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宇的发迹与沉沦!

文摘   2024-09-08 08:00   广东  



“胆子大,态度强硬,能办事,也能闯祸。”一位老干部这样评价陈良宇。

陈良宇(资料图)

2006年夏掀起的上海社保风暴,波及上海政要、国企高管、民营企业富豪28人,风暴背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权钱交易网:
有数十亿元社保基金被挪用,数十亿元国有资金被借用违规入市炒股等。
历经近两年的侦查和审理,上海社保案终于在2008年4月11日迎来了最高潮——一审判决陈良宇。
2008年4月11日,天津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01

神态黯然受审听判

2008年4月11日,出入于天津二中院立案庭的必经之路上,到处是警察。
上午11时30分,一辆加长白色厢式车在9辆警车的护卫下,快速驶进法院正门。
坐在白色厢式车内的正是陈良宇。
据旁听人员介绍,宣判从下午2时整开始,至2时40分结束,整个宣判持续40分钟。
当时,听到判决结果,陈良宇神情平静,当庭未表示是否上诉。
判决时,陈良宇妻子黄毅玲与胞弟陈良军获准进入法庭旁听,这也是陈良宇身陷囹圄一年半后,首次与亲属相见。
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陈良宇受审听判的镜头。
这是陈良宇自2006年9月从电视屏幕消失后,首次向公众露面。
画面中,62岁的他在两位法警的搀扶下,走上被告席,其神态黯然,一身藏蓝色西装,没有系领带,两鬓斑白。
半个月前的3月25日,陈良宇案已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其犯有三宗罪——受贿、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
而陈良宇两项滥用职权罪行,均与上海社保案直接关联:
为不法商人张荣坤获取10亿元社保贷款,以及低价收购上海城建投资公司持有的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经营权提供便利,由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3.21亿元。
此外,陈良宇还帮助中国华闻控股有限公司获得上海社保的10亿元委托贷款。
陈良宇玩忽职守,为帮助其弟陈良军从上海宝山区非法圈地354亩,由此造成的国家损失达3441万余元。陈良军将土地使用权转手倒卖,非法获利1.18亿元。
庭审过程中,陈良宇的一个意见和两句话被广为关注。
据旁听者介绍,法庭调查显示,陈良宇儿子陈维力在上海申花任挂名副总经理后,有一次,上海申花董事长郁知非请陈良宇吃饭,陈维力并不在座。餐后,郁知非用公司卡结账。
陈良宇当场问郁,其子陈维力是否有这样的卡?
郁知非随后立即给陈维力办了一张卡,陈维力坦然受之。
律师认为,当时陈良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足以认定为索贿。
陈良宇当庭也表示,自己当时只是问问儿子是否有这样为公事结账的卡,并没有别的想法。
这是整个庭审过程中,陈良宇发表的有限的意见之一。
庭审中,辩护律师提出,在弟弟陈良军倒卖土地问题上,陈良宇只应负领导责任,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控辩双方对此一时争执不下。
此时,陈良宇突然主动对律师说:
“你们别争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责任的。”
陈良宇在两分钟的最后陈述中以感慨的语调连说三声“对不起”:
“ 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上海人民,对不起我的家人。”

02

“能办事也能闯祸”

“胆子大,态度强硬,能办事,也能闯祸。”一位老干部这样评价陈良宇。
陈良宇专横跋扈的性格,伴随其30载仕途,直至归于沉沦。
陈良宇所犯受贿罪中,有一条是让上海新黄浦集团原总裁吴明烈为陈良宇的父亲陈更华换房,新换住房同旧房差价大约为93万余元。
此外,陈良宇的家人还接受吴明烈的安排出国旅游,吴明烈用公款支出34.2万元。
而在此之前,人们看到的却是不为父亲分房批条子和“面疙瘩区长”的陈良宇。
陈良宇就任上海市老干部局局长后,便向曾在文革时期被迫交出住房的父亲陈更华表态:“老干部中要解决这类问题的人很多,我不能先为自家着想”;
此后他升任黄浦区区长,又告诫家人不要反映住房问题,“决不能打我区长的牌子”;
到了1989年10月,陈更华欲致信市长反映住房问题,托儿子转交,再次遭拒。
时任黄浦区区长的陈良宇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很晚才能回家。肚子饿了,总是让食堂做点面疙瘩充饥,于是就得了“面疙瘩区长”这个风趣的绰号。
与陈家交往半个多世纪的上海市老干部张黎也曾撰文叙述:
“我到医院干部门诊看病,恰遇他也在那儿排队候诊。看到我,他站起来打了个招呼,还把我让到前面”。
张黎在文中感慨:“党的高级干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个人在医院默默排队候诊?”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陈良宇大力度引进外资,亲自策划实施了黄浦区旧城改造。
数年间,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成为陈良宇重要的政治资本,在仕途上也扶摇直上。1992年10月获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两个月后,便升任上海市委副书记。

03

仕途顺利致使陈良宇日益骄横跋扈

在当上市委书记前,陈良宇给上海媒体的印象是“为人低调”,但成功“上位”后,他骄横跋扈的性格便开始显现。
到其案发前,上海媒体更是经常接到其秘书秦裕或宣传部门指示,直接为各种关于陈良宇的报道“定篇幅”、“定版位”,为其树立亲民勤政的形象。
2005年8月,陈良宇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反腐会议上,向上海市各主要领导干部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反腐方针,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重点监督,他还重点谈到了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城镇拆迁等领域的腐败问题。
实际上,此时的陈良宇已是“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曾在一篇文章中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陈良宇是上海市委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有水平、有能力、思想解放、办事果断,在任上海市副职领导期间,的确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做了不少有益的事;
但人是会变的,他身上存在的性格弱点和缺点,非但没有伴随他一帆风顺的升迁得以克服或遏制,相反得到了纵容和发展。
04
铁哥们揭露受贿事实
任人唯私的“小圈子”作风,最后使陈良宇走向末路。
出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分管人事干部后,陈良宇拉帮结派更加肆无忌惮。时任黄浦区副区长的陈超贤已出现经济问题,陈良宇却断然将其调任长宁区区长。
前述老干部表示,陈良宇看上去提拔了很多年轻有抱负的干部,但这种提拔并无严格标准与正常程序,首要标准就是与他个人关系好。比如陈良宇喜欢体育,出任市委书记后,就将他原来的网球教练、一名区级学校的体育老师提拔到市政府办公厅任职。
据《财经》报道,1995年1月,被称为学者型官员的秦裕,破格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入选上海市委办公厅,并开始担任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陈良宇的秘书。
秦裕
伴随陈良宇由市委副书记到市长,再由市长到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秦裕亦一路当红,人称“上海一秘”。
但正是陈良宇的这一爱将,在1995年4月至2006年6月担任陈良宇秘书期间,涉嫌受贿680万元,并与4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
事后表明,正是陈良宇的“身边好友”秦裕等人的“牵线搭桥”,加剧了陈的腐化蜕变。
同样,于社保案中落马的损友吴明烈、干将祝均一等人,皆为查处陈良宇提供了重要线索。陈良宇涉嫌受贿的部分证据,是由上海新黄浦集团原总裁吴明烈提供。
祝均一
有人称,吴明烈同陈良宇交往20多年,算是铁哥们。社保案发后,他把与陈良宇交往的明细账交了出来,什么时候送陈良宇及其老婆什么东西,上面都记得清清楚楚。
2006年7月,上海社保案发。中央纪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该案进行调查,发现陈良宇身陷其间。
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被免去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务,中央纪委展开调查。
2007年7月,陈因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08年4月11日,陈良宇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两项罪名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延伸阅读一】
陈良宇如何胆大?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上海生活了53年,随着职位提升他大肆敛财上亿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数亿,甚至还将魔爪伸向社保资金,将数十亿社保资金违规贷款给商人,造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家庭背景
陈良宇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汶溪,1940年他的父亲陈更华前往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学成回国后回到上海,是当时国内少有的能够修理医院X光机的高级工程师。
陈更华结识了当时正在上海某医院当医生的李谋真,很快两人就结婚了,1946年陈良宇出生。
父母都有极高的地位,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十分优渥,从小陈良宇就不愁吃喝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进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系结构专业学习,本以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可以持续下去,没想到“文革”开始了。
陈更华作为干部也不免受到冲击,被迫交出了住房,带着妻子与小儿子陈良军东奔西走寄人篱下,这让正在学习的陈良宇得知后极为难过,为了让陈良宇安心学习,陈更华不时安慰他。
陈良宇毕业后分到部队基层,为了能多陪伴家人,两年后陈良宇选择退役回到上海彭浦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
受军队的熏陶,陈良宇认真负责,胆子大,领导什么任务他都敢接,就这样他被一步步提拔为了设计员、基建科副科长,副厂长,上海电器公司党委书记。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干部们年事已高,为了妥善照顾他们,中央特地成立了各级老干部局来负责这项工作。
1985年陈良宇当上上海市老干部局副局长,虽然当时大家都认为老干部局就是“清闲单位”,但陈良宇不这么想,对于老干部提出的建议与要求他都尽量满足,这让许多从中央退出来的老干部对他负责的态度很满意,没多久陈良宇就转正了。
见到儿子成了局长,陈更华便跟他讲希望讨回“文革”中被逼交出的房子,虽然这正是老干部局的职责范围,只是陈良宇一句话的事情,但他还是表示拒绝,并称,老干部中这种现象太多了,人家都没有解决,我们不能走“后门”。
此事没多久就传扬了出去,使得大批老干部对他赞扬有加。
靠着老干部们的推荐,1987年陈良宇成为了上海市黄浦区区长。
陈良宇发现这些老干部虽已退休,但他们之前的下属现在都身居高位,他们的“余热”仍不可小视,之后陈良宇隔三差五地慰问老干部,为他们提供帮助。
后来,陈良宇苦心经营的老干部关系还真“救”了他一把。
当时上海城市建设全面开放,陈良宇有能力,胆子大,有拼劲,带头实施黄浦区城市面貌改造,焕然一新的黄浦区成为了市里的“示范典型”。
但是在掌声与鲜花中,陈良宇慢慢迷失了自我。

胆大妄为

黄浦区城改项目自然引起了不少商人的关注,他们纷纷找到陈良宇,希望能够为他们在工程承揽、土地出让等方面为自己提供方便,作为回报他们也送给陈良宇不少财物。
港商杨崧才就是与他关系较为密切的商人之一。
90年代杨崧才敏锐地发现上海有着重大的商机,于是他从香港前往上海,经他的研究发现上海闽江饭店是个不错的项目,苦于没有门路的他经人介绍结识了陈良宇,一个有钱一个有权两人一拍即合,陈良宇帮助他获得了合作经营闽江饭店的资格。
事成后,杨崧才分多次送给陈良宇23万港币、10万元人民币。
为了能够拉近与陈良宇的关系,杨崧才多次邀请陈良宇前往高档场所消费,两人关系日益密切,但杨崧才认为这还不够,他决定从色下手,将陈良宇牢牢绑在自己的船上。
杨崧才以重金说服自己的女秘书杨某,之后频频为杨某与陈良宇两人创造条件,杨某见时机成熟主动投怀送抱,在美色面前陈良宇很快就“上钩”了。
杨崧才见自己的计划成功,因为担心别人如法炮制“争宠”,特地又从香港找了个年轻漂亮的歌舞厅坐台小姐,将其包装成自己的侄女送给陈良宇,这样两人就成了“亲戚”。
靠着这层关系,陈良宇频频利用职权为杨崧才提供帮助,之后因为改造需要拆迁闽江饭店,在陈良宇帮助下,杨崧才在闽江饭店拆迁中获得补偿款2100万元。
之后陈良宇的这两名情人先后怀孕,在陈的吩咐下杨崧才带她们前去流产。手术完毕休养期间,陈良宇则与其他女性好在了一起。
后来那位“侄女”前前后后为陈良宇流产3次,在金钱面前她还是屈服了。
陈良宇脾气很大,对不满意的下属轻则训斥,重则辱骂,但他明面上工作能力确实很强,让人挑不出毛病,官场上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这种作派只是他原来在部队养成的“大大咧咧”性格罢了。
1992年的一天,陈良宇下班后,又像往常一样前往上海西郊宾馆打网球,这次西郊宾馆气氛不一样,宾馆大门口的安保工作很严格,但他没当回事。
一名工作人员询问他有没有得到批准,这让感觉落了面子的陈良宇大为恼火,怒道:“我是黄浦区区长,在这里打球打了几百回了,你长没长眼?!”
便强行往里闯,工作人员听到他的身份也不敢硬拦他,只得赶紧向自己的领导汇报。
陈良宇进入宾馆内部后,遭到了几名男子的阻拦,禁止他入内,陈良宇刚才的气还没消,见又有人拦他,于是大声怒骂起来。
几名男子均是警卫人员,由于领导出发前就吩咐让他们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以免打扰到别人,几人只好仅对他劝阻,禁止他入内。
宾馆领导接到下属汇报赶紧过去,刚到就听见陈良宇正在大吵,大惊失色的他连忙向市委领导打电话汇报,又急急忙忙过去想拉陈良宇离开,面对劝说,陈良宇并不买他的帐。
就在这时陈良宇接到市委领导电话,那边劈头盖脸将陈良宇骂了一顿,听得陈良宇心里一凉——原来中央领导下榻了西郊宾馆,为了不打扰地方,领导专门要求保密,所以陈良宇也没有得到消息。
这件事虽然没有声张出去,但是很快官场很多人都听说了这场风波,陈良宇也成为了官场笑话。
没多久陈良宇就被改任为市委副秘书长,从区长到市委副秘书长,不少人认为陈良宇的政治生涯应该到头了。
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陈良宇就上任了上海市委副书记,这让不少看笑话的人大跌眼镜。
原来陈良宇不认命,他找到几名老干部为他求情。
得益于他之前关系的维护,这些老干部觉得陈良宇人不错,也有能力,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就这样“闲置”有点太可惜了,于是联名帮他向中央领导求情。
听到这事,中央领导也哭笑不得,自己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于是“大人不记小人过”就这样过去了。
因为此事,陈良宇夹起尾巴做人好几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也官运亨通起来,很快成为了市长、市委书记,还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然而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猫,更何况陈良宇本身就有前科,在他担任市长后,眼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忌惮心理荡然无存,此时他的家人也需要他的帮助,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2002年,陈良宇的弟弟陈良军看中宝山区高境镇的一块地皮,于是找到宝山区委领导帮忙,区委领导得知陈良军的身份也拿不定主意,于是打电话请示陈良宇,陈良宇则是表示同意。
得到批示的宝山区政府也没有对土地进行核实,就将683亩土地使用权给了陈良军,还违规给他批了100亩旧城改造项目,然而在2004年陈良军将这批土地使用权转手赚了1.18亿元。
同年福禧投资集团董事长张荣坤经人介绍认识了陈良宇,酒桌上张荣坤表示有意收购沪杭公路上海段经营权,希望陈良宇帮帮忙,事后必有重谢。
随后在陈良宇的帮助下,张荣坤以现金10.15亿加承债21.92亿元的低价收购了国有股权。
而令陈良宇没想到的是,张荣坤是个“纸老虎”,公司也是皮包公司,根本没钱,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原来张荣坤在拿下股权后也发起了愁,他根本没有那么多钱,连个零头都没有,他只好四处寻找资金。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靠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巨额回报忽悠祝均一答应了他向社保局借款10亿的请求。
同年10月,当陈良宇在办公室看见社保局递上来需要批示的贷款文件后,一下子呆了,他发现张荣坤收购的主要资金居然是来自社保局,看来张荣坤这人就是个大忽悠根本不靠谱。
但已经上了他的贼船,有苦难言的陈良宇只得在贷款文件上批示同意。
靠着社保局的贷款,张荣坤顺利拿下沪杭公路上海段经营权,此后张荣坤还以高速公路为融资工具,累计向上海社保局贷款34.5亿元。
2004年,此前与张荣坤竞争上海路桥失败的香港华闻控股集团得知自己失败的内幕,便想搭上陈良宇的关系,高薪聘请陈良宇的儿子陈维力到公司任职。
经陈良宇同意后,陈维力成为华闻公司副总经理,下属中体传媒公司总经理,年薪高达100万元。
有了这层关系在,华闻公司的业务在上海进展得异常顺利,但是由于盲目扩张也很快出现了经济危机,此时正在收购新黄浦公司的华闻公司将资金问题交给了陈维力。
于是陈维力告知陈良宇的秘书,听到秘书汇报后,陈良宇表示同意通过社保资金贷款来解决。
于是秘书先后2次交代社保局为华闻公司贷款10亿元,使得华闻公司成功度过危机,还顺利收购了新黄浦公司。
【延伸阅读二】

陈良宇往事

2014年12月31日夜晚,伴随海关大楼的新年钟声,36条年轻的生命哀伤而止。
踩踏事故的罹难者中有许多是外地游客和学生,他们或许不知道,当晚拥挤混乱的外滩,正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起点。
在上海建城的起点,年轻的生命却迈向终点,实在讽刺。
随着官方表态逐渐明朗,黄浦区领导班子将成为这次惨剧的担责主体。
外滩和其所在的黄浦区被认为是上海的符号。
在浦东开发前,黄浦是上海形象的象征。2013年,黄浦区GDP总量1475亿元,人均GDP在上海所有区县中排名第二,是上海最繁荣和富有的行政区。
黄浦区历任领导,不仅执政水平要过硬,而且还要深得市委班子的高度信任。
光荣与传奇为伍,也带来争议。
跨年的夜晚,时间似乎重回1987年12月的某日,同样是踩踏事故,同样是黄浦区,66人死,20多人伤。
两次踩踏事故相隔28年。28年的时光,多少风流事并不随雨打风吹去。每隔15分钟,海关大楼的小钟都会奏响东方红。雄浑的乐声,见证黄浦区走出两位“上海滩一哥”:
一位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另一位是复星集团董事长、上海首富郭广昌。

2006年9月的一天,上海文新报业某值班老总突然接到旧部从市委办打来的电话。拨通电话的人小心翼翼压低嗓门,急促又难掩兴奋地说:
“快准备,上海也出了个陈希同。”
媒体老总起初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重复一遍之并确认无误之后,立刻挂断电话召集业务骨干着手准备第二天的版面。
此时,距新华社发布陈良宇被免职的消息提前了两个多小时。
打电话的两个人心里都清楚,此时市委办区域所有的语音通话已在安全部门的密切监控之中。
9月23日举办的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成为陈良宇作为上海市委书记在公众场合的最后一次露面。
上海成为海内外关注焦点的那一天,外滩海关大楼依然准时奏响东方红,毫秒不差,雄浑如故。
1987年,陈良宇在黄浦区走马上任,开始19年的执政生涯。
黄浦区的名称源自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依靠黄浦江的外滩是上海滩商业繁荣的见证和城市名片。解放前作为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城市现代化的起源,就是从外滩延伸出的“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开始。
很长时间,上海市委的办公地点也在黄浦区,而且就在发生外滩踩踏事故的陈毅广场对面——中山东一路12号。
这栋大楼的前身是汇丰银行大楼,现在由浦发银行使用。浦发银行至今完整保留着市委主要领导当年办公室的陈设。
走出外滩12号,几部之遥就是12月31日当晚抛洒“美金代金券”的外滩18号。
陈良宇的区长任命起初有些争议。
在空降黄浦之前,陈并无行政经验。按照传统升迁路径,陈应当现在其他区县挂职一段时间,然后再主政黄浦。
因为黄浦区具有特殊重要性,官员主政黄浦期间的政绩和缺失都会被上级高度关注。
用5年不到时间,陈得以从黄浦区飞黄腾达迈入市政府领导班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因素。
陈良宇主政黄浦区的5年,是中国时局和上海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5年。
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事。5年间,上海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央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在这期间多次视察上海。全国首个副省级市辖区——浦东新区宣告成立,上海干部在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上的智慧和优势,在风云激荡的5年间得以展现。
黄浦江的一侧,是广厦万顷平地起的浦东,另一侧是见证上海滩百年风云,历史地位特殊的黄浦。
陈良宇自上任初,就急于干出一番事业。
主政黄浦区期间,陈良宇给外界留下的正面印象主要是:年轻持重、懂经济。
其中,年轻持重的评价,和他不错的家庭背景和历史历练有密切关系。
至于“懂经济”,则体现出他善于学习、善于把握政经大势的特点。
主政黄浦区期间,有三件事情使得陈良宇获高层关注:
一是陈准确领会了“以经济建设为纲”的政策主线,在黄浦区率先推行国企改革,并且将国企股份制改革作为试点。
在黄浦区众多老牌国企中,陈选定南京路的某知名商场作为改革试金石,在上海形成较大的示范效应。
当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宣传好改革的成绩和实施好改革的步骤同样重要。或者在他看来,宣传政绩可能比改革本身更重要。
二是陈意识到招商引资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在执政期间他大搞土地招商,引入国外投资方进行老城区改造。
当时参与黄浦旧城改造的主要官员在陈升迁之后获得提拔,也可见陈将“土地招商”作为其主要政绩并安排心腹亲自抓。
三是陈应对公共危机时兢兢业业沉着冷静。
1987年踩踏事故和1988年在上海引起恐慌的公共卫生事件都对黄浦区形成不小的舆论压力。重压之下,陈坐冷板凳时期历练出来的心理素质展现了出来:一旦危机发生立刻冲到第一线,场面文章做足,给上级留下好印象。
和许多喜欢封锁坏消息的官员不同,陈知道一旦事态扩大,消息是封锁不住的,尽快用行动表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浦区国资改革在上海国资改革中具有示范性地位,种子就是在陈良宇主政黄浦期间埋下的。
至于多年之后,黄浦区国资委竟然在外滩边上“改革”出一个人均最低消费1888元的“空蝉怀石”日本料理供黄浦区官员签单,则实属意外。
事实上,头顶光环的黄浦国资改革从陈良宇时代开始就争议不少。
当然,其中大多数争议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有的人民内部矛盾延续时间比较长,影响比较恶劣。
譬如黄浦区重点企业豫园商城的股份制改革,就导致其内部员工近10年的持续上访,控诉复星集团在入股的时候侵害职工利益。
这家企业在“人民内部矛盾”闹的比较激烈的那几年,每年上访数百次,一直上访到今天,有的员工活活病死、气死在漫漫上访路途之中。
黄浦区国资委还持股一家卖金镯子的著名企业——老凤祥。
该企业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造成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在上市前,企业主管要求员工将手中的股份交出去,对不配合的职工将予以辞退。
这件事情在上海黄金饰品业内人所共知,不过由于老国企的员工大都没有其他技能,所以多数职工愿意用股份换工作。
对黄浦区国企领导而言,领导的高度垂青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惹来麻烦。
譬如黄浦区有一家卖月饼的国企——杏花楼。
在当时上海的官办宴会中,杏花楼点心经常在菜单上出现。一次中秋节前后,某市领导举办宴会接待外宾,未想一口月饼咬下去,咬出个钉子。
要是换成外地干部,不知道这个月饼的渊源,可能问责厨房了事。但上海的干部对于黄浦区就是有一种情怀:外滩、南京路、豫园、老凤祥……想着想着就想到了“杏花楼”。
然后,杏花楼的老总就没有“然后”了。
至于陈良宇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绩,在今天看来也无奇特之处。除了个人政绩宣传比较到位之外,黄浦区本来就处于上海的心脏地段,是“金融中心中的金融中心”。黄浦区土地招商从改革开放之初就不缺少金主。
从改革开放至今,黄浦区的土地持续升值,基本上是“买到就赚到”。相反,“寸土寸金”的地皮卖给谁,不卖给谁反而成为了另一个颇具深究价值的话题。
主持招商工作的过程中,陈结识了数个对他日后命运产生影响的商人,并培养出打网球的兴趣爱好。
所谓上行下效,区领导喜欢打网球,下属自然要陪打。网球运动一时风靡上海官场。
陈良宇同社保案主犯郁知非的相识,就是在网球场上。
郁知非
黄浦区的土地招商向来万众瞩目。坐拥上海滩优越位置,一些批出去的土地却多年没有动静,旧城改造步伐缓慢引得民怨沸腾。
不仅如此,南外滩几块核心土地的出让备受指责——南外滩8-1地块官司几乎是国内地产界震动最大、讨伐声浪最为汹涌的土地纠纷。
胜利者郭广昌,坐在黄浦复星大厦指挥这场并不具备道德优势的战斗。
而郭首富的另一侧,则是和他关系密切的商人史玉柱低价拿下董家渡13、15地块。248.5亿元的成交价比业界预估的少了51亿元。
在外滩中心广场,史玉柱傲世上海,雄姿英发。
相信未来,这些争论有的会同黄浦江水一样滚滚而去,有的则会水落石出。
不过这都不那么重要。黄浦有别于浦东,有别于静安。黄浦是厚重的,这种厚重源自历史积淀、经济地位和政治传承。
任何人,任何事,都只是黄浦区的过客。如同中山东一路12号,几易其主,却依然丰姿绰约。
无论是郭广昌、史玉柱,还是那些在“空蝉怀石”日本料理用餐的黄浦官员,不过是浦江浪花各领风骚几载,历史最终会让光荣眷顾人民。
1992年,陈良宇结束了在黄浦区的过客生涯,信心满满的搭乘赴英航班前往伯明翰大学进修。

彼时,他是上海政界的一颗明星。

— THE  END —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经典文章!
金正恩是怎样选保镖的?
普京是怎样收拾寡头的?
金正恩是怎样反贪的?
金正恩是怎样防身的?
金正恩是怎样检查工作的?
美国是怎样通过留学生搞垮苏联的?
蒋介石是怎样培养蒋经国接班的?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有多腐败?
叶利钦:苏共人数最多的时候,恰恰是它最虚弱的时候!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去后台看历史卸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