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超出能力的“孝”,是还不完的“债”

文化   2024-11-17 07:02   北京  


  

每日清晨 

阅读公社  与您相约



最近的电视剧《小巷人家》开播不久后,剧中的两位“丈夫”林武峰和庄超英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如对照组一般,描绘出“孝子”两种不同的命运走向,照见许多观众正在面临的家庭问题。



被寡母带大的林武峰堪称剧中的完美丈夫,嘴会哄人,眼里有活,是家中的顶梁柱。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与大家庭保持了一碗汤的距离。


年幼时,因为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拉扯几个孩子,家里一贫如洗。

林母供着儿子上了大学,林武峰感念母亲的不易,一开始工作,便把每个月的大部分工资寄给母亲抚养弟妹。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弟弟妹妹长大成人,能够自食其力了,母亲也不肯再要他那么多的钱了。

林武峰渐渐减少了对家里经济上的帮扶,只留一部分的工资作为孝敬母亲的养老钱,三十年不曾间断。

等到家里事情解决之后,他才考虑起了个人问题,没有让家里的事情成为婚姻里的负累。


但同样是家里长子,庄超英与林武峰却大不相同。


庄家人各有工作,却习惯依赖庄超英这个大哥解决问题


小儿子不容易,找大儿子;女儿有困难,找大儿子——庄超英成为了家里随叫随到的“救火队”。

父母心疼小儿子,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大儿子来补贴小儿子一家。

以大儿子换了新房子为由,安排小儿子的孩子放寒假时住进去,一方面可以让庄超英这个老师来辅导学习;

另一方面则可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让大儿子一家承担两个半大小子的伙食问题。

庄超英自然能想到这一环,却还是全盘接受。

因为他对父母心中有愧,年少时的求学经历是建立在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到处借口粮的经济支持上。

年轻时候的庄超英见多了父母的困窘,听多了父母说的“老大少吃一口,其他人就能多吃一口”,再面对年幼的弟妹和年迈的父母,很难不愧疚。

即使他不是受到家人偏爱的,即使他知道父母对他只有源源不断的索取,但只要他是家中的“长子”,是这个家庭下一代的“大家长”,他便有责任像他的父母一样撑起这个家。

庄超英活成了你我身边常见的某个人,他或许是“愚孝”的,但他也总是心软的,挨不住父母的恳求。

想要无条件帮助父母,想尽办法让父母高兴。



庄超英想尽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他的“孝”总是超出能力范围之外,难免需要其他人和他一起承担,首当其冲的便是他的妻子黄玲和一对儿女。

两人结婚的时候,庄超英每个月的工资被父母骗去,说是还债,实则给小儿子积攒结婚的费用,小家庭的生活开销只能依赖于黄玲一个人的收入。

黄玲起初不知情,后来知道了真相,想把钱要回来也十分艰难。

丈夫顾着面子,公婆态度坚决,她只能借着两次生产,将丈夫的工资一点一点的要回来。

庄超英面对父母予舍予求,黄玲作为儿媳也不得不多次忍让。

作为妻子,她承担了丈夫孝心外包的苦。唯一一次的发火,是维护儿女的权益。



在大儿子准备高考前,做知青的小姑子带着儿子回城,无片瓦遮身。小姑子想要儿子住进哥哥家,庄父庄母也趁机提出让小儿子的两个孩子搬进去。

并说如果房间住不下,那便让孙女搬出来,和老人住在一起,做做家务。

庄超英默认这个安排,让小家庭牺牲成全大家庭,责备妻子:

“我们一家都在求你,你有完没完。”

黄玲为了一双儿女,只能以离婚为要挟,撕开和睦的表象。

“我宁可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也不想他们像你一样,一辈子为庄家做贡献。”

一个人还不完的“孝顺债”,总要有人帮忙承担,或是伴侣,或是子女。

但单方面的索取,只会渐渐让一个人心寒,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一直忍受他人的索取。

在这个谁更有责任心,谁更孝顺却也更容易吃亏的故事里,总有人坚持不住,转身离场。

在剧外的讨论中,有不少人说出自己的经历。

有人理解父母:

“父母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希望他们那一筐菜都长得好,有能力的帮衬下小的,最后大家都能好起来。”

也有人提到自己始终无法去理解长辈的做法。

她说自己小时候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将自己托付给奶奶照顾。但奶奶对她疏于照顾,由着孩子在地上摸爬滚打,弄得衣服脏兮兮的。

一样大的堂姐,却被奶奶照料得干干净净。

在那一刻,她意识到十指连心有长短,人心注定是偏的。

她无力改变,只想孝顺对她好的人。

很多时候都不难发现,家庭关系若是走到疏远的结局,大多逃不开一句话:

“受委屈的人不愿再受委屈,原本懂事的人不愿再吃亏。”



话说到这,难道就没有相处和谐的家庭吗?

事实上,有纷争不断的家庭,也有偶尔争锋相对,偶尔相互支持的普通家庭。

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她看来,和谐的家庭并不是遵守着“家和万事兴”的条条框框。

而是灵活变通,能忍得下吵吵闹闹的琐碎日常,也有关键一刻的齐心协力。

她说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弟弟是父母企盼已久的儿子,妹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嘴甜会说话,也能得到父母的两分偏爱。

而她作为姐姐,要有“姐姐的样子”,也要做好“大的要让着小的”的责任。

次数多了,难免让她觉得自己只是这个家里的工具人,只需要听话、懂事,当好女儿,做好姐姐。

帮着父母带弟弟妹妹,给弟弟妹妹辅导作业,催着他们上进,帮他们做人生规划,给他们零花钱。

明明岁数相差不大,但她像家里的第二个“妈妈”,早早从父母那里接过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从读书到工作,从结婚到生子,她也是家里最让人省心的那个。习惯了不诉苦,习惯了照顾别人,这么一做就是三十年。

她以为所有人的家庭都是这样,结婚后在婆家感受到了另一种相处的状态:

不避讳冲突,不吝啬帮助。

婚后第五年,丈夫的生意失利,家庭经济出现状况,而此时她刚生下二胎,等着他们的是孩子们的开销,每个月不停歇的房贷车贷。


当两个人孤立无援时,婆家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平日里吵吵闹闹的家人有钱借钱,没钱出力,缓解了小家庭的经济紧张,也让她有机会重返职场,赚钱养家。

真正的家人从来不是用一条“脐带”拴住一辈子,而是雪中送炭时的一路同行。

在你身处低谷,他们愿意拉你一把,在你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为你送来掌声,反之亦然。

一碗水端不平是家庭的常态,父母怎么平衡决定了家人关系的走向。

父母守住了慈悲,兄弟姐妹之间便能维持和睦;

父母习惯了索取,兄弟姐妹会分崩离析,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也再难回到从前。



电视剧《人世间》里有一句话:

“孩子大了,离开父母是永远的,再回来是暂时的。”

这是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常态。

孩子逐渐强壮,父母走向年迈,年龄和身份的变化注定会带来空间上的距离,也会面对心理上的陌生。

他们会外出求学工作,也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父母不再是孩子围绕的中心,而是成为一个目送者,看着他们有了可以托付一生的伴侣,成为别人的父母。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因为纺织厂财政吃紧发不出工资,庄超英一家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他去哀求父母调低每个月拿过去的生活费,却遭到父母的严厉拒绝。

至此他终于发现,有一个家要养的他,无法做到事事以父母为先。

他们有了自己要维护的家人,要面对更多的人情往来,要为家庭的将来做打算。

儿时亲密无间的父母、手足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成为一个个熟悉的亲人。双方之间隔着的人渐渐变多,有伴侣,有孩子。

关系的变化带来的生疏、隔阂、争吵避无可避。

当然,亲人之间会渐离渐远,也会“打断骨头连着筋”。

会因为利益关系争吵,也会在年纪渐大后,一笑泯恩仇。

会惦记儿时父母的偏心,但见到父母的白发,也会惋惜于相处时间的短暂,释怀过去的种种遗憾。

没有一帆风顺的美好家庭,大多人都是在磨合中调整相处模式,保持适度的相处之道。

父母要适应子女的成长,尊重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子女也要接受父母的平凡,会有过时的观念,也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或许分寸把控得不太理想,或许事事不能尽如人意,但不影响每个人在家庭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亲人的爱意与关怀。

接受亲人的真实模样,珍惜眼前的情谊,是每个家庭必经的过程。

每个人的一生很长,和亲人相处的时间很短暂,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不辜负这段亲缘。

【在看】,愿你我都能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家人。



来源 / 十点读书

作者 / 微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庆伍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把时间交给阅读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阅读公社
阅读改变生活,公社共筑梦想。由光明日报社直属单位联合推出的“阅读公社”将开启一场高端文字视觉盛宴,带您及时品读经典文章、精品书籍,了解专业书评,在浩瀚阅读海洋中,轻松、愉悦地汲取丰富精神食粮,感知语言独特魅力,获取心灵启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