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3周年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谨以此稿
缅怀以杨靖宇同志为首的千千万万抗日先烈
1
英雄事迹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数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与日寇,孤胆英雄杨靖宇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听从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东北一手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
在1931到1940年的八年时间里,杨靖宇南征北战,组建抗日游击队多次大歼日寇,“三次奇袭”“柳树河子之战”“六号桥大捷”“木其河战役”……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给驻扎东北的日寇予以重创,以至于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到任后,把杨靖宇列为伪满洲国第一心腹大患,悬赏两万元收买他的人头。这一切都展现了杨靖宇将军对抗日救国的突出贡献,东北民谣唱到:“满天星,数不清,东边道,出英雄;抗日英雄无其数,杨靖宇数第一名”
1939年冬季,在原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的背叛下,东北抗联遭遇重创,为保留部队主力,杨靖宇分兵,而他自己仅率两名警卫在密林中继续前行,吸引追兵。战斗在进行了整整三天三夜后,杨靖宇为保障两名警卫的生命安全,自己孤身一人与600多名追兵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时年仅35岁。
2
青山处处埋忠骨,将军马革裹尸还
杨靖宇将军一生历经三次安葬
第一次充满了屈辱,他的尸身被迫参与了日伪军的“慰灵祭”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游行示众,最后日伪军顾忌杨靖宇的声望,为安抚民心,找到县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贾木匠,一夜之间雕刻好了杨靖宇的头颅,并用榆木做了一个八尺长、一尺多宽的碑,请县里写毛笔字最好的李咸阳老先生执笔,正面大字楷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又装模作样地按照日本的习俗和安葬方式主祭。虽然如此,但当时蒙江老百姓却是以此为祭台,默默地真心悼念我们的民族英雄。
第二次是在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也就是1945年,在蒙江县城保安村,政府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文。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1946年2月23日,在杨靖宇将军殉国的六周年,蒙江县改名靖宇县,靖宇县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墓前,将向日寇告密出卖杨靖宇的原三道崴子伪排长赵喜廷、特务李正新枪决,以告慰杨靖宇将军的英灵。
第三次是在全国人民解放后,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功臣代表团到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瞻仰杨靖宇将军遗首,得知将军尚处身首分离状态,心潮澎湃修书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于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地区修建杨靖宇将军墓”的建议,经抗联老兵、松江省主席冯仲云润色修改,建议很快得到中央批复:“决定在通化市修建杨靖宇将军墓”。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团的召唤,杨靖宇将军在充满英风浩气的通化圣土上找到了最后的归宿。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同志公祭安葬大会”在通化市靖宇陵园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敬献了花圈。公祭结束后,在庄重肃穆的哀乐声中,杨靖宇将军遗骸被安葬在青松翠柏的陵墓中。
3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杨靖宇将军一生戎马,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事迹传遍中华大地,让每一位中华儿女热泪盈眶。时代在召唤,我辈青年应当学习杨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在“九·一八事变”93周年的今天,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我们青年更应勿忘国耻,缅怀先烈,培育自我的爱国热忱,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轮机官微 | 20240918期 总第1589期
内容来源 |轮机工程学院 左少麒
审核| 李渊博 郑云桓 安 宁
校对| 商亚茹 王馨莹 黄靖涵
点亮“在看”和“赞”
兴我海大,爱我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