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摄影:蔡家齐
白天鹅落脚的地方
是我们心中光明的河
□侯俊杰
大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越过黄土高原,穿过晋陕大峡谷,一路向南,在豫晋陕交界处转了一个大弯,向东流去。来到这个古城身旁,它放慢了脚步,缓缓地绕了个半圆,把这个城市抱在怀里,像母亲一样,给儿女们留下了无尽的亲情和温馨。
这个城市叫三门峡,是古陕州所在。黄河转弯处,有两条支流注入,一条叫青龙涧河,一条叫苍龙涧河。这两条“龙河”,尾巴摆在远远的崤山里,龙头伸到黄河边,画出了一幅双龙戏水图。
三河相交处,留下了一片大大的湿地。这块湿地,东邻华北平原,西接黄土高原,北隔黄河可见中条山峰峦叠嶂,南望崤山群峰耸立,是豫晋陕三省的交界地。湿地主要包括三门峡库区湿地和小浪底水库湿地。在这里,河流与滩涂相接,台地与高原相连,是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独特,生态景观丰富。
这片两万多公顷的湿地演绎着百万年的风雨变幻,展示着千姿百态的别样风韵,美丽的生态天使白天鹅演奏出一曲曲生命的歌,更有说不尽的古老文化。
湿地的故事从北岸距今约20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遗址开始。考古学家告诉我们,西侯度文化时期,这里有草原、沼泽、湖泊、山地、平原和峡谷。草原与森林共生,平原与湖泊相依,沼泽和黄土依偎。鸵鸟、长鼻三趾马、披毛犀等各种草原动物与李氏猪、中国野牛、剑齿象等各种森林动物出没,植被丰富,草木繁盛,四季分明。考古学家称这种环境为“草原湿地环境”。
湿地中心有两个湖,一大一小,也是两条“龙河”的头,皆因河而名。大的叫青龙湖,小的叫苍龙湖。每年,从初冬开始,这两个湖里有一万多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越冬。三门峡人就把它们叫作“天鹅湖”。
天鹅湖与黄河之间的夹角是一块三角形的台地,台地后边有庙底沟遗址,以此命名的庙底沟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证明,这个时期,气温升高,气候变暖,促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成熟。那时,先民们已经开始耕种以粟、黍、稻等为主的各种粮食作物,开始饲养以猪、狗、牛为主的牲畜,开始培育桃、杏、梨、柿、枣等各种水果,并且已经学会种植芥菜、白菜等各种蔬菜。粮、肉、果、蔬养育了庙底沟人,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庙底沟文化。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看,不仅有各种用于农业的石斧、石铲、石镰等,也有用于渔猎的网坠、鱼钩等。出土彩陶上描绘的花瓣纹、鱼纹、鸟纹证明这里曾经是一派万物竞生、鲜花盛开、水陆共生的生态美景。先民们砺石泥陶,农耕渔猎,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庙底沟遗址的前方有迎祥阁。传说,是当年汉文帝在此拜谒河上公的地方。河上公,西汉隐士,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是中国第一个解释《道德经》的“仙人”。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古老的是由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传说,当年汉文帝为了寻求治国之道,听说这里的河上公独释《道德经》,对经国济世有独到见解,于是慕名而来,向他求教治国之道。河上公以《道德经》之义,给汉文帝讲述了一番治国经世之道。汉文帝如拨云见天,佩服得五体投地,称河上公真乃“仙人”矣!
迎祥阁下有两座小土山,一座叫周公岛,一座叫召公岛,是西周初年周召分陕而治的旧址。西周成王时期,因成王年幼,他的两个叔叔便以陕州为界,分而治之,辅佐成王。周公治东方,以洛阳为中心;召公治西方,以长安为中心。周召二公,兄弟同心,分陕而治,使得这时的西周度过了动乱时期,也为周成王的江山稳定奠定了基础。这里还留下了一块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分界石,今天的“陕西”也由此而得名。据说当年召公在这里微服私访,体恤民情,为了不扰百姓,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休息。百姓为纪念召公而咏吟的《诗经·召南·甘棠》流传至今:“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这里,还有一座召公祠,也是为纪念召公而建,现名甘棠苑,内有甘棠树,虽已不是当年那棵,但一树三千年,记下的是召公廉政的美德。
天鹅湖的旁边,有一座古城遗址,为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所建,是汉武帝实行郡县制时建置的古县遗址。古城西、北有黄河,东、南有双龙河,北望中条,南看崤山,清水环城,青山怀抱,是真正的“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后来因兴建三门峡黄河水利工程,城墙被拆,城池仍在。废弃后的古城被建成一座城市公园。如今,古城遗址上,古树参天,绿茵如毯,鸟飞花开,成了三门峡市民休憩游乐的天堂。遗址上留下了汉代的夯土城墙、唐代上官仪与上官婉儿家族居住的上官巷、唐代建的宝轮寺塔、明代石牌坊和城门遗迹等,比比如旧,俯仰可见,记载着这座古城的历史,也生长着城市呼吸吐纳的新鲜空气。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在“望三门,三门开”的吟诵声中,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黄河之水手中来”的凯歌声中,三门峡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而步入新时代后,追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伴随着工业的转型升级,三门峡开始了从资源型工业城市向文化生态型城市的转变,黄河三门峡湿地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河三门峡水库从单一的蓄水,变成了可以调控排沙的蓄清排浑,每到蓄水季节,这里碧波荡漾,船行柳梢,恰似北方的江南;庙底沟遗址上建起了考古遗址公园,种植了各种植物,6000多年前的文化废墟上,一派生机;迎祥阁周围变成了牡丹苑,每逢春日各色牡丹姹紫嫣红,竞相斗艳;陕州古城里树木参天,绿荫遮日,一个个古文化遗迹修旧如初,焕发着青春;天鹅湖畔天蓝水清,以白天鹅为主的各种鸟类,成了这个城市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正像一位诗人吟诵的那样:“平湖一派舞翩跹,溢墨流霜分外妍。翅动周天寒彻透,波开四野静回旋。”
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呼吸天地之灵气,阅读千年之华卷,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旁边,有这样一块湿地,是黄河之幸,更是黄河儿女之福。
面对美丽的三门峡,诗人舒婷赞叹道:“白天鹅落脚的地方,是我们心中光明的河。”相信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的未来篇章将更加辉煌,正如诗人郭小川向往的那样:“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啊,中华民族的摇篮,于今换上新装,朝向社会主义的新市面……”
行走在路上
□刘艳丽
梳理时间的日子
有甜甜的忙碌周始
心间总惦记着那份追忆
把天鹅的羽毛留白
他人焦虑着眼前的结果
有人不在乎有多少过往的深刻
伸出安慰的手
守护那样纯真的童稚
视界的初衷带上铃铛的谣曲
咿呀使美好的灵魂荡漾
漂泊得越遥远
越惦念专注过的时光
亲近征程上的人们
浇灌着古老华夏的图文
不负韶光溢彩
倾听你鸿蒙叙说
行走在路上
盘古门开数智的情理
在仰韶的花瓣间绽放芬芳
中原好
□杜洪连
中原好
最好三门峡
虢国玉璋不足论
庙底尖瓶堪可夸
宝苑听鸣蛙
中原忆
最忆三门峡
湿地清河出平湖
函关古道入深崖
向来起兵家
中原忆
再忆三门峡
同襄国字留摄事
共话虹峡西园茶
伴鹄赞中华
溜秋
□徐新格
溜秋,即人们在秋季结队外出的一种“捡拾”行为。溜秋队伍以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或老人为主,即使有小孩儿一道也是图个乐子玩耍。大家很守规矩,只在主人收获过的地里或园子里捡拾,从不涉足未收获的庄稼地或果园。
溜秋出发前的早餐,“滚水泡馍”是标配。把水烧开,掰馍成块或切馍成片,撒些盐、葱花或芫荽,调一勺辣椒油,将沸腾的开水往碗里一浇——那色香味儿“绝了”!
一次,我跟随大人到邻村去溜红薯。别人都是半跪式刨挖,小钉耙一次一拃宽,不使蛮力、不抢节拍,不一会儿就能收获一个红薯。我爱惜自己的裤子,只好弯腰弓背,十分钟都无收获,且累得够呛……回家后受尽冷嘲热讽。又一个周末,我请求父亲去溜秋。父亲不肯,说人家都是小媳妇下地拾点东西,咱大男人去了,人家还捡啥?我却坚持要去,父亲只好答应陪我一起溜秋。
小伙伴们早都出发了,父亲却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父亲用粗铁丝制作成耙状,然后两两相交,这样一个“十”字铁丝耙便诞生了,铁丝耙的收拢面积接近一平方米。当父亲把这个“核武器”扛上肩膀时,我的脑海里便有了收获的画面。
称这个工具为“核武器”一点不夸张,进了收过的红薯地,不用弯腰、不用轮耙,甚至单手一提一插便能收获一大片。即使土里再小的红薯也被插着带了出来。有人高声叫好,于是引来了更多的围观者。那一次我们收获颇丰,因此早早地就收工了。
很快,人们制作出了各种溜秋“武器”,地里的红薯和花生很难找了。这时,我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愿参与溜秋。
转眼第二年秋季到来,周末放假我仍然跟着大人下沟爬坡刨红薯、拾花生。之所以还能有收获,据说是大人们故意收得“毛糙”,好让小孩子“有事做”。
有一天,父亲回来问:“厢房里的几袋花生卖了?”
“卖了,一斤比去年多给几分钱。”母亲说。
“吊在梁上的那一包呢?”父亲有些愠色。
“也卖了。还藏得怪能哩,吊得那么高。”母亲说。
“哎呀,那是我精挑细选的花生种子!”父亲直跺脚。
母亲知道捅娄子了,但嘴很硬,说:“你都是能人哩,明个儿去沙坡地里溜一圈,种子不就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滚水泡馍,喊我起床吃饭,跟他去溜花生。我挎上小竹篮带着小钉耙,父亲肩上搭着一条麻袋、手上提着一把钢锨。那麻袋竖起来可比我高多了,和小伙伴捉迷藏时我钻过,里边麦子味儿特浓。
我们去的是庙底村,这个村靠近黄河全是沙地,花生“落花”后须子钻沙很轻松,沙土里生长的花生品质上乘。
我跪在收获过的花生地里一耙一耙地刨,偶有收获,但大多仁儿都坏了,只好扔掉。父亲提着钢锨在荆条林里转来转去,我担心他这样瞎转不知啥时候才能弄满那条大麻袋。
“找到一个。”父亲兴奋地叫道。我好奇地跑上前。他指着一个胳膊粗的黑洞说:“我估计至少能装满四分之一麻袋。”见我不明白,父亲说这是一个老鼠洞,能挖出花生来。我半信半疑,坐到一旁看父亲“挖宝”。
向下挖一米多深后窟窿眼儿消失了。父亲下到坑内东看看西望望,甚至抓起沙土闻。然后选准一个方向,结果用钢锨没戳几下,就听到“哗啦”一声,前方露出一个小窑。哇,好多的花生!这些花生干干净净长短粗细一个样,我们掏了一把又一把。
这边掏完了就换地方,父亲拿钢锨往拐角处戳几锨——便又有了新收获。直到确认掏完了,起获的花生恰好装了麻袋的四分之一。父亲把坑埋好,又把几株“受牵连”的荆条栽植妥当。我也不在地里刨了,开始寻觅老鼠洞,只要看到窟窿眼儿,便撅起屁股一阵乱刨。
“你这白费劲儿。”父亲说,“不是所有的洞里都有老鼠偷来的花生。干这事有绝招哩,你爷爷教过我。”
父亲说:“只有‘竖井’洞里才有花生,特别是那种窟窿眼磨得溜光的,说明老鼠偷了不少好东西。”
在野地里“战斗”几个小时后,那条麻袋满得扎口都困难,里边不光有花生,还有豆子和栗子。
凯旋时,父亲扛着麻袋走在前边,我扛着钢锨紧跟在后,小胸脯挺得老高,感觉自己是打了胜仗的将军。
暖
□陈林先
风力有所减弱,阳光比清早暖了许多。老程挎上竹篮,装些水果和点心出了门。
前天晚上老程梦见老伴了,一身花棉袄的老太婆问老程家乡天气咋样,冷不冷;有没有考虑搬进“怡心园”养老去……虽说是场梦,但老程认真了。他挑了3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又从冰箱里取出3块月饼。“老婆子别嫌弃哦,这几块月饼我一直没舍得吃,放在冰箱里肯定没有坏。”
老程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忽然在一个三岔路口停住了。三年前送老伴最后一程,好像走的是西埝头方向,不对,又好像是东沟沿。他下意识地掏起了口袋,找了半天终于掏出一个小本儿。翻啊翻,终于看到其中一页上写着:爱妻辞于2021年11月23日,葬于东坡岭,南有三棵松,北有一杨一桐。收了小本儿,老程高兴得像个孩子,小碎步向东沟沿迈去。
“见到”老伴一通埋怨,说老伴不该丢下他一人,原以为“越老越糊涂”的他会先于老伴而去,不料老伴跌了一跤自己就“享福”去了。“今年我感觉我的啥‘海默症’越来越严重了,原先我还挺害怕的,不过现在我心放平了,你在下边等着我,要不了多久我就下去陪你了……”
“程老师——”原来是骑着大摩托的宏光,“哎呀,可算找着你了。走,坐上我的车赶紧回屋。县教育局来人看你了,大伙儿都在你家院里。”
“我都退休20多年了,还有人惦记我?”老程不解。
“我也不清楚,听那话像是送温暖哩。你这小学老师没白当啊。”宏光笑嘻嘻道。
摩托车停稳,村委会主任挨个向老程介绍,这是谁从哪里来,那是谁从哪里来。老程不但是光荣的退休教师,还是优秀共产党员,唯一的儿子前些年因公殉职。方便面、矿泉水、大米、白面、食用油摆了一大片,还有一个“小太阳”。
“感谢!感谢!”老程说,“我一个孤老头子,人也糊涂了,这么多的好东西给我也用不完啊……”
送走了客人,老程把东西分给了围观的村民。“宏光,这个‘小太阳’你拿走吧。”老程说。
“程老师,这可不行。”已经抱了一箱方便面的宏光说,“我已经拿过了,冬天有了这取暖器,你屋里就像真的有个太阳。”
“听我的,拿走。我这丢三落四的‘海默’老头,不会用这电器,别再把房子烧了。”老程说着搬起“小太阳”往宏光摩托车的后座上装。
“那您这个冬天不冷啊?”宏光还是不好意思。
“冷?我吃穿不愁,大伙儿对我关爱有加。暖和着哪!”老程哈哈笑了。
两天后,老程去地里看小麦长势,不知怎的竟然跌入了东沟。等村里人发现时,他已没了气息。
人们从他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儿,最后一页写着:“为防不测提前安排:家里大镜框背后墙洞里,有2万块钱,捐给希望工程。程向阳。2024年11月23日。”
一山苹果红
□张璐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每年深秋或初冬,我和家人都有固定的一项出行计划,那就是去“亚洲第一高山果园”寺河山的苹果小镇摘苹果。此时的寺河山苹果小镇迎来了最美的景色,果树郁葱,苹果满枝,果香弥漫,到处都是丰收、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三门峡市位于小秦岭末端,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灵宝更是亚洲最佳的苹果适生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土质条件,造就了寺河山苹果优秀的品质。天然富硒,酸甜可口,集天地荣宠于一身的寺河山苹果,也绵绵不断地滋养着三门峡人。
每到春天,果树开花,寺河山便像裹上了一层绿中透白的轻纱,阵阵清香惹得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那嗡嘤声是最美的音乐,醉了整个山乡。到了夏天,绿叶之间结满青绿油亮的果子,果园用木栅栏和铁丝网围起来,犹如一座充满诱惑的绿色城堡,引人漫步流连。秋天到来,连片的果园里累累果实挂满枝头,一簇簇、一排排鲜红透亮、饱满圆润的苹果,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格外诱人。冬天来临,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高山果园,雪压红果,像一盏盏小红灯笼,留给冬日一抹明亮而鲜艳的颜色,让寂静的山野展现出奇特的景观。四季交替,周而复始,大自然为我们展示醉人的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此刻,我漫步在果园小道,仿佛走进童年的梦境,贪恋地闻着苹果散发的香气,苹果树的叶子在秋风中蝴蝶般翻飞,熟透的苹果,像个娇羞的小姑娘,摇动她那圆圆的小脸冲着我笑。站在山顶远远望去,苹果园犹如一抹红云,飘逸于半山腰。伸手一摘,大自然赠予季节的礼物就来到了手中,轻轻咬上一口,甜香的汁水,从舌尖流淌到心里,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果香与幸福。
寺河山苹果中最受欢迎的是糖心苹果。这种苹果切开后,果核四周有半透明状、深黄色的“蜜腺”,你千万别以为它是坏掉或“生病”了,赶紧尝一尝,它可比一般的苹果要甜上不少。糖心苹果之所以会有“蜜腺”,是因为苹果为了御寒而产生了特殊的适应生存机制,苹果为了保护种子,会将淀粉转化成蜜。就像我们一样,面对人生种种境遇,要学会改变和适应,拥有强大而稳定的精神内核,如同王阳明所言:“知行合一。”只有当我们的精神独立,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不受外界的束缚,自如应对外界的风雨。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要踏上返程之路。下山时起风了,听着耳边时时掠过风的呼啸声、树叶的沙沙声,我望着那漫山遍野的果树凝思:那缀满枝头的红果是什么?我记得有一位诗人曾说:从青涩的苦到红色的甜,这个变化过程是无法省略的,必须继续挂在朝阳的一面,为自己积攒更多的香气,那是旺盛的生命和青春。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责编:蔡仲鸣
合作热线:18639836009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微信推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