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断案》
《施公断案》这个戏的创作,从一个“偶然”的工作对接说起,几年前,与时任晋江市文体新局纪检组庄组长交流艺术创作的时候,她建议木偶创排一个廉政题材的木偶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剧场、景区、社区演出。交流中,我的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人物,是被清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施世纶。
施世纶是晋江龙湖衙口人,“海霹雳”靖海侯施琅的儿子,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并有以他为人物原型进行创作的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施公案》。《施公案》与《包公案》《狄公案》等齐名,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现存有嘉庆、道光刊本。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世纶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故事有了人物原型之后,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孝道,别把父母之爱当做理所当然,“北大高材生故意失联20年不问家中老母,当代人孝道缺失令人心寒”等新闻报道不绝于耳,更甚着,有弑母案,骇人听闻。被震撼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百善孝为先,当今社会,对“孝”的漠视,用木偶表现的形式来讲述孝道,就成为我的选择。剧本创作中节选了汤印昌先生的作品芗剧《母子桥》部分章节进行改编,这也得到了汤先生太太赵秀华老师的支持。创作上,重新布局,重新构思人物性格形象,以小见大,故事脉络上,先以施公救人——江边设公堂——巧行判决为明线,显示出施公的勤政爱民,敏于断案;另外又以月娘投江——月娘求情——蔡本子媳为暗线,突出月娘彰显母爱的伟大,以弘扬孝道,将人物生动微妙的心理活动通过富有美感的布袋戏表演形式创造性的加以丰富并强烈表现出来。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该剧就从“清官巧断家务事”说起,讲述施公述职归来,船过清江救起落水民妇月娘。原来,月娘的独子蔡本娶了媳妇忘母恩,逼她到柴房栖身,从来不关心她的生苦病痛。月娘在江边闷坐三天三夜,都没人来关心,因此想不开而跳江自杀。施公听了月娘的遭遇很气愤,江边作公堂,审问其不孝子媳蔡本夫妇,并帮助其一家重归于好,一同回家过日子。
语言风格上,大多数为生活语言对白,如 “羔羊尚知跪乳情,乌鸦也有反哺义。为人子者不孝母,天理不容情难依。”其中,第一句就出自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的“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讲的是羊羔在吃奶的时候是跪着的,乌鸦在母亲不能觅食,或者飞不动的时候,回到出去寻找食物,衔回来喂母亲,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人物塑造上,主要是以小见大,以情节、语言来见性格。作为县官,更重要的是要排解民忧,关心民疾,因此施公不是一位高高在上、官味十足的县太爷,而是一位平易近人,急公好义,能够在江边就开庭的好官;而月娘,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是因为儿子儿媳不孝,而想到要跳江自杀。但是一听到施公要为自己做主,又急急忙忙地为儿子、儿媳来求情;不孝子媳蔡本夫妇,老母亲离家出走三天,两人竟然不闻不问。当施公问道:“最近家中可曾丢什么?”媳妇洪氏答的是:“昨夜山猫钻入厝,叼走一只老鸡母”“日间洗衫去渡头,一件短裤跟水流”。可见,老母亲在子媳的心目中连只“老母鸡”和“短裤”都不如,令人闻言气愤。
表演上的考虑也融合到剧本创作中去,还是以南派掌中木偶艺术为基础,以本土历史人物为题材,以传统戏文为底本,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再创作。用传统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既是一部契合“反腐倡廉”主题的廉政小戏,又是一部弘扬孝道的传统戏。保留了传统戏曲劝人为善的特征,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新编的剧目,立足传统,充分展示木偶戏生、旦、丑等主要行当,以传承和展示传统南派布袋戏的表演技艺,同时又大胆引入杂技等表演技艺,以及新的道具舞美,力争给观众带新的感受和体验。
剧目除了在文化部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展演、中国剧协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福建省戏剧会演等全国、省级平台展示之外,更令人欣喜的是,完成创排以来,《施公断案》通过“晋江市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陆续走进晋江120家中小学,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百善孝为先”的戏剧表达。
陈诗章,(福建省剧协木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晋江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市文联副主席、市剧协主席,副研究馆员)
本文刊发于第162期《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