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当白露后轻吟到杜甫的这首诗,总让我想起远方的的第二故乡重庆,藉着初秋的微凉的晚风,带我回到那一段悠长悠长的流金岁月!
与重庆的缘分很偶然,全赖那一年高考意外的考到第一名。我打小就喜欢地理和历史,梦想是可以做一个云游四海的行者,估分后挺高的,就自做主张填了北大历史系和北师大地理系。正当自己陶醉在徐霞客般的梦游中,被母亲一阵断喝惊醒,她老人家收到报料闯入教室从班主任手中夺回我的志愿表:“我不同意我的儿子还像我们一样当老师,辛苦一辈子”,班主任无奈的看着他的同事,像做错事的孩子转身就跑。母亲的意思是四川盆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法律专业又是冷门容易录取,于是第一志愿就被母亲改成了西南政法学院。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分数放榜那天,母亲从公告栏一路小跑回家,远远的,楼道里就回荡着她激动的呐喊:甘剑平甘剑平,你是未来的法官了!这激动的声音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久久的不能散去,仿佛还在耳畔。
就这样,被自己一无所知的法律名校录取了。十八岁的我背着两袋行囊,坐了两天绿皮火车来到了山城重庆,开启了人生一段新的旅程。毫无疑问,这个城市和这个学校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本领,在这里还收获了同学情朋友情,还是在这里,品尝了爱情的甜蜜,也体验到爱情给自己带来的惆怅、煎熬和痛苦。因着重庆,我和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我的爱人相识、相知、相爱的那些喜悦、忧愁甚至是悲伤的记忆,注定都始终陪伴着我。
在母校的栽培和老师的敦敦教诲后,每一个同学都如老师的期待那样飞得好高,飞得好远,但无论我们在天南海北,还是异国他乡,只要听到一句川音,看到一碗小面,都会莫名的激动,提到重庆,都会感到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温暖,就像提到一个远方的亲人,虽不常相见,却又无时不在牵挂。又是一年中秋了,我的重庆我的母校您好吗?我想你了!我怀念你了!
我想你母校满夜找不到月亮的中秋节。大学的四年里,好像每一年的中秋节都是阴天或者下雨,第一次和女同学过中秋是1988年的中秋节。那一天,是薄云遮月,但丝毫也减弱不了人们对明月的期盼,减弱不了人们心中对思乡的那一份温存,于是九点多种从教学楼晚自习出来后,我俩带着一张塑料布一壶热茶、两只豆沙月饼跑到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去,一看好地方几乎都被小情侣们占满了位置,我们只好转回靠近球场的小花园找了个石凳子坐,一边啃着豆沙月饼,一边盼着月亮爬上枝头,我钟爱的月始终在厚厚的云层笼罩着不肯露头,只好满怀遗憾,依依不舍地回到宿舍;1989年的中秋节,我俩转战铁西,顺着铁路走了两公里,终于在午夜等到了十分钟的明月,那一瞬照得山野四周一片漂白。后来呀,我想是因为重庆是山城是雾都,九月底后都是阴雨绵绵,几乎看不到晴天,就连宿舍的楼道里全是湿漉漉的衣服,看不见月亮才是重庆的特色,这不过就是,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叫人想起苏轼写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月升是一种美丽,月隐也是一种景致,即使是云遮月,却也无妨中秋的意义,因为我们心中早有一轮不落的,浮云遮不住的姣姣明月!心里早就企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怀念重庆满城的火锅香飘。记得初到重庆的周末,和楚雄第一次上街到了沙坪坝,一看满街的餐馆都写着“火锅”俩大字,我们都不知道是啥,以为是一种烤饼之类的,走进一家餐馆就叫人家上两个火锅吃,服务员问:“同学,你们吃点啥子?”,楚雄高声回应:“要两个火锅”,哈哈,还是老板有经验,看到这俩愣头青估计是不懂,老板就解释啥是火锅,吃火锅要点大厅里摆放着各种菜品放在锅里烫熟吃,我俩也不知道吃啥,就从裤兜里凑到皱巴巴的5块钱给老板:“你们看着给点啥充饥吧!”于是乎,服务员一生火,手脚麻利地堆上几盘平菇木耳鸭血什么的,红汤一开就全丢进去,红汤火锅的味道闻起来确是香啊,可我们从来没有吃过香辣味,一吃这鼻涕眼泪汪汪的,不一会儿就把人家一个木盘的米饭给干完了,看着我俩那狼狈不堪的样子,旁边的重庆妹子偷乐个不停。第一次虽这样,可不久后我们就因重庆阴冷的冬天而爱上了火锅,那个年代大家都没钱,只能久不久和班上的男生女生一块凑钱在宿舍里用煤油炉煮火锅,也不知道组长怎么分工的,每次都是安排我去潼家桥买煤油,估计就是看在我百米速度快,生怕同学们等不及了!每次去买煤油之前都要交待女同学帮我买平茹木耳,都不想吃肉,天生就是贫苦命!其实还是因为经济条件差,当时我就发誓,以后工作有工资了,顿顿火锅就只吃毛肚。我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亲爱的兄弟姐妹,现在我的面前就摆放一盘又一盘的毛肚了,可有些人早已离开了我们,其他的你们又天南地北在重要的岗位上,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啊,留给我的只有无限的惆怅!
我怀念你歌乐山的满山苍翠。歌乐山就在校园边上,读过三毛的《撒哈拉故事》,即有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的意境。虽不能与三毛的浪漫旅行相比,我也喜欢早春时节和小伟同学一起爬上山,那时山里已是一片苍翠浓郁,走在窄窄的山道旁总不时闪现一种不知名的小树,枝上繁星般地绽着嫩黄的新芽,走到白云生处也偶有游人沓沓的脚步声远远传来,隔着草木葱笼的山坡,也常飞来几声嬉戏的打闹,我们就这样默默地走在山道上,就让脚边生机盎然的扁竹,身旁颀长挺拔的大树,和被浓密的树叶筛过的点点天空,像这山中清润的空气一样,一丝一丝渗入心底,织成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此山此情此景,怎能让我不怀念你!
我怀念你磁器口的青石板路。印象里,顺着磁器口正街后街各个小巷走,不管是上坡还是下坡,全是青石板路,而且石板旁永远是湿哒哒的青苔,发散着幽幽的绿,像极了徐志摩笔下的“浓得化不开绿”,那些布满青苔的石板,历经漫长的岁月,气定神闲看着世间的纷扰。青石板路两侧是当地的磁器口居民的木房子,门口放着几把掉线的藤椅,老汉儿们坐在低矮屋檐下的木头门槛上,听着收音机里的川剧,阿姨们在摆弄针线活儿,各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保留着简朴的生活状态,偶有的几个茶铺里传来“盯到看到,开水烫背哈”的吆喝,只见是年长的服务员提着长嘴的茶壶在斟满茶客的杯子,全然不知门外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正因为是巷子里的宁静,我们也常在期末考试前来这里复习功课,饿了渴了,就走进茶铺,五毛钱泡上一天的沱茶,间或吃上几颗花生和胡豆,暂时忘却考试的紧张,尽情挥霍着磁器口的历史、古朴和恬静。
我还怀念磁器口下的嘉陵江江滩。从磁器口正街一直走到江边就是一片卵石的江滩,这江滩上每一枚鹅卵石历经千百年的冲刷,也许和青石板的小巷一样承载着无数的悲欢离合,这江滩刚好我在四月里也去过几次,还记得四月春阳和煦地照着,脚下的泥滩在青色石头的挤压下,仿佛在温柔的呼着热气,而远远江滩上,好多爸爸妈妈陪着孩子在欢喜地放着风筝,整个江岸都因此而喧闹活泼,当时只是觉得生活如此美好!不知道怎么形容,多年以后想到应该是幸福这俩字,这俩字并不像央视采访路人时的那样抽象,在我看来,就在这样一个春日和暖的午后,面对一江始涨的春水,听放风筝的孩子笑闹,看纸鸢在天上高翔,爱人就真真切切在旁,这可不就是幸福吗?不知什么时候,放风筝的孩子已回家,什么时候夕阳已悄然落下,什么时候江岸已寂静无涯,直到暮色四合,点点的灯火在黑缎一般的江水上投下倒影,一对一对年轻的情侣才走在来时的青石板路上。黑夜里身后那无边的江滩,还会承接着七月的洪水,但那些的青色鹅卵石还会坚强地留在江滩,带着色彩斑斓、烂漫而深沉的花纹!
顺着磁器口下的嘉陵江蜿蜒曲折向上溯流几十里,就是我重庆妈妈的家,西南师范大学。我很幸运,大一就和重庆同学好上了,曾听她无数次的介绍美丽的西师校园,也想象过她牵着我去看大校门的雪松,然后和她的闺蜜一起钻进雪松婆娑纷披的枝叶下,透过绿雾一样的密密针叶,看着朦胧的月儿静挂在夜空……。可惜我严厉的老岳父,一直不同意我到家里去,直到大三的初冬,才被领进西师文化村那个阳台种着金银花、葡萄架缠绕的的书香之家,进家后先被老岳父在书房里进行时事和马列教育一个小时暂且不表,哈哈!但我喜欢我的重庆妈妈。
初识时我惊诧于妈妈的美丽和宽容。那时妈妈虽已近半百,但天生丽质,肤色白里透红,气质端庄大方,说话轻言细语的,这完全颠覆我对这个年龄段女人的认识。当然妈妈是一副没有被生活所打压的样子,全赖岳父大人的细致和体贴。当然第一次在家吃饭,我完全不了解情况,上了一道海带鸭汤,我舀入碗中就喝,没想到“哎哟”一声我居然被烫到了嘴巴,妈妈扑哧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慈爱而温柔地看着我,让我莫名的脸红起来。后来小伟告诉我,四川有一句谚语叫“鸭汤不冒气,烫死憨包女婿”,哈,原来是这样。不过,我第一次就感受到妈妈在心里是认可了我,谢谢您的宽容。
接触后我感受到了妈妈的勤劳和孝顺。妈妈做得一手好菜,如果说小伟和我,还有您外孙,都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全是您的手把手的教授,您把对家人的爱全部体现在一日三餐上了,不管是您满足孙儿上学前的点菜还是我每一次上桌都可以意外品尝到自己最喜欢的美食。前些年有一次我问儿子,你怎么在高中的时候就会做这么多的菜品,他的回答让我们泪奔:“以前外婆给我做过那么多好吃的,我看着看着都会了,现在我会做更多的菜了,可外婆已经吃不到了”;妈妈不仅勤劳还很孝顺,记得您把您妈妈从四川接过来一起生活,也即我们的外婆,当时年已八十了,您全然不顾自己还是心脏病患者,每天都在照顾老人家的衣食住行,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受到您的影响,我也开始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您和岳父。如果说今天自己可以把家人照顾得更好,都是您的孝顺您的爱在传承。
我还记得您的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记得在陪伴您最后几个月的时光里,您不止一次单独跟我说您把生死看得很谈然,您说自己这么多年一直体会到老伴的关爱和儿女的孝顺,生活对自己很慷慨,人生过得很有价值,那几次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慰您,只是满含热泪对您说:妈妈您值得我们给予这么多的爱。其实您一直把我当儿子对待,您在电视上看到继承财产很麻烦的案例后,特别单独的交待我,要把您名下的房子早点过户给家人,不然在去世后很麻烦。可亲爱的妈妈,我们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您离去,只要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要全力争取您留下来,我知道爸爸与您的深情爱意,我们不能让爸爸承受这样的痛苦。因此,我也没有跟爸爸小伟提及过,尽管在您走后,在办理此房过户时确实是让我遇到了人生以来最难办理的一件事,但这并不要紧,我更在意的是让您走得慢一些,让您还可以分享你的儿女孙辈的成功和喜悦,尽享爸爸的爱,直到我们不得不放手的那一刻……
妈妈,不敢想,忙碌的日子过得真快,您离开我们都已是第七个中秋节了,每每想起16年6月那个下午,我们眼睁睁看着您病床上的心电图拉上了直线,那种无助的心痛依然那么真切感受到。对着您的音容笑貌,我们很多时候就当您是远行了。今天是中秋佳节,万家团圆的日子,还是教师节,想起以前您在的每一次中秋节,您可爱的外孙子从几岁开始总是最积极的,早早就把桌子板凳月饼饮料搬到楼顶,就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各地的亲朋好友对酒当歌了!妈妈,这些温情画面始终留在心底无法抹去,今晚我们就想跟您写一封信,说上几句家常话,亲爱的妈妈,我知道这是一封无法贴上邮票的心信,也不会有快递员帮我们传递埋在心底对您的思念,那么就拜托窗外的明月和清风,他们若有意,请把我们的话捎带给您,告诉您:我们想您了!我相信今夜闪烁的星光,一定是您注视着我们的眸光,不管您的家人身处何方,我们对着夜空深切的凝视连同我们的思念,都与您凝视着我们的眸光,在浩瀚的星海里交织!
夜深了,推开窗台的门,今夜月满挂枝头,愿天堂里也有一轮满月,在众星的环绕中,温柔和缓的陪着您!亲爱的妈妈,节日快乐!我们永远怀念您!
剑平于2022年中秋夜
87级甘剑平校友简介
广西欣源律师事务所主任。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法律硕士,中共党员。曾长期在法院系统从事教学和民事审判工作,2008年1月开始从事律师工作,执业十多年来,凭借优异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声誉,接受委托处理过大量的诉讼案件及非诉业务。
主要荣誉和社会职务
2015-2019年度“广西优秀律师”
广西律师协会认证的公司法、建筑房地产领域专业律师
西南政法大学广西校友会会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及公益诉讼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传统民商事案件、涉公司法、建筑房地产、企业刑事合规、单位犯罪、职务犯罪类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