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农带农”成果展】重返农门 建设家乡

文摘   2025-01-22 20:28   山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7年,花甲之年的孙晓珍重返故乡乌金山镇什贴村,在这个出走半生都始终无法割舍的魂牵梦萦的故乡,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打拼。


——人生,就是一次次历劫重生,不只自己、还要带动乡亲


1957年,孙晓珍出生于什贴村,尽管什贴属通京古官道要冲,但当时的什贴不算富裕。穷则思变。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的命运齿轮也开始转动。次年考入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晋中农校、太原市农业系统、山西省委办公厅等处任职,成功跳出农门,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城里人。改革开放,全民创业浪潮来袭,他毅然决然转身、加入其中,创办山西华顿实业公司。如今,华顿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化的现代品牌企业,旗下有子公司11家,总资产超30亿元。2017年,整整60周岁的他终于回到了家乡。不为享受陶渊明式的惬意与乡愁,而是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创业——创办华顿什贴农业公司,以工补农,反哺家乡。创业,其实就是一次次历劫重生。第三次创业,于什贴村及周边的父老乡亲而言那绝对是福。一场声势浩大的“村党组织推动、企业龙头带动、村民百姓互动”村企联合共振兴就此展开。


——前行,就是一步步扎实脚印,不只农业,还有三产相融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一位返乡大龄“新农人”,在这方天地到底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该怎么带着乡亲们干,成了他这些年思考最多的问题。

什贴小米,因其色泽金黄、口感醇香,深得当地百姓喜欢。但也仅限于自给自足、不成气候。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从小米的小规模试验示范开始。2017年,试种150亩试验田,当年亩产量就达到了450公斤;科学种田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也纷纷把土地流转给华顿什贴农业公司订立契约,第二年500亩、第三年1000亩……直至现在的2000余亩。他还与什贴村委会共同承担“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农产品加工仓储基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基地、数字农业试验田、六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以及“中国金黄米”技术研发中心,创建什贴小米“什丰谷”地域品牌,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8项商标、96项专利技术,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获“中国金黄米之乡”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华顿公司硬化村内街巷42条并绿化美化亮化、铺设雨污管网、建设什贴文化广场、农耕博物馆、艺术馆,赞助2024山西乡村振兴春晚,“四大名著”全部彩绘上墙,晋商万里茶道砖雕创吉尼斯纪录……陆续投资2.5亿元。同时,在区人代会上先后提出《关于推进什贴美丽乡村建设并列入扶持特优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做好什贴小米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等3条建议,在政府及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土地租赁、劳务安排等为老百姓创收4000余万元,什贴村也成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前来拍照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

农村环境靓了、农业收益涨了、农民钱包也鼓起来了。什贴村从十年九旱的山乡之地到林茂粮丰的宜居家园。一个集“农业、文旅、康养、民宿”等产业为一体的华顿·什贴乡村振兴综合体方兴未艾,一个“党建引领下的大农业与大健康相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相融合、政校银企村五大组织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推进。


——乡情,就是一份份温暖回应,不只一时,持续扶危济困


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构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三级体系”,并确立“3452”建站管站用站思路。乌金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探索创新“五下五上”循环工作法,以联络站有限空间,激活人大代表无限服务,代表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什贴村设立人大代表服务岗,孙晓珍作为一名扎根山沟沟的人大代表,一直在秉承初心,努力实现父老乡亲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美好向往。

华顿企业为防返贫监测群体办理了每人保额550万元的医保补充险,为他们的健康叠加了多重安全保障;在山西农业大学百年校庆时,孙晓珍捐资100万元设立“华顿百万助农基金”,每年资助一批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震后捐助、抗击疫情等社会公益活动。这些年捐赠超5000万元。

常常被质疑本该颐养天年的日子为啥还要打拼,只因为身为人大代表的初心,只因为对家乡土地爱得深沉!(乌金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供稿)

审核:朱利根
统筹:要   军
编辑:朱美玉 杨丽莉
榆次融媒体中心

榆次发布
如果您想关注榆次、了解榆次、支持榆次,就请关注我们的“榆次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我们的粉丝。全区统筹发展、都市核心区建设离不开您的热情参与和鼎力相助,热爱晋商故里的小伙伴们,快来加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