才动力。

援青人才远离渤海之滨奔赴雪域高原,跨越千里援青情,为推动现代化新尖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受援地方,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干的舞台,已有2名援青人才主动留任一年,在第5批5名援青人才中,又有3名主动申请留任,这既说明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也从侧面体现出这项工作做到点子上了,最让人感动的是有一名援派期已满返岗的高俊娟大夫,她曾主动申请延期一年,在她援青的两年时间内,救治危急重患者100余人,和本地医生共同筹备ICU建设工作并成功开诊收治病人,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展不仅为尖扎县广大重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推动尖扎县医疗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在电话回访中,她再次谈到,“再返回天津后,我十分怀念在尖扎县和各位同事们并肩作战、共同奋斗的日子,也时常想起尖扎山间小道、青山绿水、桑烟袅袅的美景,特别是尖扎群众殷切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还能够再赴尖扎,继续为这个美丽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14年的援助,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雪中送炭,更激起了精神上的齐振和情感上的共鸣,援青人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青精神”在尖扎各族干部群众中汇聚起奋进前行的强大正能量。下一步尖扎县将深入推进“一把手”人才工程,进一步压紧压实受援单位主体责任,优化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定期研究解决帮扶工作,让帮扶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推动帮扶人才积极投身到现代化新尖扎建设。



来源:中共尖扎县委组织部

滨海卫生
发布滨海新区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