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投融资机制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文摘   2024-11-27 14:25   北京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全国农业农村计财系统投融资管理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农业农村计财队伍建设,近日,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举办第二届全国农业农村计财系统投融资知识竞赛。该竞赛围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等农业农村投融资重点领域,着重考察全国农业农村计财系统工作人员对农业农村投融资管理基本知识和政策文件的掌握水平,突出考察政策把握能力、项目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以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成的8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将于12月3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今日本版摘登进入决赛的8支队伍所代表单位开展农业农村投融资工作的经验做法,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山东:涵养“三源”活水 激发投融资动能

  山东作为农业农村投融资大省,农业农村投融资活跃。今年上半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3.8万亿元,排在全国前列,同比增长12.7%,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高于全省全口径投资1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8.7%、19.9%、2.4%、3.3%,有力支撑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都是山东坚持涵养“财政、金融、企业”三源活水、汇聚农业农村投融资澎湃动能的结果。

  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发投入农业农村积极性。今年山东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82亿元,统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比上年增长4.7%。同时,持续落实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打造农业农村投资沃土。今年,财政资金投入近百亿元,直接补贴到农业经营主体;投入38亿元,用于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持续实施奖补政策,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启动优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致力于补足产业链的短板、补强产业链的弱项,按照产业链提质增效要求遴选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重要企业,开展直投或奖补,预计投入18亿元财政资金,提升产业链产值200亿元。

  加强政金联动,构筑农业农村投融资保障体系。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加强合作,就种业振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制定政策,构筑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农村的制度体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破解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开发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聊城冠县研发“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农村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线上累计发放贷款1.8万笔、93.3亿元。

  鼓励金融创新,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增信作用。日照市农业农村局与省联社日照审计中心、中国银行日照市分行、日照银行等签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享。日照市按照“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原则,创新“齐鲁富民贷”还款方式。采取等额本息、等本递减分期还款方式或按月(季)结息、到期还本还款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同时,为农户生产经营开发了“富农快贷”,为农户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开发了“种植e贷”,为畜牧养殖开发了“日照农牧贷”,满足不同领域农户融资需求。

  鼓励企业制度创新,建设农业经营体系。指导创设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协作联动的交易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交易鉴证+抵押登记+政策担保+风险补偿+风险缓释+不良处置”服务模式,盘活农村“低效、沉睡”资产。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规模超272亿元,涉及7万多主体,帮助农户增收超过10亿元,撬动超80亿元资金投入农业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创新度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依托农业农村部融资项目库等平台,积极开展农业农村项目谋划,分类分级开展项目储备,激励社会资本投资投入。今年,全省共谋划储备产业类重大项目1023个、计划投资1954亿元,乡村建设类重大项目145个、计划投资151亿元,合计1168个,总投资2105.5亿元。

河北:深入一线为民服务 精准解决融资难题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为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短板,探索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专员”试点工作,联合金融机构选拔专业人才派驻到全省各试点乡镇担任专员,带动大量“真金白银”向农业农村倾斜,精准解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的融资难题,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质效,持续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凝聚思想共识,强化顶层设计。会同省委农办等八部门共同印发了《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制度工作方案》《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试点范围、重点工作等。相关金融机构结合辖区特点,明确工作重点,为试点工作提供专项支持,并积极为下乡专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专员生活工作难题。

  坚持深入一线,强化为民服务。联合省农信社、省农行、省建行筛选1979名对农民感情深、对农村环境熟、对农业有见解的优秀年轻业务骨干担任“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了基层普惠金融人才队伍。建立金融支农工作机制,与金融机构进行常态化沟通对接,积极统筹政策、市场、金融资源,加快探索适合本地产业特色的金融支农新模式。在村一级,结合村委张贴的“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宣传海报,实时接收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利用“空中”“手机”“田间”三个课堂开展普及性农民科技和金融培训,推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掌握农业技术,提升运用金融工具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助推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成为懂农业、懂金融、懂生产经营的“新农人”。

  聚力创新思维,提高工作质效。创新开发“信贷直通车河北版”,将以“人”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和以“数据”为核心的信贷直通车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两个平台优势互补。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印发实施细则,明确“六个一”工作任务。出台《农村金融服务专员绩效评价办法》,通过严格的绩效管理,推动各方责任落实。各地专员到岗后马上投身到进村走访工作中,细致摸排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各类主体的经营情况、金融服务需求以及贷款意愿等信息。截至目前,各地农村服务专员已经录入222487家农业经营主体(含个体农户)信息,申报贷款需求107972笔,成功投放贷款89052笔,发放贷款金额达到377.77亿元。

  拓宽金融知识覆盖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各专员通过金融大集、金融夜校、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存款保险制度、反假币、反电信诈骗、金融政策宣传等一系列“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将好的金融政策送入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全省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已进村走访5000余次,累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1200余场,有效提升村民群众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贵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提升支农惠农保障能力
贵州牢记责任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提升财政支农惠农保障能力,为“抓发展、守底线、促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多元化投入。大力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2024年以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发放贷款9.94万户、46.36亿元。深入推进信贷直通车服务,为6.73万户主体提供信贷支持131.83亿元;推送354个部级融资项目实现授信258亿元。创新推出金融支农产品,实现信贷支持突破360亿元。

  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创新性将财政资金改“补”为“投”。近年来累计投放基金164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29亿元,带动96.44万人增收,年增加财政税收4亿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有力的金融力量,实现从金融“输血”,到金融“造血”。

  始终坚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资金监管放在与增加资金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资金监管高压态势,违纪行为“零容忍”态度,严防资金闲置、挪用、效益低下问题。坚持以制度为约束,运用信息化手段,穿透式监管资金分配、使用、支出等关键环节,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健全全过程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推动资金管理从“重投入”向“重结果”转变。

  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先评估、后决策”机制,规范项目入库标准,储备成熟项目2.9万余个。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重大项目谋划,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实施“一把手”工程,通过行业部门联动,产业专班推进,超前谋划“十四五”接续“十五五”实施的农业领域战略性、引领性、标志性省级骨干项目27个,打捆包装地方项目1459个,总投资627.29亿元。探索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配置“六条路径”,盘活闲置扶贫项目1840个,有力推动项目资金提质增效。

  有力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衔接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和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衔接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在衔接资金等政策支持下,2021至2024年度,农业农村部共下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80.12亿元,安排实施项目约5.32万个,其中安排用于产业发展资金340.9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62万个。“3+1”保障问题动态清零,脱贫劳动力就业人口稳定在346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宁夏:资产变资金 为牛奶产业蓄力赋能

  为有效破解奶牛养殖业主抵押难、贷款难问题,尽快帮助养殖业主度过“奶业寒冬”,稳住畜牧业基本盘,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大力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以奶牛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业设施权能拓展、抵押贷款试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农业农村局主动探索,在利通区、青铜峡市开展奶业设施产权确权颁证、吴忠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产权抵押登记、宁夏银行等合作银行授信贷款融资,以金融助农消解奶业融资难题,让农业设施有了“合法身份”,助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制定试点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吴忠市农业农村局研究提出了农业设施确权颁证抵押贷款指导意见,把利通区、青铜峡市作为试点,分别制定出台了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主要目标、颁证范围、程序步骤、保障措施等。改革试点严格按照“自愿申请、公开透明、严格审查、据实登记”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先行开展奶业设施权属颁证和抵押贷款,发挥农业产权在撬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利通区采取群众易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多途径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制作农业设施产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方案解读导图,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宣传,让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广泛充分了解掌握试点政策和工作流程,鼓励和引导养殖主体积极参与农业设施产权确权颁证工作。青铜峡市组织农技、畜牧干部进牧场、进主体、进乡村,通过现场面对面解疑、一对一释惑,打消种养户思想疑虑和畏难情绪,全面提高业主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严格步骤程序,加快确权颁证。严格依照申请登记、审核审验、核准颁证、数据入库“四步法”开展确权颁证工作,具体由自愿开展农业设施登记颁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填写农业设施登记颁证申请表,由村委会查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农业农村局逐一复核,同时遴选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测绘评估。申请核准和测绘评估后,农业农村部门统一制证编号,向申请人(农业经营业主)颁发加盖县级人民政府公章的《农业设施产权证》。截至今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门已对利通区安易薪、五里牛园牧场和青铜峡市塞上迎辉牧业有限公司、永青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2家农业经营主体登记颁发了设施产权证书。

  开展抵押贷款,力促开花结果。吴忠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制定了《农村产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明确抵押范围、登记内容、变更登记等条款和法律责任。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对抵押人(农业经营业主)、合作银行提交的申请表及资料进行齐全性、合规性审核,审核通过后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并向合作银行核发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证书,合作银行将农业设施产权证与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证书一并入库保存并放贷放款。截至今年9月底,吴忠市已有13家农业经营主体凭农业设施产权证书获得合作银行抵押贷款6900万元。

安徽: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为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和美乡村建设和发展农业现代化中,各地根据自身特点规划乡村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其中,安徽滁州市天长市新街镇为实施农文旅融合项目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为镇域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县域乡村振兴的有力探索,为滁州市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活力。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1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30.00%,政府发债3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70.00%)。该项目专项债券已发行3批,累计发行金额23000万元。

  项目规划与和美乡村规划相结合。为打造滁州江淮岭脊线天长段的农旅亮点项目,新街镇多次组织走访浙江先发地区学习经验,聘请规划、农业、旅游专家先后编制了《新街镇国土空间规划》《新街镇旅游专项规划》《新街镇云上村落专项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打造云上村落度假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目标。通过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乡村干部视野,提升乡村干部参与设计、建设和美乡村的理念。依托乡村大舞台,凝聚乡土文艺人才,激发农民参与热情,以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增强民俗文化吸引力和创新活力,提升影响力并感染了游客。截至目前,新街镇云上村落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

  项目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相整合。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以乡村旅游拉长农业产业链,该镇坚持农田高标整治与村庄改造同步推进,结合实际对于面貌落后的村庄,积极申报上级项目资金,实行和美乡村改造。一方面利用村庄改造后的崭新面貌积极推动农旅项目招商,另一方面对农田进行高规格整治,化零为整,为招商农业文旅项目打下基础。打造瓜果采摘游,引导入驻农业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将葡萄、草莓、西瓜、甜瓜串珠成线,通过承接全市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

  项目发展与招商引资相契合。新街镇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农户、企业和村集体兴办乡村旅游,与安徽寿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发展果蔬种植及观光采摘项目,项目已投资近20000万元。聚焦“点”“线”“面”,通过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方式,相继打造了西入口300亩李坡现代农业园,建成了华东地区第2个观光采摘金字塔,逐步形成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亲子采摘等乡村农旅业态,镇域形象、产业双提升。

广东: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有关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专项债资金作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强化财政金融联动,以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为着力点,不断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谋划指导,用活用好乡村振兴专项债。2023年,广东省发行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政府债券620.27亿元,其中专项债499.78亿元,一般债120.49亿元,发行规模居全国前列。一是强化培训指导。针对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印发《关于组织谋划乡村振兴专项债项目的通知》《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融资服务体系的通知》等文件,指导相关地市谋划申报专项债券项目。二是做实项目谋划。组织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势银行选派业务骨干,对市级和县级政府部门进行专项债全程跟踪支持,实行面对面、点对点服务,解决基层知识水平不够、业务人手不足、工作经费缺乏等困难,协助各地谋划项目。三是跟踪项目落地。组织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2018至2023年农业专项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梳理典型案例;定期对地市申报专项债项目实施指导,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地市申报专项债项目情况。

  优化投融资模式,助力现代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合理奖补,撬动社会资金。2023年底广东省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对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及创新引领主体进行奖补,预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70亿元,推动实施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重大项目。二是突出重点,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成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现代设施农业专项领导小组,组织制定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明确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优先支持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物流和烘干设施等领域新建或改扩建项目,重点用于满足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设备投资。三是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遴选一批省级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及创新引领主体,联合国家级进行奖补,进一步示范带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风险补偿资金撬动作用。2022年末广东省财政安排3亿元设立省乡村振兴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突出“扶小扶弱”政策导向。面向基层涉农主体推广省市县协同、“政银保担”合作的农业信贷风险共担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加大对县镇村涉农主体的贷款投放。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现代化海洋牧场、“百千万工程”重点县和典型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涉农市场主体的信贷需求。注重绩效评价,通过公开遴选确定资金管理人以及8家主要涉农银行、2家保险担保机构,并围绕风险补偿资金撬动倍数、利率优惠、受贷覆盖面、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每年开展绩效评价,对业务开展未达预期的合作机构调整风险补偿资金额度,充分调动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积极性。

四川:多元投入强化监管 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四川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财政支撑、金融助力、资本投入项目的投融资方略,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强化财政支撑。2024年,四川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全力保障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重点战略落地落实。累计投入省财政支农资金503.18亿余元,较2023年增加1.18%。

  强化项目储备。印发《关于做好农业投资项目储备助力“天府粮仓”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从财政支持、银行融资、专项债券、招商引资等全口径进行项目储备。

  构建监管机制。健全农业投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立计划投资财务处统筹抓总,项目归口业务处管理,省农业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技术支撑,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各司其职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强化监督管理。开展中央预算内项目竣工验收销号年专项行动;实施“线上+线下”双向监测,不定期组织实地核查,用好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和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平台,推进资金项目在线监测分析。

  提高使用效益。联合财政部门评审确定具体项目和金额。做好事中监控,综合“第三方绩效评价”、重大项目日常调度监测、业务处室评分等,形成年度绩效评价得分。印发《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实施细则》,形成绩效评价结果刚性约束机制。

  提高金融助农力度。联合人行四川省分行对金融支持“天府粮仓”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指导金融机构围绕农田建设、种业振兴、装备研发等重点工程加大信贷投放。

  加强政银合作。联合人行四川省分行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和融资对接工作,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建立健全融资项目库,共享融资项目储备信息,指导地方做好项目服务工作,推动重大融资项目落地。

  实施农业信贷担保补助,支持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增信”,促进银行“愿意贷”。对符合条件的农业担保机构开展的粮食生产经营贷款担保、联保和再担保业务,且达到低费率标准部分给予补助。

  实施银行贷款贴息,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降本”。开展农业产业化银行贷款贴息、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试点、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试点。

  建设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涉农产品和服务。通过平台归集土地确权、涉农补贴、农业保险等涉农数据信息,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数据搭建风控模型,创新开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多元融资需求。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采取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市场化程度较高、适合企业化经营的领域。同时,优化投资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依法规范和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强化招商引资聚拢更多社会资本。围绕农业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开展招大引强工作,各部门协作、联动市(州),促成一批农业产业重大项目洽谈签约。

  发挥风险补偿金“分险”作用。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有力推动风险补偿金贷款,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助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引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乡村振兴投入,拓宽农业农村投融资渠道,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四川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

青岛:深化政银企合作 强化创新与服务对接

  近年来,青岛市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为主线,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创新和服务对接,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质效。

  强化金融统筹,深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合作机制。市级层面,建立由农业农村、财政、金融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工作联动、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行业层面,强化政银合作,与1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单位负责同志不定期互访,畅通日常沟通协作机制,研究落实相关工作。部门层面,重点支持主力银行发挥骨干作用,其中支持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完成18项信贷产品实施方案发文。

  强化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一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围绕25条农业产业链,依托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串联上下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推行“龙头企业+供应商+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企业链接小微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靠安全的金融服务,实现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金融机构围绕相关企业,创设不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满足产业链链接主体融资需求。二是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围绕种业等重点行业,设立全国首个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以财政资金股权直投方式支持种业企业发展。三是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围绕涉农主体差异化融资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其中,与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共同推广乡村振兴“琴岛”系列贷,累计投放超90亿元,惠及农户超2.5万户。四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支持农业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其中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开展“党建+信用村”模式。截至9月末,已建成716个信用村,信用村有贷户数超8000户。

  强化服务支撑,畅通融资需求和对接机制。一是畅通融资需求服务对接机制。建立项目、企业和小微主体信贷“白名单”服务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涉农主体之间的需求对接、融资监测。会同市委金融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和金融伙伴工作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青岛分行印发《关于做好涉农白名单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为农业科技、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白名单企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按月监测金融机构融资成效。二是推进“信贷直通车”扩面增效。信贷直通车服务对象涵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六大类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服务模式,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三是优化升级“青融通”平台乡村振兴专区。优化升级青岛市企业融资统一平台(青融通)乡村振兴专区,以服务涉农主体融资便利化为目标,支持金融机构基于涉农数据开发信贷模型和产品。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供稿



来源:农民日报




关于我们




中国农民合作社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农民合作社领域行业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