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但包括丙型肝炎、酗酒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其他病因也日益普遍。且HCC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2。定期监测和及早发现HCC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国际指南建议对高危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波检查,并可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查。中国的指南也建议对高危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包括超声和AFP检查。然而,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全球仅有37%的HCC病例是通过监测确诊的,患者不坚持监测是主要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认识和教育。
研究设计
为了评估高危患者对HCC筛查与监测的认知情况,研究者于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的两家门诊对292例慢性HBV感染的高危患者(包括136例肝硬化患者和156例非肝硬化患者)进行了8个项目的问卷调查,完整的调查问卷见下表。
表1.参与者基础信息
表2.对HCC监测的认知与态度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患者对HCC筛查与监测存在认知误区。一方面,患者高估了HCC筛查与监测的效果,61.6%的患者认为筛查和监测能够预防HCC的发生,这种误解可能会引发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潜在的失望。同时,41.8%的患者期望监测能将5年死亡率降低60%甚至更多,这一预期远超临床研究证实的实际效益。76.0%的患者未能认识到腹部超声在HCC诊断中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图1)。
图1 患者对HCC筛查与监测的看法
另一方面,低估筛查与监测的重要性的情况也很普遍。60.6%的患者认为只有在出现症状时才需要进行筛查与监测,但早期HCC通常是无症状的。这种观念可能会导致诊断延误,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此外,38.4%的患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进行定期监测,这一发现凸显了加强患者教育的迫切性。
本研究显示,患者教育水平与HCC筛查和监测认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中,正确回答问题≤3个的比例为61.5%,而在有学士学位的患者中,该比例仅为11.3%。这一差异体现了采取针对性教育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同时,患者对于HCC筛查与监测的时间间隔也存在误解,17.5%的患者认为每年或更长时间的间隔就足够了,这与指南推荐的每6个月进行一次相悖,可能会导致诊断延迟和较差的筛查与监测结果。
研究者认为,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迫切需要针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制定全面的HCC监测教育计划。在强调筛查与监测重要性的同时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值。其次,医疗服务提供者应积极为高危患者提供长期护理和教育,这可能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系统的改进。第三,开发更准确、便捷的HCC筛查与监测工具至关重要。尽管超声仍是主要监测工具,但由于其在某些患者群体中的局限性,有必要开发和探索替代或补充方法。
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在三甲医院的两个中心进行,可能限制了结果对中国其他医疗环境或地区的普遍适用性。其次,问卷内容虽然全面,但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患者对HCC监测的理解,且由于参与研究的医生人数较少,未能询问参与者对HCC的实际监测情况。封闭式问题可能会导致回答偏差。第三,横断面设计无法评估患者的知识随时间或教育干预后的变化情况。第四,研究者没有探究患者误解背后的原因。未来多中心纵向研究采用混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局限性,更全面地了解高危人群对HCC监测的看法。
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中国慢性HBV感染高危患者对HCC筛查与监测知识的缺乏。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改善医疗服务和加强监测策略来弥补这一不足,可能会显著提高早期发现率,从而最终降低HCC相关死亡率。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开发和评估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优化针对不同患者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方案,并探索新型筛查与监测技术以克服当前的局限性。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CN-151591,过期日期为2025-12-31
撰写:Arrival
审核:Robert
排版:Aurora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