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政治之路丨窑洞“天问”求索新路

旅行   2022-05-30 16:22  

 廉政建设涉及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深层次问题。当年的屈原写作“天问”,用373句1560字,向天地、自然、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走向执政的道路上,也提出和思考了一系列“天问”般的问题。

 1945年7月1日至4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到达延安访问并商谈国事。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几天交谈中,曾经问黄炎培访问的感想如何。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挽救。”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段对话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经常被称作“延安窑洞对”。其实,称其为“天问”更为确切。

 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思考和回答这个“天问”。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还远远不能说已经跳出了这历史周期率。因此,所有的廉政建设,都还是在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探索和回答这历史性的“天问”。


万花山风景区
“木兰故里 牡丹之乡”最新的旅游咨询、精彩的活动内容早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