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有个诞生于清代的火神派。火神派启萌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且吸纳了温补派的一些学术思想。《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大师所采用的附子在四逆汤中峻补元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同时得干姜温阳守中,增回阳救逆之功,得炙甘草佐助,防姜附燥烈伤阴。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衷心信服仲景学说,最突出的用药特色就是擅用附子,强调单刀直入,辛热扶阳,是对张仲景学说的推进和发展。温补派以明代大医张景岳为代表,讲究脾、肾并重,火神派虽也吸纳其学说,但更强调补肾为主,元气为本。肾是封藏之本,水火之脏,阴阳之宅,内寄命门之火。此火又名阳气,元气,真火,相火,龙雷火等。是人生立命的火种。郑钦安《医理真传》中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阳气运于其中而立命。”水少就如湖水干涸,以致气体蒸腾,虚火上泛,引起盗汗,失眠多梦等(此为肾阴亏虚)。水寒就如北极圈的海水,根本没什么温度,没真火什么事,以至真火有家不能归(此为肾阳亏虚),在外面东晃西荡,因火性向上,于是从头到脚形成上热下寒之势,上可导致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中可致腰膝酸痛,四肢发凉,精神不振易疲劳,下可致脚底冰凉等。郑钦安所著《医理真传》有个方子叫潜阳丹,一个潜字,就如游泳之人,潜入深海(肾水),引在外游荡的真火归位,让肾中阴阳平衡。适用于阳气不足,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诸症。由于此火系假象之火,容易误辨成阴虚阳热而误治。依据郑钦安在书中的原方方解,“潜阳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一些复杂病症,也可因虚阳上浮而生,可用潜阳丹扶阳气。原文主治“头面忽然浮肿,面色青黑;身重欲寐,一闭目觉飘飘无所依;上下温度如常,唯有双膝独冷。口不渴而尿多,若渴则喜热饮。热势轰轰,或由脚底、脐下上冲头目。上火来势汹汹,急如闪电,顷刻生变”。凡上述证候,皆是人体阳气衰危,阴寒內盛迫阳外出,从而出现的“真寒假热”之象。有较强的迷惑性,如若辨证不准,错用寒凉药,转瞬间就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送人上西天。潜阳丹组成参考用量:西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板6克,甘草15克。本方虽以补肾为主,但西砂仁的存在,还是能看出郑钦安吸纳了脾肾并重的温补派的思想。西砂仁,气温,味辛涩。能宣通阳气,散出寒气,加之其味芳香,可醒脾,使中焦畅通无阻,纳气归肾,引虚阳从上往下归根。姜汁炒的方式,更可助其温肾益胃。附子辛温,是温阳的第一要品。本方不可缺少的存在。有了它,脾湿肾寒均可除,心之君火也能燃烧旺盛,照亮相火(肾火)回家的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龟板,是乌龟的外壳,是潜阳的主要药物,性味甘咸寒。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熟门熟路将跃跃欲浮出水面(人体)的阳气拉回水中(人体)来补阴。甘草,收敛缓和,厚脾土以收伏虚火,助上药将其收纳于肾。厚脾土之说,就像用火盆烧炭火取暖,夜间睡觉的时候,用炭灰覆盖未燃尽的炭火,待第二天刨开时,炭火依旧明朗如昨;这就是“土可以伏火”。土,在脏为脾,在味为甘,在色为黄,药如甘草之类。所以说,甘草厚土以伏火。注意,潜阳丹,用了大剂量的补火之药,破阴回阳,以引火归元。性味竣急,是以偏治偏的潜阳纳气之方,辨证遣药,用于治病则可,但切不可以用来养生。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2月27-30日在河南郑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5378789538 朱老师
2.微信报名: 1537878953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537878953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