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忻城】从“吊车尾”到排头兵

文摘   2024-11-26 16:30   广西  

11月20日

《广西日报》刊文

八桂视点 深度调查|从“吊车尾”到排头兵

聚焦忻城乡村振兴成效

全文如下:

新闻眼

近年来,忻城县通过创新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工作模式,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补齐短板弱项,夯实民生领域基础等举措,打出一套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组合拳。

2023年,忻城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521.18元,同比增长1797.9元。今年7月,忻城县在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中获评“好”的等次。 

2022年,在该考核中,忻城县曾因“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存在问题而被挂牌督办。从“吊车尾”到排头兵,一年多的时间里,忻城县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11月23日广西日报“八桂视点”报道版面。
【深度调查】
从“吊车尾”到排头兵
调研主题:如何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调研关键词:防返贫 产业帮扶 就业帮扶 民生保障
调研时间:2024年11月
调研地点:忻城县

忻城县通过产业和就业帮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忻城县融媒体中心 摄制

视点提要
近年来,忻城县通过创新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工作模式,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补齐短板弱项,夯实民生领域基础等举措,打出一套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组合拳。
2023年,忻城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521.18元,同比增长1797.9元。今年7月,忻城县在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中获评“好”的等次。
2022年,在该考核中,忻城县曾因“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存在问题而被挂牌督办。从“吊车尾”到排头兵,一年多的时间里,忻城县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1 如何守底线
——创新实施“两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健全和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基础和关键。
家住在忻城县芝州二路东门附近的脱贫户冉毅玲,因大女儿残疾,长期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每个月固定的医疗支出,使其存在较大的返贫风险。
冉毅玲试着通过“广西防返贫监测e申请”微信小程序扫码进行线上自主申报,当天网格员就上门核实。经过系列审批流程后,系统根据其风险类型、劳动技能等为她推荐了城镇公益性岗位——保洁员。
“这个岗位不仅让我有了五险,每个月还有1500元工资性收入,这下生活有保障了。”近日,冉毅玲领到工资后高兴地说。
防止冉毅玲一家返贫的,是两张“网”。
一张“网”是线上互联网。忻城县借助广西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开展排查预警、识别纳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及数据质量提升等工作,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基层干部少跑腿”。
忻城县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内容及更新责任,通过各部门数据自动比对,对返贫风险进行预警,在线上对监测对象进行识别纳入,加快程序流转。识别纳入后,系统自动分析智能化针对性的推荐帮扶政策,并分析数据,推送疑点问题,通过线下核实后清洗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政策落实落细。
另一张“网”是遍布全县的线下网格。忻城县按照行政区划,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分别设置乡、村两级网格员和监测员,点对点开展本网格对象帮扶,实现数据核实、更新工作,及时发现或核实返贫风险。
同时,设置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乡(镇)主要领导、村干部四级网格长,全面担起领导、统筹、指导及落实等各项职责,把县、乡、村三级凝聚成一张责任网,将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当接到返贫风险时,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精准帮扶。
“我们在自治区首创‘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大数据平台比对、网格员日常摸排等多种方式,形成‘线上提前预警、线下网格核实’或‘线下日常摸排、线上快速审核’机制,构建返贫风险快速识别并核实的闭环。”忻城县委书记韦猛介绍,该工作模式通过网格员日常摸排,避免频繁集中排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2022年8月以来,该县识别纳入监测帮扶646户2394人,平均每户时长为9天左右,比国家规定的15天少约6天。
忻城县副县长韦献娟介绍,纳入监测帮扶后,忻城县结合脱贫户实际情况,对有劳动力的家庭,积极引导其通过产业、就业提高收入,确保此类家庭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对弱劳动力或无劳动力家庭,及时落实兜底保障。今年以来,累计消除风险337户1150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如何促增收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
守住底线为增收提供了支撑,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增强脱贫户和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变?
产业和就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基础和机会,而就业的稳定又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忻城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推动桑蚕、牛、羊、糯玉米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帮助脱贫人口参与产业、参加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忻城县城南新区缫丝厂车间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开展生产。罗冬莉 摄

在忻城县思练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鸿源小区标准厂房佰成皮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高车岗位上作业。韦祎 摄

近日,在忻城县红渡镇工业园区的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一期项目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整齐分布,设备高速运转、工人操作娴熟,缫丝、络丝、并丝、倍捻、倒筒……
“项目将从传统的初加工品向高附加值链条延伸,补齐忻城在织绸、炼白、数码印花、丝绸、服装等产业环节空白。”项目运营管理方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说。
2020年,忻城县以粤桂协作为桥梁,引进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企业共建茧丝绸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种苗、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印染加工、服装成衣全链条发展格局。
同时,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对蚕茧、桑叶实行“保底价+市场价上浮”收购,带动12个村6000多户农户年收入稳定在3万—4万元,增收6750元以上。
此外,茧丝绸产业园开展务工招聘、上岗培训和就业跟踪,打造帮扶车间,促进就近就业。目前园区吸纳劳动力591人次,并通过桑园改良、项目建设等途径帮助10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广西桑蚕发展十佳县,忻城县一直将投入少、见效快、群众基础好的桑蚕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探索“农、工、贸一体化”。同时,推动牛羊、糯玉米等产业的延链升级,持续拓宽脱贫户及广大农户的增收渠道。

思练澳湖羊养殖基地。潘显高 摄

忻城县思练镇光大牧业澳湖羊。蓝春青 摄

牛羊成群。在粤桂协作机制下,忻城县建成练江、大进等5个育肥牛养殖基地和带农养殖车间等配套设施,带动近两万名村民以合作社养殖和牧草种植等方式发展生产;建设核心种羊基地、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肉羊大数据中心等,与5家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235户,实现2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18.7万元。
玉米飘香。忻城县通过建设糯玉米冷链保鲜产业园,实施糯玉米冷链升级改造项目,解决糯玉米在采购、运输、销售过程中的保鲜问题,拓宽深加工产品品类,促进糯玉米产销和产业升级,并强化与东部企业品牌联建和互动营销,通过消费、就业、产业带动农户3000多户增收,有力有效增加了7个村集体经济收益。
3 如何共富裕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有助于脱贫户和广大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增强进一步增收的能力,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然而,由于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不足,脱贫地区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
近年来,忻城县与广东省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建立组团式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粤桂协作优势,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协作,推动民生保障水平有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创新教育帮扶路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如何巧选景妙抒情?”
“选触动心灵的景物。”
“如何描绘?”
“注重细节描写。”
……
今年5月31日,在忻城县民族中学和谐楼五楼录播室,由信宜市实验学校李时慧老师带来的《巧选景妙抒情》作文指导课,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家大胆联想、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的评课议课环节,现场听课的忻城县民族中学的老师们积极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评课发言,在探讨中不断学习进步,以期将更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这是粤桂协作机制下,粤方到忻城开展教育帮扶的一个缩影。在忻城,粤桂两地以共同开展教研、教学、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为载体,探索设立由粤桂帮扶教师任教的“粤桂筑梦班”,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远程教学教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今年高考,忻城县重点本科上线率创10年新高。
此外,2021年以来,广东三市先后选派190多人次到忻城县开展支教,组织忻城县教师到广东跟岗学习,帮助忻城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广东高州、化州、信宜三市17家医院共选派50名专家结对帮扶忻城县7家医院,专家们通过手术带教、病例讨论等形式,帮助忻城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化和服务水平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手术及操作示范手术123台,病例讨论50次。
针对医疗机构医师持证率低、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粤桂帮扶专家团队面向忻城全县医疗机构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今年,该县临床执业技能考试通过率提高7.84%。
同时,针对忻城县急救业务的空白,粤桂协作机制建立区域协同长效救治体系,提高该县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水平。指导忻城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胸痛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胸痛救治单元,成为来宾市首个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县。
据统计,今年以来,忻城县基层卫生院主动识别、上转胸痛患者298例,其中确诊心梗57例,救治成功率100%。
【行思八桂】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韦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忻城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来宾市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忻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民生投入,千方百计破解山区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用电难等问题,同时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持续发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然而,由于忻城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当前民生领域仍存在较多短板,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写好“产业富民”文章,做大做强特色县域经济。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1+4”重点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工贸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积极融入来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壮大新能源、碳酸钙、茧丝绸、林木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忻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质量和总量,全力打造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壮大存量财源、培植增量财源,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保障好民生资金投入,力争3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确保每年民生领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以上。
写好“政策惠民”文章,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直接抓手。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员、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以上。严格落实就业帮扶车间政策,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兜底保障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户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近就业。加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力度,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力争到2026年成立8个学前教育集团,学前教育集团化覆盖率达67%。加快推进一所新建小学项目进度,力争增加小学学位2000个。深化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提升高中办学水平,力争2025年全县高考重点本科(一本)上线100人以上。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提高职校办学质量。坚持在资金保障、师资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用好医疗“组团式”帮扶、粤桂医疗协作等政策,加强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力争85%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在县本级医院诊治。持续完善医护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等激励机制,增强医疗人才引进吸引力。持续巩固提升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写好“生态利民”文章,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坚定不移把打造人民满意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家园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生态功能修复行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忻城的绿水青山,持续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力争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土壤环境安全可控。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字招牌,持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文旅产业、康养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实现发展方式和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写好“守土安民”文章,守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定不移把安全稳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毫不松懈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燃气等生产生活安全,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地质灾害点、老旧危房等隐患排查,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群防群治、综合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确保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作者系忻城县委书记)
【他山之石】
四川自贡大安区:多元化帮扶 助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据中国网报道 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通过产业、就业、兜底等多方面的精准帮扶,为脱贫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产业帮扶上,大安区构建了多维度的产业精准帮扶体系。其中,自贡立华牧业肉鸡一体化项目,通过“公司+专合社+脱贫户”等模式,成功吸引了大量脱贫户融入产业链,实现了增收效果。此外,大安区还制定了种植业、养殖业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就业帮扶方面,大安区发放务工交通补助、整合就业资源等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能够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创新开发特殊岗位,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兜底帮扶上,大安区不断完善民生保障网,提高救助制度的覆盖率和可及性。针对重点人群进行摸排研判,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救助。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 蓝春青

编辑 | 陈安鸿

责编 | 蓝英玲

审核 | 熊 盛

投稿邮箱:xcxw5512004@126.com


感谢您在看

忻城发布
忻城县委、县政府政务信息发布,新闻报道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