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

学术   2024-07-30 20:31   云南  


《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是薄荷实验继《人类学家如何写作:民族志阅读指南》之后第二本关于民族志写作的书,因缘巧合下在今年——契诃夫逝世120周年出版2019年新书预告里挖下的坑终于填上了 


契诃夫如何成为民族志写作的“缪斯”?这个从未在脑海中出现过的组合不免令人眼前一亮。


萨哈林旅行记》是契诃夫唯一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尽管他从未将其称为民族志,但基伦·纳拉扬(Kirin Narayan)在其中辨别出了“许多具有民族志色彩的分析和描绘:对于人们的生活如何被更宏大的系统所塑造,契诃夫高度警觉;他的耳朵对于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层内容之外的暗示十分敏感;他的眼睛持续捕捉着生动而有意义的细节……”


在这本书里,作者纳拉扬将带你穿行于《萨哈林旅行记》以及许多美丽的民族志文本之中,以一种将创造力、文学性与学术严谨相结合的方式,感受并实践“讲故事”的魅力——“以讲故事为媒介,自我与其他的自我相逢,并且每一个人都发生了转变”。



🌟 霍华德·S.贝克尔、罗纳托·罗萨尔多、乔治·马尔库斯、詹姆斯·克利福德、露丝·贝哈等著名学者联合推荐!

🌟 入选瑞典隆德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英国肯特大学等高校民族志写作、民族志研究、跨文化分析等课程阅读书目。


🌟 不单单是一本指南,更是你写作过程中温柔的陪伴与明亮的激励,助你应对每一个写作者在创作时都可能经历的孤立无援、灵感缺失、不确定感、自我怀疑……

🌟 一场极富启发性的写作探索之旅,它并非教你“就得这么办”,而是鼓励你,“不如这样试试看”。

🌟 “任何有故事要述说的人都应该拥有这本书”


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

[美] 基伦·纳拉扬 著

淡豹  译

ISBN:978-7-5760-4476-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薄荷实验

定价:75.00元

2024年7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将民族志研读与创意写作巧妙并置的指南。通过对写作大师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以及诸多民族志文本的细致分析,本书展示了如何用敏锐的观察力、精细的叙事技巧、充满共情的描写,来捕捉和呈现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类经验。更为宝贵的是,作者基伦·纳拉扬还分享了自己作为人类学家和作家的经历,这也使本书成为集写作指南、传记和文学分析于一体的有趣文本,展现了一种对民族志写作生动而充满新意的探索。


贯穿全书的还有大量写作建议和练习,涵盖了故事、理论、地点、人物、声音、自我等主题。从民族志写作者到创意写作、非虚构写作者,再到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一种文本建构的实用技艺,将创造力、文学性与学术严谨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基伦·纳拉扬(Kirin Naraya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化、历史和语言学院荣休教授,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评选委员会成员,曾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类学教授,并获得该校杰出教学奖。她的第一本著作《说书人、圣徒与恶棍:印度教师承传授中的民间叙事》曾获美国人类学协会首届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


译者简介


淡豹,小说和随笔作者,现居北京。



名家推荐

纳拉扬富有技巧性地将以下线索编织在一起:安东·契诃夫对萨哈林岛的调查及其文学和民族志产出、她精选的当代民族志作品,以及她作为人类学家和教授的个人经历……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位打算撰写民族志的人都有用。阅读它,使用它吧。你不会找到比它更好的作品。

——霍华德·S. 贝克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


这本书带来的宽慰在于让人意识到,在那些看似孤独的时刻,当民族志写作者努力将田野工作中那些无形的、难以衡量的,以及——有时是出于保护受访者的伦理关切而产生的——无法言说的强大存在,转化为可理解的文本时,他们并不孤单。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


纳拉扬从民族志写作中总结出模式,又为未来的民族志写作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范本。我渴望在课堂上教授这本书,同样渴望从中学习。

——利拉·阿布-卢霍德,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


《生活在写作之中》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它为培养民族志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练习,其中关于“作为民族志写作者的契诃夫”的故事则令人惊喜。

——罗纳托·罗萨尔多,纽约大学人类学荣休教授,《伊隆戈人的猎头》作者


纳拉扬的文字闪烁着契诃夫作品的所有耀眼光芒——简练、精准、大胆、渴望以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讲述它们,并且贯穿着爱、幽默,以及对于是什么让人类如此有趣的始终不渝的好奇心。

——露丝·贝哈,密歇根大学人类学教授


民族志写作者会因这本书从孤独与折磨中得到慰藉。这本指南由最杰出的民族志写作者之一完成,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对一的写作工作坊。它迷人,有疗愈作用,也十分实用。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敏锐的读者,她曾对作者说:“我认识的很多人在继续写这一点上没有任何问题。我更想知道的大问题是,你是否清楚该怎样帮助人们把心中的各种小片段真正组合在一起?” 在安东·契诃夫(她的“缪斯”兼她痴迷的作家)的帮助下,纳拉扬做到了。

——乔治·马尔库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类学教授


这是一本简短而精彩的书,探讨了成为一名民族学家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负责任地、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

——詹姆斯·伍德,著名英国批评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


智慧、清晰、充满爱意——这本富有见地的指南将为学生、教师以及在写作过程中迷失徘徊的人提供启迪与激励。 

——詹姆斯·克利福德,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意识史系荣休教授


《生活在写作之中》是一本珍品。它具有洞察力且生动易读,对初学者、经验丰富的民族志学者,以及任何想要改进有关社会生活写作的人都有助益。受到自己作为人类学者和民俗学者的工作的启发,纳拉扬借鉴了契诃夫的生平和他的民族志作品《萨哈林旅行记》,以及其他民族志学家的作品,提供了一系列富有想象力、引人入胜且非常实用的练习和建议,使民族志写作充满生机。

——伊丽莎白·费恩,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人文学科教授



读者评论

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它将理论与实用指南巧妙结合,适合民族志写作者、创意非虚构写作者,甚至任何文学创作者。这本书写得好而精简,运用了许多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精妙词汇,使其成为非虚构文学世界中的珍品。尽管它看似一本指南,但纳拉扬表示,它更像是一种“怎么样”(how-about)的探索,而不是教人“应该如何”(how-to)。不过,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一点是,整本书在提供实用指南和启发时,始终强调作品不仅仅关乎作者自身,而是审视既有假设,并给予所写的人物/事物/元素应有的公正对待。

——Goodreads读者评论


我要给纳拉扬女士写一封个人感谢信。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并且完成了大量的写作——可能有这本书一半的篇幅那么多!我知道这些文字最终会出现在我的回忆录著作中。我并非在写民族志,而是正在根据回忆和日记进行创作,她在书中提供的练习确实帮助我在这些材料中游刃有余地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Goodreads读者评论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序 言 生活在写作之中 1


1 故事与理论 1

清点材料 7 

初步印象 12 

场景、概要、事件 16 

处境、故事、理论 24 

以契诃夫为民族志“缪斯” 31


2地点 45 

写作的现场 51 

不止于前往某地 54 

地点的氛围 58 

他者的看法 65 

景观变迁 69 

远景与特写 73 

痛苦之地 78 

文本交汇处 82


3人 89 

类型与个体 93 

具身的人(The Embodied Person) 100 

以物讲述生活 109 

内心传记 113 

非人之人 119 

跨越时间的想象 123


4 声音 129 

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子? 135 

关键词、关键概念 138 

转写对话及表演 146 

引用和复述 156 

停顿、有所保留的表达、遮掩的话语 161 

培养独属于自己的声音 167


5自我 179 

叙述 185 

解释 189 

唤起 193 

转变 198 

重构 203

联结 206


后 记 为活着而写作 213

致 谢 233 

注 释 238 

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 265





章节试读

培养独属于自己的声音


“声音”不仅指口头语言;它还意味着读者能够感知到书面文字背后存在着可交流的对象。你甚至不需要使用“我”这个字,或明确介绍自己,词语的选择、顺序和节奏本身就意味着存在一位持续的见证者、评估者。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声音”不同,有些文字会吸引注意力,让人情不自禁地向下阅读。有的作品看起来就像吞吞吐吐的咕哝、机械的复读、堆砌有声望的名字以及概念的符咒一样不吸引人。


契诃夫曾说过:“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大声叫好了。”契诃夫还鼓励另一位作家,伊万·蒲宁继续写作,无论其他人——比如莫泊桑,其小说契诃夫非常钦佩——展现出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才华。(契诃夫敦促蒲宁每天都要写作,并以专业的态度对待写作;蒲宁后来成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人。)


这种以天生的声音“大声叫”的想法可能暗示了一种信念,即作家只有一种声音;但是,话又说回来,契诃夫写了那么多信给其他作家,提出批评与支持,这肯定说明他同时相信一个人的“叫声”可以有所改善。作家塔·利·谢普金娜–库帕尔尼克——她曾与契诃夫有同一位情人,美丽的女演员莉季娅·亚沃尔斯卡娅(Lidia Iavorskaia)——回忆:“他善于满怀兴趣地、深表同情地对待别人的哪怕是最平凡的创作。”他给了她不少建议,比如“热爱自己的人物,但任何时候不要把这一点大声说出来”,以及“要避免用那些‘现成的词句’和套话”。



有时,我遇到的人——通常是女性——会告诉我她丢失了自己的声音。她会说,这并不意味着她完全不会写作。根据她的年龄,她可能已经成功地写过学期论文、报告、学位论文,甚至一两本书……但她会说,那感觉不像是她的声音。她是以一种她曾经学过的安全的方式写作,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记不起还有其他写作方式了。她乐意完成我建议的那种练习,但她会说,把毫无保留、毫无防备的作品分享出来,她会觉得有风险。随着我们的谈话继续,我通常会了解到,很久以前,她曾写过日记、诗歌、小说。她很想用她自己的声音再次写作,展现真正的自己,但现在……这似乎有点吓人。


恐惧压扁了声音。专业训练压平了声音可能具有的色泽与范围。太多的外在要求阻碍声音流畅淌出,它埋藏在地下如此之深,你可能会忘记它的存在。那么,作为一名写作者,如何才能既忠于自己,又兼顾生活中涉及他人期望和要求的所有复杂情况呢?在接受谋生培训和应对要保住一份工作带来的持续挑战的同时,如何保持自己的声音?



当我开始思考如何写关于声音的篇章时,我想知道受过专业训练的歌唱家的见解是否会有帮助。我想起了希拉·达尔(Sheila Dhar),她是一位印度斯坦古典音乐歌唱家,也是一位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写作者。我热爱她的著作《咖喱羊腿肉:来自音乐生涯的故事》(Raga’n Josh: Stories from a Musical Life),不仅因为它向我这样的读者介绍了印度斯坦音乐与音乐家,还因为书中她那热情而富有同情心的声音。在书的绪论部分,达尔解释了为何多年来她都会向朋友讲述和复述某些故事,因为“如果我可以分享美好的事情,那么美好的事情对我来说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可怕的事情也会更容易忍受一点”。朋友们敦促她写下这些故事,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发现“文字在我脑海中展开画面的感觉就像唱歌一样。它把我带到的那个在脑海和心中所占据的位置,恰恰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法引领我到达的那个位置”。她继续描述:


对我来说,理想的歌唱动作意味着承认并强化我自己的身份,同时以一种古老的音乐语言规定的严谨方式传达出去。这个理想并非总能实现,但当它实现时,我的音乐话语不可避免地带有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的滋味,以及我所经历过的所有情感景观的味道。我祖父胡须的触感,我儿时家中潮湿地下室的气味,我的音乐老师烹饪的香气……


这个令人回味的段落还在继续,开启了书的其余章节即将详细阐述的许多时刻。达尔将她的音乐声音和她的写作声音联系起来,提出了我认为能够发展一个人的声音的三个潜在步骤:第一,找到认识自我的方法;第二,以细心的实践加深这种认识;第三,在所选择的表现手法之内,积累知识、技能和多样性。

那么,作家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要认清自我,就需要留出时间,向内看。达尔的一位老师,喜好华丽修辞的长者普兰·纳特(Pran Nath)坚持认为,“你必须首先聆听自己的呼吸,然后聆听它所体现的自我”。当德里其他老师的学生扬帆前行,学习拉格和作曲时,长者普兰·纳特坚持主张达尔需要首先找到自己的声音,在传统的清晨练习中,只唱一个音符——shadaja。她在书中原样引用了他的建议:


开始唱你的音符,用呼吸在寂静中画出一条声音线。把它想象成一支光做成的铅笔。如果它动摇了,扭曲了,丢了它,重新开始。你必须一辈子都这样做,每天都要这样做好几个小时,直到你能画出一条完美的声音线。慢慢地,这条线将在你的感知中更加立体,你会觉得它像一条有中间区域、有两侧的宽带。这个……练习会赋予你保持音调的能力,这也意味着不跑调。音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块有待探索的旋律区域。


这段话我一读再读,把那条完美的声音线想象成开放的沟通之流。只有在不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实践,才能让一条线扩展为一块“有待探索的区域”。这位印度斯坦的古典歌手对声音的孤身探索让我联想到,写作者为了让外界需求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写作时间,也会建立各种各样的写作习惯。每位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练习方法,我将在本书的后记“为活着而写作”中详细阐述。对我自己而言,最有效的做法是尝试每天早上在笔记本上至少手写一页,任何主题都可以。我并不总能做到这一点,但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与自己在一起的方式。我发现这种孤独的、内省的写作练习能帮助我整理想法、图像、感受、故事。寻找词语去描述每天内心的波澜起伏,甚至混乱的主题变奏,能帮助我更加灵活、自信地完成面向外界的写作,毕竟,向外的写作是一种面对他人的表演。

*注:摘选删去了原文脚注


边疆社会科学
不是每一个窗户,都可以瞭望学术。吾乃数万学人关注之学术瞭望镜,伴诸君度今生。吾立足边疆/民族/历史/社会:主要环视海内外人类学、民族学、边疆研究、民族史、历史人类学、历史社会学、区域史等领域学术动态。吾就是吾,与诸君共食学术烟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