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过劳务品牌培育,让劳动者一技傍身天地宽
回首来时路,何小妮将自己的人生转机归于两年前的一场劳务品牌技能培训。
“听说有免费培训,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彼时,37岁的岐山县凤鸣镇北杨村村民何小妮赋闲在家,也有“学一技之长”的想法。
经过“西岐名吃美食师”技能培训,何小妮决定进城创业——开一家擀面皮店。“别看小小一个餐馆,月均收入能过万元。”11月29日,说起如今的生活,何小妮满是自豪感。
在陕西,有上百万人和何小妮一样,通过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目前,全省共培育认定97个劳务品牌,带动劳动力就业创业近230万人。
技有所长 供需双方都受益
从“西岐名吃美食师”到“旬阳建工”,再到“富平怀德家政师”……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已经成为陕西促进就业增收的“金名片”。
11月13日,咸阳乾县一处项目工地上,来自安康旬阳的陈昌来和工友交流:“砌筑工程施工中,定位放线、砌砖、抹浆都有讲究,要兼顾缝隙和美观。”参加过旬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培训的陈昌来,一直被施工方高看一眼。
“‘旬阳建工’在建筑行业是响当当的,我们当然看重这些接受过培训的工人。”该项目施工方生产经理王猛告诉记者。
陈昌来所说的技能要求,是旬阳籍建筑工人在劳务品牌技能培训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依靠过硬技能,旬阳籍建筑工人多年来走南闯北,逐步在建筑劳务市场站稳了脚跟。
“旬阳籍建筑工人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打开了市场。我们依托职业教育组织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质量和安全系数,巩固了市场。”旬阳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屈崇伟介绍,“旬阳建工”近年来承揽的工程多次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奖项,进一步提升了业界口碑。
“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一批批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打造的。”省人社厅劳务交流指导中心副主任吴卓昊表示,“劳务品牌为劳动力贴上了‘就业名片’,做了‘质量认证’,让供需两端更好实现‘双向奔赴’。”
多名劳务品牌引领单位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带有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品牌,不仅让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让有创业想法的人有了底气。
在岐山县,通过“西岐名吃美食师”劳务品牌的系统培训,不少创业者和技能人才走出宝鸡,在全国各地经营起“西岐名吃”餐饮店。
“有一技傍身,不愁没钱挣。我们打造‘西岐名吃美食师’劳务品牌,就是为了让百姓创家业、让能人创企业。”岐山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童军孝说。
因势利导 规模与规范两手抓
陕西劳务品牌的发展,不仅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更离不开“有为之手”的精心培育。
雇佣“铜川小芳月嫂”已有半年时间,她们在照看小孩方面的专业与耐心,让铜川市民王萌非常满意:“‘铜川小芳月嫂’的口碑好,社区也推荐。选这样的品牌,我心里有底,不怕踩坑。”
“铜川小芳月嫂”因爱岗敬业备受顾客好评,但品牌形成初期,知名度不高。为放大劳务品牌就业拉动效应,铜川市政府印发通知,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活动,帮助劳务品牌扩大影响。
围绕促就业、稳增收重要目标,陕西培育认定的劳务品牌多数集中在手工制造、建筑、家政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安康美厨”劳务品牌带动近8万人就业,“阎良航空工匠”劳务品牌带动5万余人就业……劳务品牌成为各地拉动就业增长、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
“陕西通过培育劳务品牌,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有技能,有技能就可以就业创业,实现就业创业就可以促进劳动者增收。”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介绍。
在不断扩大劳务品牌覆盖人群的同时,从地方到省级层面,劳务技术规范标准不断发布,劳务人才培育模式持续创新,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相继落地,为陕西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去年12月,省人社厅印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根据部署,陕西将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支持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开设特色专业,广泛开展劳务品牌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
此前,安康市发布《足部修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推动“紫阳修脚师”劳务品牌持续、健康、稳步发展;西安市阎良区借助教育资源,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实现“阎良航空工匠”劳务品牌快速发展。
“比翼齐飞”品牌与产业双向赋能
陕西的劳务品牌,已经从劳动力输出逐渐变为技术技能输出,不少劳务品牌还孵化出产业,形成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以“千阳绣娘”劳务品牌为牵引,1万余人在刺绣产业链中实现就业增收。“刺绣在千阳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在劳务品牌的推动下成为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千阳县人社局局长王陆平介绍。
提高技术含量是壮大劳务品牌,让从业者赢得市场认可的根本。依托特色文化为品牌赋能,能让从业者稳定就业,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北倚秦岭、南屏巴山的汉中,是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技术为本,文化加持,让藤编产业在当地顺势“腾飞”。
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以劳务品牌“汉中藤编师”为牵引,延伸发展藤编产业和庭院经济,直接带动4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多年前,南郑区黄官镇朝阳村村民李汉强在外尝试过各种营生,不尽如人意的收入让他最终选择回家乡重拾手艺,做一名藤编师。“现在工作生活都挺好,在家就能完成藤编工作,每个月收入六七千元。”李汉强说。
在当地人眼中,藤编这门老手艺激发出的新动能,像一根根不断延展的藤蔓、竹条,串起了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让群众端稳了就业“饭碗”。
“劳务品牌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依托特色资源、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等优势,也可进一步提升劳务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在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屈晓东看来,可通过文化和经济的结构性互嵌,以文兴业、以文赋能,使劳务品牌与产业发展“比翼齐飞”,更好促进就业创业。(记者 周明)
秦评 | 期待更多劳务品牌“拔节育穗”
梳理陕西劳务品牌的培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提高技能含量是推动劳务品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且有特色、有口碑、成规模的劳务品牌,正在向产品品牌、技术品牌延伸,形成产业生态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
这些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陕西劳务品牌活力涌现、潜力释放,不仅就业带动力强,也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
陕西劳务品牌的发展,既是自发形成的结果,也离不开政府方面的因势利导。一是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劳务服务“含技量”;二是加强规范化培育,提升劳务品牌“含金量”;三是通过规模化输出,打造就业“金名片”;四是优化品牌生态圈,集聚发展要素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可以说,陕西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既与当地稳就业、惠民生、强经济、促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契合,也服务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主方向。
一个劳务品牌的产生,或有历史传承,或有文化积淀,或有资源优势,或有产业基础。在推动经济稳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全省各地需要让更多劳务品牌“拔节育穗”。一方面,这是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这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这就需要各地立足自身资源和基础,瞄准市场缺口,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服务业、文化旅游领域等,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培育劳务品牌;需要围绕地方特色劳务群体,建立技能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创业扶持、品牌培育政策,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需要充分发挥领军品牌的引领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等。
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浓缩着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一个行业的特征优势、一个群体的技能特点。做大做优做强陕西劳务品牌,就是在助推陕西高质量充分就业,就是在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在为陕西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