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休市图书馆馆藏古籍《介休九略》《咳唾珠玉》影印本首发式暨古籍工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正厅长级) 张志仁
(2025年2月5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蛇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来到介休,出席《介休九略》《咳唾珠玉》影印本首发式,与大家共同探讨古籍保护工作。
古籍,作为历史的记忆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文化,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介休,是山西文化遗产最为深厚的土地之一,《介休九略》和《咳唾珠玉》是介休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对于研究介休乃至山西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次影印出版,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古籍,还能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两部古籍影印本的问世,不仅是介休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又一成果展示。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 张志仁就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发表讲话
今天是新春上班第一天,百事缠身,能来到介休实属不易。忙里抽身的一个原因就是介休还是我的老家,老到多老?三百年前!始祖公张一起从介休张兰到雁门关外避灾,迄今繁衍到十六代,我是第十四代,这些确凿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从我家家谱!家谱当然也是古籍。
我一直有个夙愿,很想知道清初介休到底发生了什么灾难?逼得老祖从富庶的介休张兰逃难雁北,要弄清这些原因,只能查古籍,这就是古籍不可或缺的价值。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造纸和雕版印刷的重要区域,古籍资源宏富。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省文旅厅精心组织,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与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古籍普查登记基本完成。全省120家藏书单位收藏古籍共计67484种716944册。所藏古籍数量最多的为山西省图书馆,约占古籍总量的20%,其次为山西大学图书馆和山西博物院,各占古籍总量的约10%。
二、实现古籍分级保护。山西省共有28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家藏书单位(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博物院、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祁县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62部古籍入选《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14家藏书单位(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祁县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曲沃县图书馆、太谷县图书馆、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运城市盐湖区图书馆、临猗县图书馆、长治市图书馆、宁武县图书馆、隰县千佛庵)被评为“山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三、古籍修复能力得到提升。2009年,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近年来,陆续完成21件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第一期山西省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扉画》修复项目、山西省中医院第一期中医药古籍修复项目等多项修复工作,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古籍修复能力。
四、古籍保护成果转化。近年来,陆续编辑出版了《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山西省晋中地区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目录》等书目图录、整理研究和汇编影印各类著作二十余种。介休市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就收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目录》中。我在担任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和省党史方志院长期间,影印出版了嘉靖版和乾隆版的山西方志,至今引以为傲!
五、培养古籍保护人才。一是送出去,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机构举办的各类古籍保护培训班,接受全面系统的集中培训,历年来共有省内各单位业务骨干200余人次受训。二是请进来,积极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举办全国性的古籍培训班,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自主举办培训班11次,培训学员350余人次。
六、深化古籍保护宣传。多次举办展览,全面展示全省在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中华传统晒书”等主题活动,让读者亲身体验,效果良好;通过图书馆+书院的模式,邀请名师,解读古籍,开展中华传统经典传习和诵读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正厅长级) 张志仁、一级调研员易福华,山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郭欣萍,副馆长王开学及省内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山西省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完成普查整理任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多基层古籍收藏单位由于专业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原因,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难题。例如,一些古籍还待整理编目,一些古籍编目数据质量还不高,部分古籍因保存环境不佳,面临着破损、虫蛀等威胁,急需修复;还有些单位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古籍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部分珍贵古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突破这些困境。通过省文旅厅大力支持,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连续九年实施“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项目,派出专业老师带队,招募来自全国各地的158名高校志愿者,完成了全省27个市县的32家古籍收藏单位的近20万册古籍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打破了古籍普查工作长期面临的发展瓶颈,为后续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古籍保护的新生力量。不少曾经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古籍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继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这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文旅厅大力协调推进,省图书馆积极努力落实,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于2023年12月完工并进入公测体验,沉寂近10年的文源馆区,再一次焕发生机。目前,整体已经进入试运行状态。这座集保护、修复、阅览、展示、培训为一体的古籍保护基地欢迎大家来利用体验。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正厅长级) 张志仁带队实地调研介休市图书馆
介休图书馆古籍收藏量5千余册,民国文献1千余册,其中不乏重要的乡邦文献。这次影印本的问世,标志着山西省古籍保护对本土古籍的重视,在古籍保护领域,我们也应该喊出那句著名的台词——一个都不能少。只要有古籍收藏的单位,我们就要深入发掘藏品的价值,不能以收藏量的多少来区分重要与否,更加注重藏品质量。
对于未来的古籍工作,需要继续加大古籍保护工作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深化古籍普查工作,提高书目数据质量,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各级文旅部门要多方努力改善基层古籍收藏单位的保存条件,择机推进珍贵古籍在省古籍保护中心寄存;三是下大力气做好国家珍贵古籍、省级珍贵古籍的修复保护工作,保证文献安全;四是主动谋划、积极配合古籍数字化工作和整理出版,鼓励各收藏单位参与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五是做好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展览、讲座、传习等方式阐释古籍,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六是加强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介休市抓住历史的机遇,进一步推动介休市图书馆对馆藏和其他公藏机构所藏古籍进行深度开发和保护、利用,进一步扩大介休乃至晋中古籍文化的影响力。
最后,再次祝贺《介休九略》《咳唾珠玉》影印本的问世,并感谢所有为古籍保护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山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奋斗!
让我们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我体会这也是讲给整个古籍保护事业的,我们要保藏好典籍文献,守护好文化根脉,赓续好中华文脉,建设好古籍保护这一文化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