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年
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这是2011年以来首次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有效需求不足,2025年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推动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这意味着2025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0.3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而且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
我国上一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而提出,这一阶段的宽松货币政策延续到了2009年和2010年。在随后经济企稳回升后,201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此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这标志着上一轮货币宽松期结束。
专家称:
2025年央行会继续降息降准
“不排除2025年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在王青看来,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与此同时,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另外,2025年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特别是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来新高。实际上,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是适度宽松。
中国资产快速反应
集体冲高、拉升
来源|北京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财联社