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1月20日,安井食品(603345.SH)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公司。若此次在港交所上市,安井食品将实现“A+H”上市,目前安井食品在A股的市值约220亿元。
招股书显示,安井食品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3年收入计,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6.2%。2023年,在中国速冻调理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2.7%,是第二名的约四倍;在中国速冻菜肴制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9%,超过第二名至第四名的市场份额总和。
在招股书中,安井食品表示,上市募资将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提升采购能力、优化供应链及搭建全国供应链平台,以及业务运营数字化。
然而,目前安井食品正面临着收入增速放缓的局面,其近年来发展的预制菜新业务也告别了高速增长期,寻找新的增长点势在必行。此次赴港上市,安井食品看上了海外市场,但自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后,安井食品并没有更多的国际化尝试,其海外收入至今占比不足1%。
此番赴港上市,安井食品能否顺利并借此踏足海外市场呢?
01
安井食品的创始人刘鸣鸣,1962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大学在上海同济大学就读,毕业后,刘鸣鸣因为在校表现突出被分配到学校郑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老师。
当了两年的大学老师,刘鸣鸣决定辞职经商。据国海证券,2001年,在多个公司任职后,有了资金积累的刘鸣鸣在福建厦门创办了厦门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即安井食品的前身),一开始主要经销海洋华顺(以花枝丸、蟹肉棒等产品为主)、及其子公司厦门工业的安井牌为主的速冻鱼糜制品。
2003年,华顺民生向海洋华顺和厦门工业购买了包括“安井”在内的9个商标及少量机器设备以筹建厦门工厂,并购买了无锡工业(主营面米制品,控股无锡华顺)50%的股权。到2007年,公司米面制品占集团整体的60%,鱼糜制品占40%。
2011年3月,华顺民生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2012年,安井食品在无锡布局了新的生产基地,然而因为饮食习惯不同,安井食品在无锡市场的扩张并不顺利。为了打开销路,安井食品在无锡选择现有全国品牌更薄弱的“中小城市、农贸市场、中小餐饮店”入手,做高性价比产品,通过“快速跟进模仿”抢占份额,并利用特色产品提升渠道认可度。
此后,安井食品在各大城市布局产能,采取“产地销”、“销地产”的模式就地建厂,并提出“高质中高价”的定价策略,培育出霞迷饺、撒尿肉丸、千页豆腐、手抓饼等多个亿级大单品。
2017年,安井食品在上交所上市。在当年的年报中,安井食品表示,公司执行“火锅料制品为主、面米制品为辅”的产品策略,火锅料制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3.17%,速冻面米制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6.57%。火锅料制品中,速冻肉制品、速冻鱼糜制品分别占比28.42%、37.09%。
据安井食品官网,2022年成为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年营收超过百亿、利润过十亿的集团公司。
此外,招股书显示,目前国力民生是安井食品的单一最大股东,持有公司约25%的股权,国力民生成立于2000年11月6日,实质经营投资业务,专注于对未上市及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国力民生由杭建英和陆秋文分别持有约29.94%、25.15%的股权,两人订立了一致行动协议,是安井食品的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刘鸣鸣持股4.19%,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董事。
02
尽管成为了行业龙头,安井食品业也面临着增速放缓的局面。
2021年-2023年,安井食品营收92.72亿元、121.83亿元、140.45亿元,同比增长33.12%、31.39%、1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亿元、11.01亿元、14.78亿元,同比增长13%、61.37%、34.24%。
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营收110.77亿元,同比增长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减少6.65%。
显然,从2023年开始,安井食品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出现了明显放缓。
目前,安井食品主要有三大品类的产品组合:速冻调制食品,包括安井品牌下的产品,如鱼豆腐、鱼丸、肉丸及烤肠等;速冻菜肴制品,包括安井、冻品先生、安井小厨、洪湖诱惑、柳伍品牌,提供小龙虾、小酥肉、虾滑、牛肉/羊肉卷、蛋饺及酸菜鱼等;速冻面米制品,包括安井品牌,如烧麦、奶香馒头、手抓饼及红糖发糕等。而近段时间的增速放缓与预制菜板块,即速冻菜肴制品有关。
2021年,安井食品提出“三路并进,全渠发力”,开始大力进军预制菜肴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安井食品速冻菜肴制品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12.41%、111.61%、29.84%,到2024年前三季度,其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至7.34%。其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15.41%增长至2023年的27.96%。速冻菜肴制品收入增速的放缓也影响了安井食品的表现。
西南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菜肴业务承压主要是受新宏业及新柳伍旗下小龙虾业务下滑拖累。
2021年、2022年,安井食品分别收购了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宏业)与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柳伍)。其中,新宏业承诺,2021年-2023年的规范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300万元、8000万元、9000万元;新柳伍承诺,2022年-2024年的规范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8000万元、9000万元。
截至2023年末,新宏业已完成三年累计承诺业绩。而新柳伍在2023年未完成承诺业绩,安井食品对其进行3609.29万元的商誉减值。
进入2024年,两家公司的业绩明显承压。新宏业2024年上半年收入6.87亿元,同比减少26.76%;净利润1001.69万元,同比减少79.02%。新柳伍收入6.21亿元,同比减少9.68%;净利润2986万元,同比减少21.03%。新柳伍很大概率无法完成其9000万元的净利润承诺了。
03
在此次招股书中,安井食品表示公司寻求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因为上市将提供机会以推动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海外融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上市将扩大公司的投资者基础,为发展及扩展业务提供更多资金,拓宽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及于需要时为公司提供额外的筹资平台,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食品行业的业务形象及市场地位,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公司目前拟将上市的所得净额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提升采购能力、优化供应链及搭建全球供应链平台、将业务运营数字化、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及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事实上,从目前各板块的收入数据来看,安井食品也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三大主营品牌速冻调制品、速冻菜肴制品、速冻面米制品,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速分别是13.88%、7.34%、-2.06%。
从港股上市的目的来看,海外成为了安井食品的选择。在募资用途的详细说明中,安井食品提到,将加强海外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发展全球供应商网络、提升全球生产能力等。
在2025年1月披露的机构调研记录中,安井食品回答国际化战略方面的提问时表示,走国际化道路,不是简单走出去的概念,也有引进来的意思。“两进两出”,两个引进来,一个是引进国外的管理和技术;另一方面是从原材料角度,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不一样,引进优质的原材料对食品企业来说很重要。两个走出去,一个是把本土生产的东西卖到海外;另一个是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供应链、企业、渠道,把品牌影响扩大。公司走国际化的道路,不会改变国内市场的战略。
同时,安井食品也表示,从国际化的战略来讲,收并购这一步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安井食品以总计约523万英镑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并对其增资,持股比例约为70%。这也是安井食品海外的首次收购。招股书显示,目前,安井食品仅在英国经营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饺子及其他食物。在17101名员工中,154名位于英国子公司。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安井食品的海外收入分别为3522.56万元、1.08亿元、1.28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为1.22亿元。海外收入占安井食品整体收入不足1%,对安井食品的收入贡献并不大。
在收入占比不足1%的情况下,布局海外显然有更多的考量。
在招股书中,安井食品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品牌及文化在海外的拓展,中式餐饮的全球渗透人群稳步增加。全球中式餐饮餐厅市场正快速增长,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2%。因此,速冻调理食品的出口市场预计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在餐饮行业,以火锅及麻辣烫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领导海外扩张,在全球速冻食品市场发展势头强劲。2028年海外火锅餐厅市场规模将达到638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8%,随着火锅及类似烹饪方式在全球的扩张,将为速冻调理食品带来显著的增长机遇。
如今,安井食品的三大主营品类都面临着收入增速放缓的问题,这也导致公司业绩明显降速。安井食品也因此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之上。但海外饮食习惯、食品安全标准等都将成为安井食品出海的考验。如果赴港上市成功,募资了更多资金的安井食品,能否告别目前的增长“低谷”?值得期待。
作者丨五仁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