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奔涌逐浪高——2024年我市全力推进沿海经济发展综述

时事   2025-01-08 11:45   河北  

冬季的黄骅港,海风劲吹,大潮涌动,四处激荡着加速发展的澎湃动力。

时间的刻度里,潜藏着发展的力量。刚刚过去的2024年,沧州沿海经济发展风生水起、捷报频传:《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完成修订,即将获批;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码头一期等6个码头项目开工建设;开通黄骅港美西集装箱航线,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内陆港总数达到16个,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黄骅港货物吞吐量连续5年突破3亿吨,其中全年完成煤炭下水量21435.5万吨,连续6年位居“北煤南运”港口首位……

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勤劳智慧的狮城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解放思想、踔厉奋发,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精准定位,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黄骅港综合港区液体化工码头项目即将完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加速临港产业聚集,推动黄骅港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转变。何学林 摄

向海图强——

激活蓝色新引擎

沧州的优势在沿海,向海图强是沧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的殷殷嘱托,让狮城儿女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在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聚焦打造“多功能”大港,理顺“地主港”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岸线、锚地、航道等港口资源,实现港口运营分类施策、规范管理。持续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港口货运铁路集疏运规划方案,推进矿石混配贸易中心、大宗散货码头矿粉堆场、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路、黄骅港中心编组站等项目,畅通公铁港紧密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聚焦打造“综合性”大港,持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速推动综合港区二港池多用途码头一期、集装箱码头一期开工建设,加快原油储运基地、国家煤炭储运基地建设,推动300万吨商业煤炭储运基地尽快落地开工……

聚焦打造“现代化”大港,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港航领域的深度融合,建设黄骅港数字化中枢平台,实现监管、通关、作业化、物流全方位智能化;加快推进绿色建材物流园区项目,确保煤炭港区三期码头零碳试点项目顺利验收。

如今,黄骅港正向着海陆双向辐射、多式联运集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枢纽港转变。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推动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强与上海港、洛杉矶港等大港合作,开辟更多集装箱航线;开通黄骅港美西集装箱航线,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内陆港总数达到16个,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黄骅港国际化水平和对外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为黄骅港加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年12月15日,总投资约65亿元的黄骅港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建设推进会在黄骅港散货港区举行,标志着该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不远的将来,这里可直接卸舶5万至30万吨级外贸进口原油大型船舶,为周边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原油运输服务,将极大提升黄骅港在原油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向“新”而行——

临港产业提质增效

沿海,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沿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创新、质优和先进生产力。

一年来,我市深耕沿海经济“高产田”,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向“新”而行,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

2024年11月9日,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子特气项目进入试生产,现场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电子特种气体被称为“芯片血液”,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薄膜沉积等环节,对集成电路的性能、集成度和成品率都有较大影响,是晶圆生产中的关键材料。该项目2023年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8亿元,建设的硅烷气生产装置国产化率达80%,成为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硅烷气生产装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5000吨电子级硅烷气,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3.2亿元。

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以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沧州大化年产20万吨双酚A、嘉好粮油二期、旭阳化工己内酰胺扩建等项目部分投产或试生产,德谊科技生物可降解新材料、诚信山立系列产品、慧源化工混合脂肪酸精加工、八亿时空高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项目加快推进。

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后发优势,科迈橡胶新材料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四友叔碳新材料一体化、博翔特种石墨碳基新材料产业链延伸,德润500兆瓦渔光互补智慧能源等项目顺利推进。荣泰、安迪、宏泰、信诺立兴等4家企业获得2023年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专项资金,五金模具产业被评为2023年度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推荐新欣园、广祥药业等8家企业申报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

同时,结合实际产业需求,我市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组建4家省级“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与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成果转化基地,打造全链条全要素科技孵化体系。全力打造和培育创新主体,认真落实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7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

围绕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我市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并举,着力解决“布局散、链条短”问题。积极谋划推进中国中化新材料、山立科技、博翔石墨等重点项目,聚隆化工40万吨PVC、慧源化工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营,绿色化工产业朝着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链条完整、高附加值方向实现大幅跨越。加快鼎泰原料药基地、上海迪赛诺原料药及中间体等项目建设,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省级绿色原料基地……

一批批重点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壮大了沿海特色产业集群,撑起了沿海发展的“四梁八柱”。

勇立潮头——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畅通的重要条件,更是沧州向海图强的重要途径。

去年1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沧州开幕。吸引了来自中东欧国家政府官员、驻华使领馆官员、友好城市代表,外国商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会。通过一对一、多轮次的高效洽谈,最终达成48项合作意向,签约金额13817万美元,涉及绿色能源、管道装备、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国际传播“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沧州跻身“中国城市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力指数”前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增备案企业188家,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超两倍。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如今,开放合作,共赢共享,已成为对外彰显“开放沧州”的重要标志。

聚焦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央企、大型国企,京津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上海港、宁波港等先进港口,我市全面梳理各方优势、先进做法等,寻求对接点、共赢点,进一步加强对接合作,开展精准招商。

在推进与京津全面对接、全面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明珠商贸城和国际服装生态新城等项目示范效应,加快建设央企制造业板块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要产业聚集地,着力承接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业转移项目。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充分发挥任丘、河间、肃宁、献县区位和产业优势,推进任丘雄安自贸区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沧东雄安新区新材料管道园建设,促进产业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雄安新区制造业协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清洁能源保障基地。

在对外合作方面,充分发挥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平台作用,加大综合保税区申报力度,力求在扩大国际贸易等方面拓展空间……一项项新举措,带来一次次新突破,创新不止,发展不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沿海经济强市已经成为沧州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今日沧州,步履铿锵,向“新”而行,未来可期!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屈鹏

沧州日报
沧州市委机关报,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日发送百姓关注的新闻时事等内容,让您把握时代、尽览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