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影响力,
推动“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福建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福建漳州、厦门等地,深入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福建全省文艺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砥砺奋勇争先之志,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文脉,勇于创新创造,以文艺之力倾情抒写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时代风貌,推动“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
10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10月16日,一场精彩的央视“时政现场说”节目《做好“海”的文章共话乡村振兴路》在澳角村拉开帷幕。近年来,澳角村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形成“下海能打鱼、上岸能写诗”的渔家文化。全村918户4103人,就有诗歌爱好者86人,已出版个人诗集12册,成为远近闻名的诗歌渔村。中国作协会员、东山县作协顾问许海钦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渔民诗人,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澳角人向大海讨生活,也从大海里捕捞诗意。”访谈现场,许海钦和央视主持人康辉共同朗诵诗歌《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一片深蓝的海》,成为整个节目的亮点和高潮。
近年来,东山县文联通过书画、文学、曲艺等文艺方式,展现东山的海洋蓝、生态绿、闽南红。东山县文联主席刘凌典表示,当地宣传、文联等部门正在精心谋划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弘扬,深入挖掘关公、黄道周、谷文昌等文化品牌里所蕴含的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富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秉持守正创新,走好“曲艺东山”“书画东山”“诗意东山”“影像东山”等特色文艺道路,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为打造艺术东山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
福建省曲协副主席马文正介绍,他们正在编排福州曲艺节目《大榕树》 ,这是一个深受福州老百姓喜欢的故事,通过讲述“一栋楼”为民办事的故事,展现福州历届政府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实践。文艺工作就是要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鼓与呼,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讲好党和政府的为民故事、发展故事,用多样的艺术形式讴歌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福建省剧协木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晋江市剧协主席陈诗章表示,要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全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章,特别是非遗项目木偶戏的传承、发展、传播,推动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响福建泉州晋江文化IP,结合围头七夕返亲节、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千年古刹安海龙山寺等两岸题材,创作提升木偶戏《施公案》《龙山情缘》、专题纪录片《台湾有戏来》等佳作,持续推出连接两岸共同记忆、情牵两岸情感、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好作品。
中国民协副主席、福建省民协主席李豫闽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赴谷文昌纪念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像他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内心感到无比激动。近年来,福建民间工艺作品屡获佳绩,多次蝉联和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充分彰显“闽派”传统工艺的创作实力。李豫闽表示,艺术家们要植根八闽文化沃土,将八闽文化资源融入到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推进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扎实推进文艺传承等工作,讲好福建故事、中国故事;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深化两岸民间文艺交流交往。
中国摄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摄协主席潘朝阳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文艺的创新与引领,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用摄影艺术的形式展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壮丽图景,让摄影作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同时,大家要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作品以情动人、以文化人,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我们坚信文艺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通过我们的创作,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全省文艺界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等优势,始终坚守‘艺’心永向党,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造就一批‘闽派’文艺大家。”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秋梅表示,对标落实“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重要要求,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发挥“两个优势”,用好用足福建独特理论“富矿”和文化资源“宝矿”,激发时代新活力,着力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要扭住目标不放松,深入实施“福”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福建地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工程,积极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建设,以文促融、深化交流,展示八闽文化气韵和风采,推动“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铸就“闽派”文艺高峰,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