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优化了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条件和程序,使得更多的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同时,政府也在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将吸纳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政策,并探讨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影响。
(1)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人员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 30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期限最长不超过1 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 “先缴后补”。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2)对吸纳离校3年内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前3个月内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16—24 周岁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单位,给予一定标准的就业见习补贴,用于见习单位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 50%以上的见习单位,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3)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部分。
(4)对企业新录用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订 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后给予职工个人或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5)鼓励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参与招聘活动,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占比高的企业,可在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优先考虑。
1、
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符合条件的是否可以同等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组织,符合条件的可同等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
2、
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是否设置比例限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
根据省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政府购买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在审核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目录时,重点向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技术、农村水利、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城乡社区建设、社会工作、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领域倾斜,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工作岗位。
1、
哪些毕业生可以被吸纳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签订的服务协议应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吸纳对象主要以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为主,包括高校以及有学位授予权的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被吸纳高校毕业生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但不是项目承担单位的正式在编职工。其中,签订的服务协议应包含:
(1)项目承担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2)研究助理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和住址;
(3)服务协议期限;
(4)工作内容;
(5)劳务性费用数额及支付方式;
(6)社会保险;
(7)双方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服务协议不得约定由毕业生承担违约金。
2、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应为被吸纳的高校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费,被吸纳的高校毕业生户口档案如何迁转,服务协议期满后如何就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为毕业生办理社会保险,具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并为其购买商业意外保险,按时足额缴费。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具体办法参照各项社会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根据当地情况,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或人学前家庭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 当免费为其提供户口、档案托管服务。
协议期满,如果项目承担单位无意续聘,则毕业生到其他岗位就业。同时,国家鼓励项目承担单位正式聘用(招用)人员时,优先聘用担任过研究助理的人员。项目承担单位或其他用人单位正式聘用(招用),担任过研究助理的人员,应当分别依据《劳动合同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等规定执行。
以上内容出自《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