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 “三下乡” | 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师生实践探索文化瑰宝

政务   2024-07-31 20:25   内蒙古  

“传承非遗文化

  守护人类文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面临着失传的威胁。为加深对这些珍贵文化资源的了解与认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暑假7月,商务管理系孙树旺、赵燕妮、郑芳三位老师带领着一支跨专业、跨学科团队,奔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国家级非遗——鄂尔多斯婚礼

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站,师生一行奔赴鄂尔多斯,拜访了“鄂尔多斯婚礼”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齐毕力格先生,与大师一同参观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观看鄂尔多斯婚礼舞台剧。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其独特的艺术仪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婚礼表演中,华丽的民族服饰、悠扬的长调、以及载歌载舞的场面,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浪漫与豪迈。

参观后,齐毕力格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并展示了鄂尔多斯婚礼的传统习俗。这一古老的蒙古族婚礼仪式,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跨越七百年时空对话的历史传承。在活动现场,齐毕力格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现场表演,向参与者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婚礼的多个仪式流程,包括哈达定亲、佩弓娶亲、档门迎婿等。每一个环节都展示了蒙古族独特的婚姻观和文化特色。齐老师在讲授婚礼仪式形式的同时,更强调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和情感价值。他提到,鄂尔多斯婚礼不仅体现了蒙古族勇士的骁勇和对自然的崇敬,也展现了对家庭和族群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更多人了解并传承下去。



国家级非遗——马文化

在鄂尔多斯,同学们还深入体验了蒙古马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马文化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驯马技术、马上运动、马戏表演以及马术等多种形态。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具制作经验,出现了众多的马具制作匠师,精湛实用的马具制作工艺已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勒勒车在蒙古族长期战争、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了马头琴、马具制作等蒙古马文化。同学们还观看了马术表演,与表演艺术家们积极互动,他们认识到,蒙古马精神不仅是蒙古族文化的核心,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责任。



体验泥塑非遗,感知有温度的热爱

在鄂尔多斯,师生一行还拜访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制作公益代表性传承人王虎生先生。这位致力于传统捏泥人技艺的守护者,通过其巧手与创意,将一块块平凡的泥土转变为生动的艺术作品。在活动现场,同学们有幸见到了王虎生老师现场制作泥人,他精湛的技艺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折服。老老师特别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例如传统的服饰、装饰以及与民间故事相关的姿态等,这些都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他不仅仅是在创造一个艺术作品,更是在通过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讲述着中国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文化。

在活动现场,师生一行与王虎生还进行了互动,解答了同学们对于这门艺术的各种问题。他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对于未来传承的展望,强调了年轻一代参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学们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也深刻意识到传统艺术传承所面临着的难题,年轻一代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级非遗——蒙绣技艺

7月中旬,师生一行在呼和浩特参观了蒙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学校,了解蒙古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推广。蒙古族刺绣(简称“蒙绣”),作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蒙古族人民深厚的游牧文化。蒙绣以其粗犷匀称的针法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迈。

同学们有机会深入蒙隆培训学校的课堂,了解蒙绣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亲手体验了从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这不仅提升了他们对非遗传承水平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深入探索国家级非遗

蒙古族银饰手工艺之谜

7月下旬,师生来到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探访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和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传统手艺——蒙古族银饰制作技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银饰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蒙古族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蒙古族银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制作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创新。特别是花丝镶嵌技艺,它以精细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效果著称,是银饰锻造技艺中的高级形式。这项技艺不仅要求工匠具有极高的手工技巧,还需要具备艺术感和创造力,以使每一件作品都能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价值。学生们有机会亲手体验银饰的制作过程,从熔炼、锻打、镌刻到最终的抛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技艺和匠心。

除了传统的技艺学习,团队成员计划8月份再陆续走访一些民间手工艺人,了解他们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银饰新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对内蒙古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在领略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决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感带回校园,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青年学子们自我成长和责任感提升的过程。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为鄂尔多斯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供稿:商务管理系

编辑:鄂佳怡

终审:白艳茹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团委
理论宣讲、政策解读、舆论引导、新闻报道及关注校园、服务青年的各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