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印记,在一帧帧照片中定格;城市的脉动,在黑白与彩色的交织中流淌。日前,“海外侨胞故乡行——从苏河到浦江”旅美摄影家龚建华摄影展在上海普陀区文化馆开幕。
“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切片,让我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令人惊叹的蜕变……”来自奥地利,两个月前才跟随丈夫搬到中国生活的莫妮卡女士,通过社交媒体得知了“海外侨胞故乡行——从苏河到浦江”摄影展。作为一名城市文化爱好者,她专程来到普陀参观这场由旅美摄影家龚建华先生精心策划的影像盛宴。“这些老照片的质感令人震撼。”莫妮卡指着一张上世纪90年代初所拍摄的苏州河畔市井生活的黑白照片说道,“龚先生的镜头不仅捕捉了特定年代的城市面貌,更记录下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百态。从这些影像中,我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
此次展览中120余幅珍贵照片,见证了上海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展厅内,不同年代的照片以时间为轴线依次展开。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技术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相映成趣。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老中地方新闻副总编辑,龚建华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用相机记录着故乡的点点滴滴。在展出的作品中,既有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也有城市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更有8位普陀区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动人瞬间。“在欧洲媒体的报道中,很少能看到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莫妮卡说,“这些照片让我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另一面——每一个平凡人都在为城市进步贡献力量。”
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莫妮卡对龚建华先生的摄影技法赞叹不已。“他的黑白作品极具历史厚重感,而近期的彩色照片则充满现代美学。特别是拍摄现代建筑新貌时,构图之精妙,色彩之明快,令人印象深刻。”莫妮卡指着眼前这张曹杨一村新貌的照片说道,“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现代上海。虽然我来中国时间不长,但这些照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从苏州河畔的晨练者到浦江两岸的建设者,从旧城改造到现代化海派建筑,龚建华的镜头不仅捕捉了城市变迁的轨迹,更记录下了市民生活的温度。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照片中,工人们正在搭建脚手架;而2023年拍摄的同一地点,已是一片繁华的商业区。这组对比照片生动展现了上海城市面貌的巨大变迁。展览现场,不时有本地市民驻足观看,互相交流着对照片中场景的记忆。在莫妮卡看来,这场摄影展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这种共鸣让我感受到摄影的魅力,它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直达人心。”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据悉,这是龚建华先生在故乡举办的第三场摄影展,也是一次难得的中外文化交流机会。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此类展览,让更多的海外友人了解中国发展故事,感受上海这座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记者:吴锴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