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海子卧轨自杀35年,一夜白头的农民父母,和三个弟弟如今怎么样了?

文摘   2024-11-13 23:12   河南  

文/卉   

2001年,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的人民文学奖,将诗歌类获奖名额授予海子;

2003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收录了海子的作品《麦地》;

在当代诗坛,人们称他是“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海子和他的作品,始终璀璨,但海子的生命,却终结在他25岁那年。

1989年3月26日,海子用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才华横溢的海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是什么导致他用那样惨烈地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一度让海子的父母痛不欲生。如今,35年过去了,海子的家人们,现在怎样了?

海子本名叫查海生,1964年3月,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查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是家里的长子,家里还有3个弟弟。

父亲查正全是村里的裁缝,农忙时种地,闲时裁衣;母亲操彩竹裹过脚,干不了太重的农活。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甚至吃顿饱饭都是奢望。

尽管如此,海子凭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超强的记忆力,努力上进。

10岁时,他就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15岁时,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学习法律。

海子带着全家人的厚望,开始了在北京的求学生活。

但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曾经在村里让他引以为傲的成绩,不再能成为保护他的盔甲。

家庭的贫困,身体的瘦弱,都让内心敏感的海子越发的沉默。

幸运的是,在大三时,他先后结识了骆一禾和西川,他们一起谈黑格尔、谈北岛、谈诗歌,句句投机,相见恨晚。

他们一起创作出大量诗歌,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但这并不能改变贫穷生活中的窘迫。

1983年9月,大学毕业后的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可参加工作后的海子,比上学时的生活更拮据。上学那会,父母多少还能给些生活费,还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上班后,海子虽会发表一些诗歌,但一篇稿费只有几元钱。

而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他每个月都把少得可怜的工资,往家里寄一大半,手头上经常捉襟见肘,连买本书都要考虑再三。

可在大家的心里,海子在外早已飞黄腾达,混得风声水起。

这其中的苦楚,只有海子自己清楚。

除了跟好友在一起,海子在单位的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鲜与同事来往。

授课之外,海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诗上,在诗里找自尊和自信。

然而,他创作诗歌的道路并不顺利。

一方面,没有得到当时主流报刊的认可,投的稿经常石沉大海般,了无音讯;另一方面,海子曾遭权威人士的批评,说他的创作内容空洞,毫无价值。

多方面的打击,让海子觉得万念俱灰,他在上课时,不再讲有关诗的话题。

幸好,这时的海子遇见了爱情。

女孩是他的学生,因读了海子的诗,而主动向他靠近,不久,两人相恋了。

海子的爱是炙热的,他曾在诗里写道:你是我的半截诗,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

可幸福仅维持了两年,还是因为诗,女孩离他而去。

原来,海子的浪漫全在他的诗里,在现实生活中,他并不擅处理人情事故,不懂生活哲学。

退去最初的激情,女孩以双方家世差距太大,选择了分手。之后,他也谈过几场恋爱,但最终都以分手收场。

1987年,海子想离开北京,跟朋友一起去海南办报纸。

但回家跟父母商量时,父亲坚决不同意。在父亲的认知里,农村孩子得到的铁饭碗不容易,砸了多可惜!

海子带着深深的失落回到北京。

这之后,他去青海、去西藏,或许,他也曾想去寻找一条现实的救赎之道,可他寻找的结果却是: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1989年3月26日,25岁的海子在秦皇岛市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轨道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海子自杀的噩耗,在3天后才被海子的父母得知。海子父母一夜间老了10岁,两鬓有了缕缕白发。

曾是让全家人最骄傲的儿子,在那一刻成为全家人深深的伤痛。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让两位老人感到巨大的绝望。

海子从小聪明,接连跳级,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北大,毕业后有了工作,可那又怎样?不一样没能改变他和这个小家的命运?

现在海子没了,两位老人觉得,读书也没多大用。海子的3个弟弟就这样辍学回家,成了农民。

两位老人没事,就会去海子的墓碑前坐坐,与他说说话,经常是一边说,一边哭,一边埋怨。

2004年,两位老人用海子的版税收入,在村里买了一块宅基地,建了3间房,当作海子的故居。

4年后,县里把“海子故居”列为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怀宁县组织召开了一场“海子诗歌研讨会”,会场上平静的二老,在与众人一起去海子墓地后,情绪崩溃,放声大哭。

失去儿子的痛,反复折磨着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就反复背诵儿子的诗歌,去感受海子曾经的热爱。

2017年,父亲查正全去世,享年84岁。

临走前,他最大的遗憾就是,那年没答应海子去海南办报纸,如果去了海南,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老伴走了,操彩竹继续反复背诵儿子写的诗。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把海子故居打扫一遍,去墓地把墓碑擦得干干净净。

海子的三个弟弟,日子也还过得不错。

大弟弟查曙明开了一家饭店,大儿子在哈尔滨读博,小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小儿媳喜欢诗歌,在海子纪念馆里当讲解员;

二弟查训成学了木工手艺,三弟查舜君两口子在西安做小生意。

现如今,已经89的操彩竹,依然独自生活在海子出生的老屋里。

她依然每天去海子故居,有人凭吊海子,她就跟对方讲海子的往事,背诵海子的诗。

岁月流转,海子的诗依旧在人们心中回响;他的家人,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找到了各自的生活节奏。

尽管海子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他的精神和才华,如同不灭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海子的家人,用各自的方式纪念着海子。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即使生命短暂,但诗歌的力量永恒。

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让多少人心里暖暖的,愿海子的灵魂得以安息,愿他的家人能继续在生活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 END -
墨雨,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的90后,分享看剧感悟,与君一起吃瓜。

墨雨看剧
和墨雨一起追剧,吃瓜聊八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