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
流量裹挟下安万和他的秦腔能走多远?
王利民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网红经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创造了无限可能。然而,在这股潮流中,能够真正脱颖而出并持续走红的网红却寥寥无几。秦腔演员安万,作为一位来自甘肃会宁的草根艺术家,凭借自己的独特经历、快手平台的助推以及与老百姓情绪价值的共鸣,成功地在网红经济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被誉为2024年最后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然而,流量之下的隐忧不容忽视,高光时刻的思考不可或缺。成也“流量”败也“流量”,有太多的“网红”在流量经济大潮中仅仅是“昙花一现”,安万和他的秦腔又能走多远?
一、安万走红的双重逻辑:特殊经历与平台助推的双重作用
其实,在这次西安火爆出圈之前,安万已经是甘肃颇有名气的“西北秦腔王”,他已将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再度引入寻常百姓家,他的走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天生花脸”的特殊经历与快手平台助推共同作用的结果。
秦腔的花脸不仅遮盖了安万的缺陷,更给了他一条活下去的出路,别人唱戏要钱,他唱戏“要命”,因为秦腔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然而,尽管他在秦腔表演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和他的艺术团依旧困难重重,直到他遇到了快手平台,一切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快手作为一个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要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为安万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魅力的舞台。在快手上,安万可以自由地发布自己的秦腔表演视频,与粉丝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自己的艺术心得和生活点滴。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不仅让安万的秦腔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也让他与粉丝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可以说,安万独特经历和快手平台的助推共同建构了走红的基础。他的秦腔表演视频在快手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喜爱。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情感真挚、技艺精湛,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二、安万走红的群众基础:真诚表演与观众情绪价值的共鸣
安万之所以能够在网红经济中脱颖而出,除了特别经历和快手平台的助推外,更重要的是他与老百姓情绪价值的共鸣。安万站在舞台上,那一声声“恸地锤胸把天怨”,那一句句“想老娘”“念贤妻”,无不深情款款,直击人心,不少观众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常言道,借着别人的灵堂,哭着自己的沧桑。可以说,安万唱得不仅仅是秦腔,仿佛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诠释,让台下的观众在泪水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如此,戏如人生,毕竟人生在世不称意,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安万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他不仅仅是在唱秦腔,更是透视着每一个人内心的故事。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能够慰藉心灵、释放压力的精神寄托。而安万的秦腔表演,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精神食粮。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万人同吼秦腔的“轰动场面”,也形成线上学唱兴汉图的“安万现象”。这种线上线下同吼秦腔的方式,不仅让秦腔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更让人们在共同的艺术体验中找到了情感的释放与共鸣。
可以说,秦腔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安万的演绎下,在民间形成了新的浪潮。他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次的演出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观众在感动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同时,安万也非常注重与粉丝的情感交流。他经常在快手上发布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感悟,与粉丝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他也非常注重与粉丝的互动和沟通,通过非常接地气“姑舅爸”“姑舅妈”式的互动方式与粉丝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种真诚的情感交流不仅让粉丝更加了解安万的内心世界,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安万的真诚和温暖。
三、安万走红的理性思辨:平台推陈出新与观众审美疲劳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安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是网红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安万和众多网红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平台的不断推陈出新和观众审美疲劳的呈现,算法作用下的流量扶持会越来越少,粉丝对其内容的兴趣和新鲜感也会逐渐降低。
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出圈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这两个城市曾因网红打卡地而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网红打卡地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游客数量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满足受众的新鲜感,平台也需要通过不断培育新的网红吸引流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来赚钱。与此同时,平台还会紧跟时代潮流和受众的喜好,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和期望,从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一次选择安万秦腔,下一次可能是“张万”杂技,下下一次还有可能是“王万”交响乐……只要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扶持哪一个“商业符号”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注意力经济是平台的核心商业逻辑。
此外,在这个信息泛滥、注意力稀缺的社会里,观众对于内容的耐心和关注度变得尤为有限,同时,他们对形式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安万的励志故事,曾以其真实性和感染力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共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故事的新鲜感逐渐消退,观众对此类内容的兴趣也随之减弱。尤其是在年轻一代观众群体中,他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新颖、刺激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相对较弱。如何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继续“逆天改命”,如何在秦腔艺术的民间传承中行稳致远,安万和他的艺术团如何借助这波泼天的富贵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