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伴侣越看越不顺眼”,可能不是不爱了,而是你忽视了这个危机

文化   2024-08-30 18:31   山东  


你有过同款伴侣吗?

饭桌上,你俩各自扒着米饭,玩着手机,毫无交流;

吃完饭,你在厨房刷碗,TA在客厅看电视,互不搭理;

睡觉前,你在这头看书,TA在那头刷抖音,像极了室友;

TA和别人打电话有说有笑,你和TA说话就只回“嗯、哦、额”.......

最近,一个朋友和我吐槽她老公就是这样的。

她说宁可他和自己大吵一架,也好过每天面对他的沉默。

不愿聊、没话聊、也不离婚,各自上演独角戏。

家里的氛围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

又像深不见底的大海,吞噬着双方的情绪和能量。

为什么关系会发展成这样?还有办法改变吗?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

亲密关系中的“婚姻失语症”。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婚前担心吵架,但婚后却发现这架也不是说吵就吵得起来的。

我曾看过一个扎心的短片叫《丈夫的秘密简讯》,其揭开了无数中年夫妻的婚姻现状——

像往常一样,妻子下班买好便当回家,面对空荡荡的屋子一个人吃饭。

不一样的是,妻子无意间捡到一部手机,并以陌生人的身份给老公发信息:

“你在哪里?”

他下意识地撒谎:“还在加班。”

妻子问:“为什么当老公的,总是不早点回家?”

男人知道这是别人发错信息,此时坐在车里的他,说出了真实的心声:

“回家不知道干嘛。”

“上班当员工,下班当老公,不回家至少可以不用看老婆的脸色。”

妻子继续追问:“那你还爱你老婆吗?”

男人无奈地回答:“爱老婆,但很累。”

后来,妻子睡着了,丈夫才悄悄回家洗漱、休息。

这就是平日里两个人相处的真实写照。


丈夫宁愿捧着手机和“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早点回家陪伴妻子。

短片的结尾,更是令人一度哽咽。

丈夫说:“我很怀念妻子年轻的时候。”

妻子回他:“说不定她也很怀念还没做你妻子的时候。”

或许,这就是现实中很多夫妻的现状:

惯性晚归,外面比家里舒服,手机比枕边人有趣......

双方在婚姻的外衣下,履行着作为丈夫或妻子的职责和身份,却极度缺乏情感上的互动。

这种感觉,就像“钝刀切肉”,不能痛快地结束一切,长期折磨着人的内心。

在心理学中,我们称这种情感状态为“假性亲密关系”。

这样的婚姻问题,在心理咨询中非常普遍。


最近,我就有位来访者对我说:

“有时候我想沟通,但他就是沉默不语,就是跟我吵一架也好啊,太憋屈了。”

她还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这段十几年的婚姻:留着它没意思,不要又舍不得。

的确,对于孤独的心灵来说,吵一架也好过零沟通,至少这意味着彼此对这段关系还有期待。

相反,一直“冷暴力”下去,婚姻的结局,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



如果夫妻长期不沟通,这个家就会变成“功能失调”的家庭。

这种合谋性的沉默,也被比喻为“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出现了一头大象,大家却对如此显而易见的事物避而不谈,心照不宣地保持集体沉默。

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和伴侣不说话、避免吵架,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可是,我们都低估了孩子的洞察能力。

对孩子而言,这场“无声”的战争早已波及了TA们。


想象一下,孩子只要在家,就能看到这头“大象”。

长期下去,TA会对当下的环境更加敏感,很容易捕捉到父母关系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

即便长大后离开家,看不到这头“大象”了,这种压迫感还是会伴随着TA们。

身边有个朋友和我说过,她爸妈不说话时的那张互看不顺眼的脸,她到现在都还记得,每次想起就不寒而栗。

小时候,唯一让她感到解脱的时刻,就是家里来客人了,气氛会正常一些。

她曾鼓起勇气问爸妈:

“老妈,你为什么不和爸说话?”

“老爸,你和妈闹什么别扭了?”

但大多数时候,父母都选择回避或粉饰。

如此,孩子很容易自我怀疑,认为是不是自己的原因,父母才会变成这样。

所以长大以后的她,非常害怕别人不说话。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下意识地去讨好对方,或者去求证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才让对方不高兴。


还有些孩子,长期被“无声”的家庭裹挟,会认为这种交流模式才是正常的,从而把它内化成自己的沟通方式,带到其他关系中。

在综艺节目《爱的修学旅行》中,朱丹自曝父母不说话给她造成的阴影。

这种死鱼般寂静的日子,一般会持续好几天。

而对于当时幼小的她来说,无疑是一场心灵的重创。

每次父母不说话,她和妹妹都感到很惶恐无助。

她说自己非常讨厌这种家庭氛围,也深受其害。

但在亲密关系里遇到问题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和父母一模一样的处理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 · 鲍尔比在他的“依恋理论”中提到:

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就会焦虑不安。

所以,只有父母温暖对话的时候,爱才能在这个安全基地里流动起来,孩子的人格发展才能更加健全。



其实,“婚姻失语症”并不是突然产生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和伴侣一开始就无法交流,大概率也不会选择步入婚姻。

前段时间,来访者娟娟和我诉苦:“和老公结婚4年,这两年基本很少说话。”

两个人工作都很忙,每天说的话不超过5句。

性生活也是草草了事,更没有任何性交流。

可她回想了一下刚结婚那会,两个人从早聊到晚不带停的,再小的事也会跟对方分享。

每天睡觉前,两个人还会交流心事,老公也会哄她入睡。

当初老公成熟稳重的性格,给了她很大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苏珊 · 坎培尔提到,夫妻关系通常会经历五个阶段:

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

刚结婚那会还处在浪漫期,而最初的爱情都是建立在相互投射的意象上,彼此呈现的都是最好的自己。

这个阶段还保有一定的神秘感,所以会对对方保有极强的探索欲和分享欲。

那么,从交往时的无所不谈,到婚后的无话可谈,究竟经历了什么?

从婚姻内部来说,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结婚一段时间后,理想伴侣滤镜破碎,对伴侣的不满意度上升,不自觉地想要改造对方,让伴侣变回原来的样子。

再加上生活琐事增多、工作压力增大、孩子出生等因素,精力会被无限拆分,无心再经营夫妻关系。

娟娟和她老公就是如此,现在两个人可以一整天不发信息。

娟娟说啥,老公都是“嗯”“哦”“好的”。

晚上睡觉前,娟娟一说想聊天,老公就会说一句“太累了”,随后鼾声渐起。

此时的娟娟,仿佛已看到未来几十年的孤独生活。


而且,婚姻生活一旦进入糟心模式,就会丧失觉知力,甚至用暴力沟通代替温柔交流。

娟娟生完孩子后,老公变得更忙了,她经常独自带娃。

有时娟娟白天工作很闹心,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做家务,她老公却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打游戏。

让他帮忙收一下衣服,他“哦”一声,依旧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等娟娟忙完手里的活,火气噌一下就上来了,忍不住骂他:“你说你一天天的,在家啥也不干。我累死累活的,让你收个衣服都这么墨迹。”

通常人在面对指责的时候,有三种处理方式:攻击、回避、认同。

一开始,她老公也会选择回怼:

“我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我就不能放松会再做吗?你要是累了,可以歇一会再做。”

可娟娟每次听到他这种不理解自己、还狡辩的话,就气得胸口发闷,脾气越来越差。

久而久之,老公就选择回避了。

但总被泼冷水,娟娟也会不断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错?我不该有这样的需求。”

渐渐地,娟娟也没有了和老公沟通的信心,干脆放弃。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男性觉得和老婆发脾气是缺少风度的,所以选择“认同”,比如我老公就是这样的人:“行,你说的都对。”

虽然维持表面和平,但精神世界已经不再交流了。

可对方也没啥原则性的问题,要说为此分开,好像也没到那个程度。

可见,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中间一定有无数次失败的沟通经历。

第二种,婚姻内部未更新,大多是老调重谈的内容。

也有朋友和我说:“有时也不是不想交流,实在是没啥可聊的。”

两个人为数不多的交流,就像例行公事。比如晚饭吃什么、谁接孩子、谁买菜、水电费什么时候交、房贷车贷又该还了.......

每天的话题都是围绕事实层面的东西,不再聊感受和内在真实的体验。


第三种,是你主观上不愿意和对方说话了。

总之,就是双方都觉得对方“越看越不顺眼”。

比如对方变胖了、没以前温柔了、变懒了、话不投机.......

但这是我们自己需要调整的部分,完成对对方真实自我的接纳,并再次看见对方的优点。



很多陷入这种状态的夫妻,都不禁困惑:“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吗?”

当然可以。

大部分家庭其实没有原则性问题,只要夫妻双方愿意做出一些改变,死气沉沉的婚姻仍然有活过来的机会:

1、清理旧账。

复盘过往的冲突卡点,逐一疏通彼此在意或不满的点,达成一致后,不再纠结过去,只需共同解决问题。

2、了解对方的动机。

彼此好好聊一聊,交流下自己成长中的创伤和恐惧,你就会发现TA“失语”背后的动机,也就能够更好地宽容和接纳对方。

因为TA可能只是复刻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并不一定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3、寻求最适合彼此的沟通风格。

放下评判,诚实地对待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练习“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把你的期待具体化。

比如,把“又这么晚回来,还有没有这个家”的表达,换成“我希望我们可以有更多相处的时间,我也担心你的身体。”

或者:“我希望你多关心这个家,孩子更喜欢爸爸陪他玩。”

另外,找准聊天时间也很重要,回家后可以各干各的事,睡前再抽出一点时间聊聊心事。

4、和对方角色互换,换位思考。

意思就是夫妻角色互换,比如老公假设自己是妻子,提出妻子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每次和你说话都没反应?”

妻子用老公的思维回答:“既然怎么回应都被你骂,那还不如不说,自个打游戏、刷视频得了,慢慢地你就消停下来了,免得吵架。”

角色互换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


5、共同创造新的体验,打破无聊感。

对于没有明显冲突的伴侣,你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共创新的体验,比如一起爬没有爬过的山,一起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旅行,一起研究一道新的菜式......

通过新的话题和经历,去挖掘对方背后的感受和兴趣,更好地滋养对方。


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也许是亲密关系里的必经之路。

但请相信,你们现在只是遇到了卡点,只要试着疏通它、整合它,终将抵达更深层次的亲密阶段。

当然,最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起说“废话”的。

心理学教授罗兰 · 米勒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

“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不是面包,也不是付出,而是分享。”

也许我们都不能完全理解一个人,但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体谅对方的心。

毕竟拥有一位愿意理解自己的爱人,比世间任何良药都要有效许多。

最后,祝你找到这样的爱人,也愿你成为这样的爱人。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曹孟德《曹操遗令》





作者 | 蝎子的瞳孔,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