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2025年春晚最出圈的“顶流”,有人说是天后的那一首《世界赠予我的》,也有人说是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而最意外“出圈”的是主持人撒贝宁的那一对儿眉毛。
从“浓眉大眼”的现挂调侃到卸妆水自证清白的后台花絮,这场由观众弹幕触发——主持人即时接梗——社交媒体二次发酵的传播事件,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媒介融合时代主持人业务素养的迭代方向。当#撒贝宁眉毛#冲上热搜榜首时,任鲁豫在零点前的关键节点抛出“浓眉大眼”的包袱,绝非简单的抖机灵。这种将社交平台实时舆情转化为现场互动的操作,本质上是在构建“大屏—小屏”的即时对话场域。主持人不再只是流程执行者,而成为连接晚会物理空间与数字舆论场的“信息路由器”,用专业能力将碎片化舆情转化为舞台上的有效叙事。撒贝宁现场卸妆的“自黑”行为,看似是应急公关,实则是精心设计的人格化传播策略。在注意力粉尘化的媒介环境中,主持人“去神性”的幽默表达,比字正腔圆的播报更能穿透圈层。当他在镜头前擦拭眉毛时,完成的不仅是事实澄清,更是通过具身化表演消解了传统晚会主持的仪式感桎梏,用“真性情”重构了观众的情感连接点。这场眉毛引发的媒介事件,暴露出新时代主持人的核心能力迁移:既要具备传统的话术功底与临场应变,更要深谙社交媒体传播规律。春晚团队在舆情发酵30分钟内联动导播切出特写镜头,2小时后释放卸妆短视频,形成“热搜触发——舞台回应——二次传播”的完整传播链,展现出主持人作为“内容产品经理”的生态化运维能力。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除了“眉毛梗”“虎头虎脑,不会嘴瓢“,还有撒贝宁与春晚的帽子故事,已经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经典桥段。从“虎头帽”到“兔头帽”,再到今年的“蛇头帽”。网友评论:已经开始期待明晚春晚小撒带“马头帽”了。
在5G时代,春晚主持人的话筒早已变成“多屏交互终端”。撒贝宁用一块卸妆棉演绎的,不仅是个人业务能力的进化史,更是整个行业面对媒介革命的态度:当观众从被动接收者变为内容共创者,优秀的主持人必须成为游刃有余的“跨界翻译官”——既能解码数据洪流中的情绪脉冲,又能用专业素养将其编码为舞台上的共情时刻。这种在权威性与网感间精准走钢丝的能力,亦或许就是新媒体时代主持艺术的新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