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奖专访 | 读研之路,砥砺前行行则将至

文摘   2024-12-17 21:45   天津  


      在学术的长河中,优秀的前辈们如璀璨星辰,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郭萱师兄,这位即将硕士毕业、步入社会的优秀学子,在研究生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


 获奖人简介

     郭萱,男,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2级环工学硕班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林法伟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固废建材化。研究生就读期间: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6篇,其中个人独立一作3篇,参与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1次。就读期间荣获学业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2023年度志愿服务先锋岗等荣誉称号,于202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一、求职之路,精准发力

     对于那些读研后有志于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同学,郭萱师兄有着深刻的见解。投简历的话要做好长期的规划早准备,金九银十,多关注企业官网招聘信息、学校就业网信息和一些求职APP,可以采取海投术,集中准备一些专业性强或者有目标地域的岗位尽早规划好自己的工作方向,看自己哪些能力是比较缺乏的,如果需要一些软件的应用可以提前学习或者考取相关证书,如果对工作经验有较强的需求可以提前实习,这都是很好的加分项。

二、研一启航,奠定基石

     研一阶段,犹如学术大厦的基石,对于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郭萱师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需巧妙地做到劳逸结合,精心调整自己的学习模式,确保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同时,这一时期应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文献阅读中。广泛涉猎各类文献,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能够为后续的课题研究积累深厚的学习经验。而到了研一下学期,则要全力以赴开展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深入了解表征所涉及的知识,这是解读实验结果、揭示科学奥秘的关键钥匙。此外,还要早早开始构思创新点,这如同在黑暗中寻找灯塔,为研究工作指引方向。

三、论文发表,创新为魂

     对于渴望在研一期间发表论文的同学,郭萱师兄认为创新点是论文的核心灵魂。他建议同学们拓宽视野,多去探索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其他方向,以触类旁通之法,挖掘出独特的创新点。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对知识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中孕育而生。只有具备创新思维,论文才能在众多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学术价值。

四、科研之途,交流同行

     在科研的漫漫征程中,郭萱师兄特别强调了与老师交流的重要性。他建议同学们保持两周一次的频率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仿佛是在智慧的花园中漫步,能够不知不觉地找到科研的感觉。倘若不知与老师交流何事,师兄贴心地给出了建议:阅读几篇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精心总结其中的创新点,并梳理出自己仍存在的疑惑,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请教老师。哪怕交流时间仅有短短十分钟,也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启发。师兄鼓励大家要摒弃顾虑,不要担心自己的问题会耽误老师时间或招致批评。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将对科研工作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五、实验实践,勇于探索

     最后,郭萱师兄向同学们发出了大胆动手做实验的号召。尤其针对研一的同学,他提议可以先尝试复刻其他文献中的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检验自己是否能够获得与作者相同的成果。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动手能力,更能促使同学们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本质。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实验是科研的基石,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验操作,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为学术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郭萱师兄的经验分享如同一盏明灯,为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和求职之路照亮了方向。愿同学们能够汲取师兄的智慧,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坚定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END

图文来源 | 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图文编辑 | 环境学院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 李子涵

图文审核 | 王若琳 汤雨萱 张灿 


环境青春
服务师生,方便你我;信息共享,高效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