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简称MIT LL)的机载雷达系统与技术组(Group 105)开发了一套用于无人机平台的小型Ku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同时,该雷达还被用作仪器级雷达系统,用于开发信号处理算法、进行现象测量及验证双基地雷达等概念。然而,由于受限于小型化设计需求,该系统在性能上进行了多项权衡。
原系统存在的问题
1,使用模拟PLL波形发生器,引入了非线性问题,导致系统出现追踪误差和不理想的频率内容,影响LFM线性调频信号的质量,进而引入测量误差。由于非线性引发的自相关函数响应失真,产生的旁瓣会导致目标成像模糊。
2,为了实现小型化,现有系统将许多雷达组件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并使用单片集成微波电路(MMIC)。然而,MMIC与邻近组件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严重,导致信号的信噪比(SNR)降低,影响测量精度。由于噪声影响,该系统仅能利用其分配带宽的一半。
3,由于设计用于无人机平台,现有SAR系统只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闪存盘上,须手动取下数据。此外,系统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显示。这虽然不影响SAR的基本性能,但限制了其作为测试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新系统的改进
该项目目标是为105组开发一套新的仪器级雷达系统,克服现有系统的体积和功率限制,并经过实验室测试和停车场现场测试,与原有系统进行了对比验证。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新系统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1,采用数字任意波形发生器(AWG) 生成精确的LFM信号,提高了波形的线性度,消除了PLL波形发生器的非线性问题。
2,用屏蔽模块替代MMIC组件,并使用高隔离度的滤波器、放大器及混频器,降低了电磁干扰,提升了系统的信噪比,通过提高波形线性度和降低噪声,新系统实现了1.092GHz的可用带宽,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距离分辨率和成像精度。
3,引入了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数字化和以太网传输,使系统具备实时数据流传输与显示功能,提升了使用便利性。新系统还摒弃了小尺寸设计限制,采用机箱式模块化架构,以提高性能为核心目标,确保系统满足仪器级雷达的各项需求。
需要本文课件的请发送关键词:241217。另外点击“阅读原文”还可查看全文报告,共49页。
需要本文课件的请发送关键词:241217。另外点击“阅读原文”还可查看全文报告,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