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岳阳博物馆如此“破圈”

时事   2024-11-17 10:43   湖南  




“博物馆热”持续

岳阳博物馆如此“破圈”

□李 婷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博物馆作为收藏历史、记录文明、传承文化的机构,无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岳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我市将积极探索岳阳市域博物馆“省市县联动”统筹协调发展机制。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地方系列政策的出台,岳阳市博物馆抢抓机遇,强势“破圈”。

走出去——镇馆之宝与你“面对面”


如果说大馆是顶级国宝的“群英荟萃”,那么小而美的市级博物馆则蕴含了更多历史细节,将它们铺陈在世人面前,一套更为完整的“文明拼图”徐徐展开。
岳阳市博物馆地处岳阳市南湖风景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属地方综合类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市博物馆馆长黄军认介绍,若想在“文博热”中再突重围,关键在于如何让沉淀的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把博物馆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中。


“好久没有见到这些老物件了,这次展览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汨罗市屈子祠镇伏林村的“农耕文化展”展览现场,当地村民张琳看完后自豪满满。活动现场,讲解员向大家讲解文物资源以及文物保护现状,大家纷纷聚集在展板前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收获颇丰。展板上精心设计的文物图片和资料,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近距离感受文化魅力。
黄军认介绍,这是我市首批建成的“市博物馆分馆”,“市博物馆分馆”借助伏林村部固定场地、展陈实物和文化资源,以“实物+文字”形式将屈子祠镇伏林村农耕文物进行展出,活动现场吸引了广大村民驻足观看。根据《岳阳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市博物馆计划5年间,在全市范围内甄选有固定场地、有展陈实物、有文化资源的乡村,建设10座“市博物馆分馆”,全面提高博物馆知名度和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更加深入地将社会文化知识传播到基层群众中去,促进教育公平。
走出去的不仅仅只有博物馆,还有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鱼纹铜罍。黄军认介绍,鱼纹铜罍今年一直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随州博物馆等全国各地“出差”,获得了全国各地市民的喜爱。



“鱼纹铜罍身上的鱼纹和‘米’字纹,是湖湘文化特色的体现。”上海市民刘艳看到我市镇馆之宝鱼纹铜罍后激动地说,“希望有机会来岳阳看看,来鱼米之乡感受千年前古人的文化和生活。

引进来——博物馆展厅变“教学室”


博物馆是大家身边的“诗与远方”。各种巧夺天工的玉器、国家一级文物商代鱼纹铜罍、“愠儿”铜盏、西周龙纹铜铙、兽首蟠虺纹铜盉……岳阳市博物馆浩瀚馆藏,贯通古今,观者身处其间便有穿越时空、文化浸染之感。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这所“大学”,让“到博物馆去”成为大众选择。近年来,岳阳市博物馆在不断丰富展陈内容的同时创新社教活动。
每年暑期,市博物馆都会开展志愿者讲解员选拔活动,活动受到了学生群体的参与和关注,一时间也掀起了博物馆旅游热潮。为了积极备赛,不少学生来到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讲解员也将“展厅”变“教室”,带领学生学习文物知识,为他们讲解示范,帮助大家更好地进入“小讲解员”的角色,成为湖湘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截至目前,市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团队已千余人次。


“尝试将文物的深度、历史的厚度,转化为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连接度。”基于这样的原则,市博物馆还特别推出了《青铜器纹饰鉴赏课》及《非遗巴陵戏》两项品牌课程,并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巴陵戏,让大家走出课本,在学与做中感受湖湘文化的厚重。
除此之外,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系列讲座、交流活动,为公众提供重要文化产品。
去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文明之路——简牍文化公益行”走进岳阳市博物馆。博物馆邀请岳阳市第十二中学40位优秀学生代表参与课堂体验。


“文明之路”简牍文化公益行活动,是由“竹木载文明”“礼尚简博”“简册书写”“制作名刺”“奔走的信者”等多个活动项目组成的馆际交流活动,该活动已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省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湖南益阳市博物馆等成功开展,参与者反响强烈。
课程中还设有丰富的简牍文化体验环节,包括封简的使用、简牍的书写,让参与者在亲自动手书写的过程中,感受古人书写时的心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黄军认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将更加迅猛,加强馆际交流是博物馆走出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发挥博物馆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


新博学——线上线下打卡“看得好”


新博物馆学是对旧博物馆学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强调以人为本、多元文化和服务社会。对广大市民而言,从“打卡”博物馆到喜爱,再到热爱,依旧会经历漫长的过程。博物馆的每一次“跨界”“破圈”,都会吸引更多人倾听历史的回响,汲取文化的力量。它不仅是人类记忆的容器、人类文明的窗口,也是社会教育、终身学习的课堂。
“国庆”小长假期间,市博物馆内游人如织,“洞庭长歌”展览持续火爆。“洞庭长歌”展自开幕以来,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它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就像一道来自二十万年前的风景,把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的荏苒时光装进了时光机器盒子,被剪接压缩成影像,一幕幕地播放。迄今,“洞庭长歌”展览年接待观众40多万人次。


市民张磊告诉记者,看着展览,仿佛它在和你“对话”,诉说着那些千年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两千年前古人的聪明智慧。
“博物馆的发展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也是由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来支持。”黄军认表示,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来说,博物馆不仅仅是公共机构,也是吸引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盘活文物资源,留住“博物馆热”,也是市博物馆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黄军认介绍,为显著提升岳阳市博物馆的观展体验,岳阳市委、市政府计划将市博物馆展览更新列为第四届省旅发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该项目旨在重新规划岳阳市博物馆展陈空间布局,摒弃传统分隔方式,更新展览内容,确保展陈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该项目将依据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要求,岳阳市博物馆将与湖南博物院及湖南省考古研究院携手合作,运用最新技术和展陈模式,对基本陈列展览“洞庭长歌——岳阳历史文化陈列”进行改陈提质。此外,还将新增“方圆之城——七星墩古城遗址出土文物修复展”,并启动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



下一阶段,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开放公共互动交流平台,逐步开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账号,针对“80后”“90后”“00后”等目标人群进行线上宣传引流。同时,借助三微一端一网一平台,积极与相关新闻媒体合作,充分挖掘文物资源,合作讲述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借媒体力量助力博物馆持续“出圈”,让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博的熏陶滋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文化殿堂,守护着文明精华、文化原乡。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博物馆“有热度”“有温度”,让观众“看得着”“看得好”,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本期公众号编辑:婷   婷

稿件一审:徐   颖

稿件二审:黄   梅

稿件三审:金海军

本文图片均由市博物馆提供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岳阳日报微信公众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新闻爆料热线:0730—8666119

岳阳日报
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岳阳民生热点社会动态尽在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