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文摘   2024-11-17 15:23   贵州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雷海潮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表明我们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积极进行细致的谋划,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地实施,也要进一步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以及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提供强大的健康动力。




健康有“数”



数据来自国务院新闻办9月1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健康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而突出的位置。雷海潮指出,通过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一系列的卫生健康措施,我国在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素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第一,个人健康意识明显提升。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这背后是一系列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比如,持续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特别是面对老龄化和少子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教会公众从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环境中避免接触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第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开展健康中国各项行动,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其中,针对一些重点人群,如中小学生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的问题开展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比2018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第三,环境和重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控制。如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早诊早治,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已从2018年的17.36%下降到2023年的15%。累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区1052个、国家卫生乡镇2637个。国家实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经费从2009年最初的人均15元提升到2024年的94元。


雷海潮表示,下一步,将把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内涵、具体政策、实施措施深入研究透彻,特别是在发展规划、政府投入、社会治理等方面研究更加精细的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另外,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指标之一,探索以立法的方式推动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以及社会共治。




“把老百姓的身边事当作头等事推动落实”


雷海潮强调,以基层为重点,是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把老百姓的身边事当作头等要推动落实的重要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达2171个,推进速度符合预期,有望提早实现预期目标。“到明年底,90%以上的县要建立县域医共体,紧密程度要有新提升,即上下机构间协同度更加良好、信息更加融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和改善。”雷海潮表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要打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做到信息通、人员通,在管理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上级资源和管理能够帮扶和带动基层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比较方便地获得较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级帮一级、上级帮下级的良性互动局面已经形成。通过实施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帮扶基层、国家巡回医疗等一系列举措,优质医疗服务加速来到老百姓身边。据监测,92%的县级医院已达到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44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医院已全面启动今年的巡回医疗工作,首次实现了在年度巡回医疗当中,委属委管医院全覆盖。据监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已覆盖2/3的乡镇卫生院,并形成了有效发展路径与推进措施。


区域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正在加快推进中。据统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建设项目中,40%设置在省会以外的城市。信息化支撑作用日渐凸显,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3340家,每年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慢性病和传染病是今后将要长期面对的公共卫生挑战。于学军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全国共建成485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区覆盖率已经达到17%。与此同时,以重大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于学军还指出,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这需要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方各部门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将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的生活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既保障公益性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理解公益性,怎么既保障公益性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问题,雷海潮表示,从全国每年的门急诊工作量来看,公立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量占到80%以上;在住院医疗服务方面,公立医疗机构的作用更突出。老百姓信任,也愿意选择到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对于保障和改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贯彻。


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在医院具体管理、发展理念、宏观规划和政府投入上,都要突出公益性这一主题。


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设置多大规模、保证多少人员等需要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结构、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以及财力等的变化,动态调整。国家制定动态调整标准,各地落实好,让有资质、有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得到编制保障。


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当前,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保基金筹资水平、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节省的费用空间及医学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把已经证明临床有效、得到专业认可的服务项目和技术,及时纳入价格管理和医保支付范围。对一些长期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必要调整,建立和完善以多元支付为主体的医保支付体系。


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薪酬制度改革可以概括为:“两个允许”政策要落地,做好“三个结构调整”。“两个允许”是指有关部门在核定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时,进行总量核准、动态调整,使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经济社会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相同步,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鼓励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三个结构调整”分别是:逐步缩小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间绩效工资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医疗机构内部不同专业、不同科室间薪酬待遇差距,改善儿科、病理、精神卫生等相对弱势专业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占比。


雷海潮强调,维护公益性还要加强综合监管,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让医保资金更稳定、安全、可持续。




中医药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中医药因在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人关注。余艳红表示,中医药的受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夜市人气很旺,中医养生“圈粉”年轻人,中医药正逐步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有9.3万个,其总诊疗人次达15.4亿,较2022年,机构数增加了29.2%,总诊疗人次增加了67.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国中医执业医师数(含助理医生)已经达86.8万人。


中西医道,各有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不断凸显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优势,实施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目前,不少综合医院建立了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疾病,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共同查房、共同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数据显示,90%以上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在全国遴选确定了62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559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打造中西医协同示范标杆。截至目前,我国发布了首批52个中西医结合临床高级别诊疗方案,新遴选了150余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可为老百姓提供更有疗效的治疗方案。




疾控体系重塑初见成效


202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实施半年多来,效果如何?


王贺胜表示,体系重塑初见成效。各级疾控局已挂牌成立,基本建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工作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国疾控、监督专业队伍的人数达到30.5万人,较2019年增长了14%。同时,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及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等启动。


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已累计支持培训现场流调骨干4000多人,组织开展了全国现场流调职业技能竞赛,3万多人参与;建立的先进的病原检测方法体系,可在24小时内确认300余种已知病原体、60小时内识别新发病原体;目前,23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病毒检测和分离能力;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


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第一道关口。目前,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推动实现医防信息互通。王贺胜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多源化、智慧化、规范化3个关键词,推动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比如,在优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同时,重点强化哨点医院、监测站点和网络实验室3张主动监测预警网络,实现多点触发和早期预警。







来源:健康贵州

健康安顺
发布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及时发布重要文件、通知公告,普及健康知识、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