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听书 |《减法》: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文化   2024-12-09 17:20   安徽  


听新语 听经典 轻松做有价值阅读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忙,大人有加不完的班,孩子有上不完的课。


我们为什么活得越来越累?


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我们想要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贵的车子,买更多的衣服,有更好的前程。


但事实证明,不停地做加法,只会让我们疲于奔命,难以喘息。


白岩松说过:“年轻的时候,要玩命地做加法,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中年以后,这种状态就要收敛起来,要做减法,重新理清自己的人生。”


人生下半场,要学会做减法。


美国学者莱迪·克洛茨在《减法》一书中,提供了一套减法思维法则,助你化繁为简,轻装上阵。




加法是本能


看到一个故事。


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从美国哈佛大学退休。 


有一天,詹姆斯说:“很快我就会让你养一只鸟。”


卡尔森不信,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养鸟。


几天后,詹姆斯为卡尔森送来生日礼物——一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你白费功夫,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此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那只空鸟笼,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自己从来没有养过鸟,可是客人并不相信。


无奈之下,卡尔森买了一只鸟。 


卡尔森不想养鸟,扔掉鸟笼即可,他却被迫养了一只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于做加法,哪怕许多东西我们根本不需要。


为什么加法是人类的本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1.展示自身能力的本性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雄性园丁鸟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建造精致但无用的巢穴。


然后雌鸟会选择最心仪的鸟巢,并与建造鸟巢的雄鸟交配。


交配之后,雌鸟会另外修筑一个鸟巢,这个鸟巢才是雌鸟栖息并哺育下一代的地方。


可见,雄鸟修筑的鸟巢并未用作传统意义上的巢。


它们呕心沥血建筑华丽的鸟巢,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具有良好的基因。


人类也是如此,我们想要拥有更多,有时是出于展示自身能力的需要。


就像我们购买各种奢侈品,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把它当做一种能力和财富的象征。


2.天生获取物品的本能


书中讲了一个案例。


密歇根大学教授斯特凡妮·普雷斯顿为了研究人类的“获得渴求综合征”,设计了一项物品获取任务。


任务的第一部分是选择物品。


参与者随机看100多件不同的虚拟物品,一次看一件。所有物品都免费,可以随意选择。


任务的第二部分是清除物品。


首先,参与者被告知可以自愿清除选择的物品。


其次,必须减少物品,要能放进购物车。


最后,继续减少物品,要能放进购物袋。


可是,许多参与者都无法完成任务,因为物品远远超过一个购物袋。即使是虚拟物品,他们也舍不得清除。


现实中更是如此,许多人家中堆满了废物,几年、几十年都用不上,但就是舍不得扔掉。


因为我们的大脑对做加法具有特定的奖赏机制,所以我们天生就有获取更多物品的本能。




减法是智慧


人类早期,物质贫乏,做加法更有利于生存,也奠定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加法,就会导致人们不堪重负。


比如,单位的管理制度,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就会导致制度越来越繁琐,事情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累。


房子买得越大,各种费用越高,越难打扫整理,你的经济压力也越大,导致身心疲惫。


吃得太多,会变成肥胖;学得太多,会导致抑郁;工作太多,会压力过大。这一些最终都会威胁身心健康,让你失去人生乐趣。


人们总是以为减少是一项损失,因此喜欢多多益善。哪怕用不上,看着物品丰富,许多人也感到心满意足。


但是多余的东西,就像看不见的陷阱,让你深陷其中,被套上许多无形的压力,而浑然不觉。 


老子曾说:“少则得,多则惑。” 


就像你如果只有少量衣服,你根本不用思考,就知道要穿什么,一件衣服可以反复利用;


但是如果衣服太多,你每天早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挑选今天穿什么,而且许多衣服从来没有机会上身。


学会做减法,减掉多余的负担,我们才能活得更加简单美好。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却崇尚极简主义。


他住着普通的房子,一张床、两个椅子、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具。


衣服是多件同样的浅灰色T恤和灰色连帽衫。


他很少参加聚会和社交。


因为懂得给生活做减法,他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人生的更高价值。


日本有一种“终活”文化。


40岁,开始减少各种日常用品。


50岁,处理家里的大型器械工具和家电,大部分的书籍、唱片、手办等。


60岁,处理不动产。


70岁,处理掉汽车,以及各种收藏品。


80岁,逐步注销各种社交媒体账号等。


随着年岁增长,减法才是人生必备的智慧。


减少不必要的物欲,享受简单的美好;


减少不必要的圈子,享受宁静的安逸。


从加法转向减法,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丰富,才是人生的升华。




如何做减法


小野在《自律力》中写道:“给生活做减法,主动地断舍离,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宠爱。”


做减法,是我们一生的修行,是对自己的宠爱。


如何做减法,书中介绍了3个方法。


1.思维反转,尝试减法


一件事情在完成基本的满意度后,尝试运用减法。


比如一篇文章完成之后,继续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精简。


一件工作完成之后,尝试能否简化步骤,用更简单的方法去完成。


当你找到满意的减法后,内心会充满了喜悦,这时你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减法。


2.减法清单,少即是多


罗振宇介绍过巴菲特独特的“减法时间管理法”。


第一步,列出想要完成的二十五个目标。


第二步,选出排名前五的目标。


第三步,把所有时间聚焦在完成前五个目标上,对于后二十个目标要坚决避开。


聚焦重要目标,减掉次要目标,这是他成功的秘诀。


但是生活中,许多人都舍不得清理多余的东西。


比如,搭积木时,我们不想拿掉搭好的积木;写文章时,我们不想删除多余的语句;整理衣柜时,我们不想扔掉不穿的衣服。


这时,我们要学会使用减法清单,删繁就简,追求本质,从而达到“少即是多”的效果。


书中介绍了减法清单的4个步骤。


首先,在改进系统前删减细节。


其次,先做减法,减一点是一点。


再次,坚持减少,让“少”看得见,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实现质的飞跃。


最后,重复利用删除的内容,把减少的东西循环再利用。


3.减少信息,积累智慧


当今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受着过量信息。


比如,如果你每天沉湎于刷手机,各种短视频可以刷个不停,可是停下来后,你会发现自己更加空虚,收获不多。


这时,我们要学会主动过滤无用信息,转向积累智慧。


你可以把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看书,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对思想做减法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


比如把几个人的观点进行比较,选取更合理的观点。




日本作家新井满写过一首诗《劝减》:


“世间所行,有加有减;加法简单,减法却难。加一新,不如减一烦;增一益,不如减一害。”


我们常常以为,拥有的越多,越幸福。


但是渐渐发现,生活越简单,越轻松。


幸福人生,不是依赖于太多的物质,而是取决于丰富的灵魂。


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The End——



新语听书访问方式:



1.微信H5版: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通过授权链接访问;


2.小程序版:微信搜索“新语有声”小程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3.网页版:打开网址www.xinyulib.com.cn,通过读者证账号/密码登录访问;


4.APP版: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新语听书”APP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来源    |  新语听书


马鞍山市图书馆
图书馆的相关活动网上展厅、新书推荐、等等相关的一些服务信息资讯的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